对于李三娘来说,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从她统领娘子军以来,还是第一回遭遇,她一时有些惊愕和茫然。不过,她很快就以她那超强的神经系统和心理素质镇住了那几乎就要进入惊慌失措的情绪波动。
她当即脑补了一下各种可能性,根据自己已经得到的消息,她知道尽管朝廷没有在武功县境内驻扎军队,但早有秘密安排一些固定的和流动的“巡查所”和斥候,探听武功各方情报,并随时向朝廷和驻扎在始平及扶风的官军通报,这次隋军前来进犯,且直奔自己而来,八成就是那些斥候们向朝廷通报的信息。
她知道这个猜测是否属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对付这伙官军,化解危机,避免正在来临的灭顶之灾!
她此刻想起当年学习兵法的时候,先生一再强调《孙子兵法始计篇》关于用兵之道的论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眼下要对付这个突发变故,仅靠2千守兵硬拼,想以少胜多,实在是寸莛击钟,必败无疑!惟有靠智慧取胜。敌军采用了《孙子兵法》中的“釜底抽薪”和“驱虎下山”两计,我们也就必须运用《孙子兵法》中“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么一个策略来化解危机!但如何将此策略具体化呢?
须臾,李秀宁计上心头,她立时将留守山寨的将士们聚集到大草坪上,向他们陈明眼下的危机,同时也给他们打上一剂“鸡血”,最后做了如此这般的安排……
隋军潮水般地往山上涌,期间只遇到过娘子军一些零星的抵抗,基本上就是放一箭换一个地方、伤一人换一种武器:箭、镖、石块、竹签、树枝等等,不一而足。
直到他们冲到半山腰的时候,才发现山顶上的林子里旌旗流动,若隐若现、时密时疏,像是在调防或布阵,看上去人数不少;峰顶上,一面“帅”字大旗在高高飘扬……
卫孝节见状,作了一个简单的逻辑判断:
正如探子密报,镇守山寨的头领必定是娘子军主帅李娘子,那面是“帅”字旗就是一个明证!而且,面前山寨上面的匪军不过5千人而已,所以才要在山上做出各种故弄玄虚的行动,着意制造山上人多势众的假象,我现兵力几乎三倍于敌军,三打一,占据绝对优势,无需太多顾虑,冲上山去,既使捉拿不到李娘子,也能够捣毁匪巢,将她逼入我们的夹击地带。
显然,卫孝节的情报并没有完全做到家,他此时并不知道,扼守山寨的5千娘子军实际上已经被李三娘遣走了3千人,只剩下2千人。如果他知道这种情形的话,他必定会令骁果军更加疯狂地冲杀山寨。
正当隋军一步一步往山寨围拢过来的时候,他们所受到的抵抗也越来越顽强。娘子军利用自己占据地势制高点的优势,以及敌军不熟悉复杂地形的劣势,分批次一小股一小股地向隋军反冲击下去,但他们冲杀不过百步远,就退回高处,让下一批人接着将企图冲上山来的隋军击退,如此不断反复。
这种情形让卫孝节感到疑惑不解,但他很快就感觉自己悟出了其中道道:李娘子本人肯定不会呆在山寨上面等死的,娘子军大队人马八成是已经溜下山跑了,山寨只剩下一小队人负偶顽抗,“帅”字旗不过是李娘子耍的一个花招,企图将我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在攻打山寨上面来,以便他们开溜。
他于是下令正在从东北方向攻打山寨的隋军第三中队4500人立即返回山下,并朝西北方向追击他认定正在逃跑的李娘子和娘子军,同时令的8500人马加快速度,狠命攻打山寨,先行捣毁匪巢!
当攻打山寨的隋军冲到离山寨不远之处时,可以隐约看到山寨顶上迎着风猎猎飘扬的“帅”字旗,山寨内亦是处处旌旗飘飘,看上去似有无数守兵。
山寨外围大约不到200米的半径范围内,一队不过数百人的娘子军在与冲将上来的骁果军拼杀,其中一个身着将军战袍的人,双剑在手、弓箭在肩,一面在不停地挥舞着做出各种手势,像是在给守寨娘子军发号施令,指挥他们有序地反冲击隋军的进攻;另一面又在不时地舞动手中双剑,拨开隋军射来的箭矢。
更加令人吃惊的是,那将军还时不时瞅准机会,双剑插地,从肩背上取下弓箭,对着冲入射程范围内的隋军士兵放箭,箭无虚发,来一个倒一人、来两个倒一双!
手下赶紧将此事报告予卫孝节,卫长官听闻后赶忙登上一块岩石上,拨开树枝树叶,朝上瞻望,远远地看到了手下所言之情景。他心头一惊,难道那位年轻将军就是近来传说中是李娘子?虽然还离得远,看不清楚其脸庞,但其所展示出来的气质和气势、身手和身段,看上去应该就是李娘子本人!
