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志在千里
时间像一条小河,以她自有的节奏缓缓地流淌着,一晃到了一九七五年。
回到军营不久,干事麻利,反映敏捷,能写点小文章的赵文斌到连部当了文书。文书排在全连班长之首,就像是连队的“办公室主任,”是舞文弄墨,协调内外,为连首长们服务的大忙人。
文书兼着军械员,手下有通信员、卫生员、司号员、理发员若干人,担负着连队会议记录,办理入党入团手续,上报军事政治实力,撰写立功受奖材料,组织办理墙报扳报,刻写连队学习训练计划,管着全连战士的档案、枪械、弹药、储蓄、文艺器材等等,至于连首长交办的临时性公事私事是数也数不清。
去年冬天,师里的甫副政委带着一班参谋干事到四连蹲点,抓路线教育,为了显示教育成果,指导员要赵文斌尽快更新一期墙报。墙报就办在连部临营区梧桐大道的山墙上,面积大,内容多,时间又紧,赵文斌组织马一平等连队几名小秀才,又请来在司令部管理股当文书的钱开源,连续熬了几个通宵,才如期将墙报贴在墙上。
不久前副连长托人在水山县大华镇买了点木料,准备打家具结婚。那时交通不便,连队也没有汽车,副连长带着赵文斌准备用自行车将木料驮回来。大华镇离营区五十多公里,他们天不亮出发,赶到大华镇已是中午,捆好木料吃碗清汤面,俩人骑着加重的永久牌自行车,驮着两百多斤重的木料,骑骑歇歇,晃晃悠悠回到连队己经快吹熄灯号了,赵文斌累得连脱衣服的力气都没有了。
文书是连队的秀才,又管着连队的枪械、档案,便有了一间一人独居的房间,他将房子用柜子隔开,形成里外间。
里间是他的卧室。卧室一张单人床,洁白的床单没有一丝皱褶,泛白的军被四棱四角像方方正正的豆腐块。临窗摆放着一张两抽屉办公桌,办公桌一角整齐地摆放着《解放军文艺》,《红旗》杂志和几本马列著作。床头一端是一个大木柜,柜子里放着全连战士的档案、各类文件。紧挨大柜的是一只红色的军械柜,里面是干部们使用的五四式手枪、望远镜、指南针,以及各类子弹、信号枪、信号旗、小喇叭等。空着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张世界地图和一张中国地图,地图的上方赵文斌用黑体字写着“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八个端庄的大字。
外间有一个敞开式木架,上面放着连队的几件乐器:鼓、锣、钗、二胡、京胡、笛子、快板、口琴等。与木架相邻的是连队的活动图书箱。进门靠窗处摆放着一张硕大的长桌,长桌上摆着电唱机、油印机和笔墨纸砚,这是他抄写墙报,刻写钢板,油印资料,为战友们办理储蓄的工作台。
这是赵文斌白天忙忙碌碌夜晚读书看报的地方,也是钱开源、李树青、孙平武、柳月等乡友时常光顾、交流信息放松身心的小天地。
李树青去年入了党,年初放下了潲水桶辞别了猪圈当上了给养员,老百姓称给养员为采买,其实给养员的职责除了为连队采购食品,还要管钱管物,是集采购员管理员与出纳员为一身的重要岗位。
孙平武是优秀炮手,学习标兵,早当上了班长,钱开源则到司令部管理股当了文书。
都说不想**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其实绝大多数士兵是没有**梦的,不是不想,是太虚无缥缈。然而不少士兵都有当军官的强烈愿望。
军官在那个年代的治理体制中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也是广大青年特别是来至农村的青年脱离农村的苦海,改变个人政治地位和家庭命运的唯一途经。提了干当了军官就成了端上铁饭碗的国家干部,就可能找一位有工作的城里姑娘,转业就可以在家属所在的城市工作生活。这是令多少农村青年羡慕的。
司令部文书,坐机关,在干部食堂吃饭,不出操不训练不站岗不说,整天在团首长眼皮子底下转悠,只要工作不出大错,不是将那位团首长得罪的牙痒痒,提干,穿四个兜兜那还不是早一天迟一天的事。近水楼台、知人善任、举贤不避亲嘛!何况我们的主人翁钱开源还得到了老团长杜长松的赏识与信任。
管理股文书钱开源有机会常常去团长家,一来二去,不知什么时候暗暗爱上了团长的千金———杜梅,弄得心旷神怡,寢食难安,心里像塞了团乱麻,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来。
杜长松对钱开源的赏识源于他写的一手好字。
杜长松虽然放牛娃出生,四七年入伍时斗大的字认不得一箩筐,却爱学习,参军以后尤其是和平时期他在认字读书之余爱上了书法。他尤爱颜体,细心揣摩,闲瑕时常研墨挥毫,毛笔字写得敦厚遒劲,颇有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