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诸葛亮”特指《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孔明”特指穿越魂穿后的诸葛亮。)
整个计策,关键点是在前面2步,要想成功,还必须在夏侯惇和于禁的性格上做文章。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多面,不可能知其所有,但只需知其一面便可加以利用了。已知夏侯惇的性格有那么几条:好学、尊师、重仪表、爱兵、节俭、刚烈。
刚烈这个性格,是个双面剑,坏处是太容易被激怒和引诱,好处是这个性格与武道契合容易成为高手。
《三国演义》中只道:“只可输,不可胜。”那么这么容易就能勾引夏侯惇追击吗?
这就是孔明需要完善的地方。
夏侯惇冲动,但于禁谨慎,一到博望坡就知道这里容易埋伏,轻易是不可能追击中埋伏的。那么就必须把“功夫”做足,彻底激怒夏侯惇,让于禁的劝告都无效才行。
怎么激怒?可以利用的有两点:“尊师好学”和“重仪表”。
有记载,夏侯惇曾经杀死辱骂他老师的人,那么想办法扯到他老师身上,可以初步激怒夏侯惇。
夏侯惇在讨伐吕布时,被曹性射中眼睛,从此夏侯惇就是独眼了,其每次照镜子看到自己缺一只眼,总会大怒摔掉镜子。再在单挑时说些“曹性”、“独眼龙”之类的话,那么夏侯惇就容易被激怒了。
此时于禁肯定会劝导,夏侯惇也是知兵的人,不会轻易往埋伏圈里钻。但有众多因素,能让他们打消顾虑:
1.自己有十万兵,刘备手下只有2000精兵和3000新兵,曹操势力常胜,刘备常败,强弱对比太明显;
2.丛林埋伏适合火攻,但现在是春季,火烧不起来;
3.刘备急促从埋伏处出现,那么埋伏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夏侯惇追击时肯定还会观察四周,以防埋伏。结果刘备“急匆匆”从埋伏处出来,就让夏侯惇和于禁啼笑皆非了。在他们眼中,刘备打仗从来没赢过,有此表现也情有可原。
。。。。。。
博望坡计策安排已妥,那么有没有可能抓住夏侯惇和于禁呢?5000人对10万大军,就算利用火攻埋伏杀败了对方,但想抓住对方的主将就难了,不做指望。但孔明却想利用这次机会,挑拨下曹操麾下势力派系。曹操麾下武将是分成2个派系的,曹氏宗族武将和外姓武将。外姓武将可以掌军,却不会轻易让外姓武将统领大军为帅,那个位置只能是宗族武将。
怎么挑拨夏侯惇和于禁的关系?
有两点可利用:
1.当关羽杀来时,夏侯惇想上,但于禁退缩;
2.于禁多次劝谏夏侯惇别追击、恐防中埋伏,结果夏侯惇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