卫孝节既惊又喜,他惊的是作为土匪头子的李娘子竟然也能够做到身先士卒,不要命地厮杀在最前头,实在要叫人对土匪刮目相看了;他喜的是,自己今天运气真不赖,李娘子就在前头,无论是擒获她抑或是斩杀她,自己都要立大功了,可以为父亲和大伯父卫大将军争脸了,更可以为自己争得功名了。
他将手中马槊扔在一旁(因为他知道在密林里长槊不好使),抽出腰间利剑,一个跨步就往上面那个年轻将军的方位冲将过去。
可是,当他冲到那里时,发现那年轻将军,却已经不见身影了。
毕竟,守寨娘子军与攻寨骁果军之间的人数悬殊太大,李三娘指挥娘子军将防线慢慢后移,又过了不到三炷香功夫,娘子军已经被全数逼入了山寨的栅栏之内,寨门紧闭,李三娘当然也已经撤回到了山寨里面。
山寨所处之地的海拔有近700米,在距离山寨大约100米远的地方,有一片相对平坦的区域,其上树木茂密,但从这再往上看,那山势就佛如拔地而起一般变得了骤然陡峭起来,只有一条崎岖小道直通面朝东南向的山寨正门,连接山寨与山脚,而山寨左右两面和背面皆是峭壁。
也因此,从东南面方向进攻山寨的骁果军冲杀到了这个平台高度时,就难以再往上冲了,窄窄一条小道,几千人改变无法挤过去,反倒让娘子军变得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了,骁果军将士们就这样受阻于小道两旁,一时间竟变得拥堵不堪。
而从南面和东面攻打山寨的骁果军冲到同意海拔的平台地带时,发觉挡在自己前头的是悬崖峭壁,他们尝试着用各种方式向从峭壁上攀爬上去,可是都还在半壁上就被山寨上面的隋军掷下的石块给砸了下来,不是摔得丧命,就是变得三等残废。无可奈何,他们只好停止进攻,将官们纷纷到东南面去向卫孝节报告情况。
卫长官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法子来,只好令他们两方面军个留下两百人守在他们各自的方向,同时派数百人到东北方向,其余的全数向东南方向靠拢。
这样,骁果军就对山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包围圈。不过,他们的兵力主要集中在了东南方向。
其实,在山寨正门左面,也就是东北面,峭壁上有一条带缆绳的小道通向山寨,但小道连同缆绳都被掩隐在树枝树叶下面,这一层是卫孝节所不知道的。
隋军于是就在距离山寨100米这个高地上将娘子军围困在山寨范围内了,围得如同铁桶一般,滴水不漏。
远远望去,卫孝节看到那位身着将军战袍的人,挺立在“帅”字旗下,依旧双剑在手、弓箭在肩,不停地挥舞着做出各种手势,在给守寨的娘子军将士们发号施令,指挥他们有序地防守隋军的进攻……
那将军不就是李娘子吗?
卫孝节开始怀疑自己之前的推断,李娘子没有走,她只是为我玩了一把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游戏!她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诱使我做出错误的判断,以为她已领着大部队开溜了,从而让我做出分兵追袭的决定,以此来减弱我攻打山寨的力量。
娘子军坚守山寨不出,只是依靠箭弩来抵御隋军,冲在前头的骁果军士兵基本上都成了娘子军箭弩的活靶子,纷纷文风倒下。
卫孝节见状,心里开始急了,因为再这么拖下去,天就要黑了,骁果军本来就不善于夜战,在加上对此山不熟悉,务必速战速决。他于是下令士兵们就地斩断几棵大树,消去枝节,然后由众多的士兵扛着树干,冲向寨门,并用树干撞击寨门,意图冲开缺口,杀将近去。
另一边,娘子军则一方面增加了更多弓箭手来射杀敌人,另一方面也搬来大木桩子从寨子内面顶住寨门,以抵抗敌军的撞击。
前面好几拨子的隋军都没有能够成功地撞开那扇结实的寨门,反而是损失了不少弟兄。
眼看天色渐暗,卫孝节决定停止进攻,让将士们分批用餐和歇息。
山寨里,李三娘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她坐下来随意吃了点东西,便开始寻思起来。她深深地感到,仅仅依靠自己这两千娘子军,最终是很难守住这个寨子的,必须想个好办法,才能够自救解围。
半个时辰过去了,李三娘仍然眉头紧锁,将士们也给出了不少提议,但都没有能够触动李三娘的神经,她的心仍然像那火把是蹿动的焰火一般,忽明忽暗、忽高忽低……
又过了半个时辰,李三娘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了。她想出了一个“中心开花反包围”的计策,而要实现这个计策,就得先将敌军搅乱了,越乱越好!
卫孝节深谙兵道,为了防止娘子军趁夜来袭,他特别在山寨大门外小道两侧安排了重兵暗伏,一旦娘子军来袭,等待他们的就是一阵“夹道欢迎”加上一阵“夹道欢送!”
还别说,卫孝节没猜错,才进入二鼓时光,也就是通常人们刚刚停止一天的活动,进入安歇睡眠的时刻,山寨大门内忽地锣鼓喧天、爆竹震耳,紧接着,寨门打开,冲出两队人马,在黑暗在也看不清楚有多少人,他们迅猛地冲进小道两旁的树林子里。
之后就只闻一片杀声,漫山回荡。都在暗处的骁果军背着突如其来的冲杀,打得晕头转向,完全找不着北,只能是四处乱窜,甚至于战友们互相拼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