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自行检查前几日已更的章节时,发现第71章、第72章和第73章中多有错漏,在此谨向诸位敬爱的读者致歉。作者同时将其中的错五作了更正,并将不意漏掉的内容补上。这些变动全部呈现在修正版第71章、第72章和第73章中。】
原来,自从武功县境内出现向善志等几伙“山贼”以来,朝廷就在武功县各乡镇甚至村落都设有美其名曰“巡查所”的流动性情报站,这些“巡查员”即斥候一旦眼见风吹草动或耳闻鸟鸣鸡啼,并界定为可疑或异动时,就会及时通报周围的驻军。对于朝廷来说,这是一种无奈之举、一个权宜之计,实在是因为杨广连年征兵讨伐高句丽,致使官军兵力锐减,加上还要分兵对付全国各处的义军变民,朝廷的兵源极其有限,无法在每个县镇都安排驻军。
当日卫文升从武功巡查所的斥候哪里得知娘子军将要派兵前往武功终南山与向善志的匪帮结伙后,就自然而然地推测到娘子军必定要顺势攻占武功县,就一改原本要出兵剿灭司竹园娘子军的计划,制定了一个在武功一带以逸待劳,伏击并绝杀李三娘的新方案。
为此,卫文升决定派遣自己的侄儿正四品上左武卫中郎将卫孝节首领骁果军1万人,联合部分始平县守军,凑够1万3千兵马,从始平方向进发武功,直捣终南山向善志的匪巢。
卫文升认为卫孝节的1万3千人,恰与娘子军在武功的1万3千人旗鼓相当,骁果军要战胜变民军,本不在话下,但骁果军缺乏在山沟树林作战的经验,要全歼娘子军,仅靠卫孝节的“**军”使不够的,他因此同时令驿卒飞马扶风郡,请求那里的“地方军”出兵相助。
为什么是请求呢?因为扶风郡不属于京畿属地,卫文升无权调动那处兵马,他只能够以京城告急为由,请地方军驰援。还好,拱卫京师,人人有责!**军不够,地方军补上!扶风郡守爽快地允诺了,而且一开口就答应出兵2万人马,协助骁果军将娘子军消灭在武功境内!
在卫文升的筹划下,决定让扶风隋军潜伏于娘子军欲进攻武功县府最可能经过的路径两旁的山岗上,待娘子军进入伏击圈之后,便“关起门来打狗、堵住笼子抓鸡。”于是就发生了之前所描述的那一幕幕。
而另一方面,卫孝节的兵马则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行拿下终南山匪窝,然后再挥师北上,与扶风军会合,前后夹击,确保李三娘和向善志无处可逃。
就在向善志于清晨匆匆出发之后,李三娘心里总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担忧,这担忧首先来自于探子的汇报,就是那几个有李秀宁于前日派出去侦查武功县府极其周边状况的探子,根据他们探回的情报,那里相当平静,没有显现任何异样。正是因为如此,李三娘当时相信向善志一举拿下县府,应该有8~9成的把握,因此她没有在最后时刻阻止向善志出兵。
但过了小半天时间,李三娘内心猛然一惊:糟了!县府周边的平静似乎不太正常,因为隋军应该已经知晓娘子军将要攻打县府的消息,而且应该已经为此做好了应战准备,怎么会平静如常呢?现在那里越是平静如常,就越是不正常!
此外,李秀宁也相当清醒,要想在武功县复制盩厔县的成功,绝非易事!因为攻打盩厔县是在朝廷完全不知晓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而盩厔县的陷落必定会促使朝廷警觉,并做出各种部署来防止其它京畿县镇的丢失,甚至有可能出师前来剿灭义军。
想到这些,李三娘决定立即派遣3千人轻装出动,抄山路捷径快速追赶向善志,万一他们半路上遇到什么意外,须及时出手解救他们,并保护他们回到山寨,绝不可与隋军互拼;而她则自带2千人坚守终南山“匪巢”。
当3千娘子军追赶到半路时,打前哨的前队紧急回报,说是向善志的队伍遭遇隋军冲击和追赶,正在溃败而回,敌军数目不详,但肯定不少。
领头的按照主帅李三娘预先交代的机宜,决定隐秘于大路两侧的山坡上的草丛中,给隋军一个出其不意的伏击战!因为仅靠3千娘子军,想要对抗为数众多的敌军,同时救出向善志部的弟兄们,那是不现实,只有让敌军误以为我方人数不少于他们,并打他们一个出乎意料,才有可能将他们忽悠而去。他于是令3千娘子军隐秘于大道两侧的山上,等待自己人经过后,让隋军进入伏击带,然后才猛烈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