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松灵把杨婆子送出门,拐道去了灶房。
吴桥已经回来,窝在灶台边和徐老大比拼吃青团。刚出炉的青团,一颗颗如碧玉般剔透,沿着灶台整齐码放在一边。这两人就抱着青团,一边饮陶碗粗茶,一边吃着软糯香甜的青团。
扬州城茶饮种类多样,武夷岩茶也常做贡品送往京城。不过吴桥和徐老大喝的最多是茶叶末,多是商行掌柜作添头送给吴桥的。楚越人相信,发酵过的武夷岩茶即使是最差等也有助于脾胃消化,扬州城里食肆多爱用这类茶供食客食用。
“糯米不好克化,少吃点。”姜松灵路过桌案,把杨婆子给的钱放进一个木盒里,忍不住又提醒吴桥和徐老大。
“谢姜师傅关心,我再吃最后一个。”
徐老大自从吃了姜松灵一碗蔗浆牛乳浇樱桃,彻底打开了身体里的嗜甜因子。像这样的青团,姜松灵不过连续吃两颗就够了,徐老大已经连续吃了六颗。一种名为兴奋的因子贯穿姜松灵全身,无论是嗜辣喜甜还是口味清淡浓郁,她喜欢这种人们追求本心的对美食的追逐。
美食的确可以让灵魂欢唱,前提至少是那是你喜欢的食物。
姜松灵把画好的图纸递给吴桥,“用一般油纸包装即可,前期利润低咱们压一下成本。”这次的青团供应算是姜松灵、竹香、吴桥、徐老大四人共同参与,竹香和徐老大负责体力活,姜松灵提供技术,吴桥负责成本。下午吴桥去院长那里递账本,还单独把这事拿出来提了一下,免得书阁那边说三道四。
吴桥见姜松灵递了图纸还站在那没走,就知道对方等着话。
“院长没说什么,南远书院向来宽松,姜师傅你拿自己私房钱做吃食卖,书院也不会管。”吴桥说完就拿手指院外,“就是雅阁里那位私塾先生吃食不能出错。”
“那自然。”姜松灵自觉通过两天观察,她已经慢慢掌握对方的吃食喜好。午后藏书楼分别后,万峰送来空荡的食盒,与此同时她脑海里的菜谱又新翻两页。今天的朝食因为有羊肉、鱼、蛋的关系,略微有些偏向荤腥,顾荀若的食盒又放置了一段时间,自然腥气会重些。
只翻了两页,姜松灵推断是给炒鲜芹和青团的好评。
往好处想,她已经有了5页他们老姜家祖传菜谱。
其中一页便是一样传统苏式糕点,定胜糕。相传是苏杭百姓为盼望将士胜利归来特制的糕点。
姜松灵幼时的最爱。
将粳米和糯米配量拌匀再混入糖,调配好的米粉放进糕点模具里,放入红豆沙、糖猪油丁蒸制即可。工艺并不复杂,但口感的关键就在米粉的配比以及糖猪油丁熬制。姜家菜谱里详细记录了祖辈们摸索出的经验,针对不同口感的人如何改良定胜糕,也有详细的笔记。
姜松灵偏爱清甜松软的口感,甜又不腻,软又不过分松散,唇齿间既有糕点的韧劲又有甜点软糯的清香。
她去水缸边准备净水。明天去翡帷阁看苏小娘子,不好空手去,既然杨婆子说苏小娘子喜甜,她准备带一提甜点。
徐老大这会已经过了当值的时间,他正准备回家,眼尖的瞥见姜松灵去一边净水。他往吴桥旁边一凑,“阿桥,有什么需要我老徐帮忙的,不用怕耽误我时间,我今天在灶房里吃夕食。”
……
既然是送礼,用红漆提盒装上三层九宫盒糕点刚好。蒸笼蒸出来定胜糕、烘烤成型的梅花糕、油锅里炸制的炸油糕,再辅上临近寒食节少不了的青团,再给红漆提盒里抓上一把自己做的蔗浆碎糖做点缀。①
这提盒里滋味便足了。
这些糕点里有些是容易做的,比如定胜糕。也有复杂一些的,比如梅花糕。不仅配料就需要十几种,光面浆的准备就需要静置几个时辰。而最后一道杏酪,姜松灵准备明天上午最后做。
杏酪不难,但讲究一个新鲜滋味。杏仁磨成浆再拌入米粉调匀,加糖熬煮。熬煮时间久了,便失去了杏仁独特的味道,有些可惜。
不过一会,三丈宽的灶台边已经雾气飘散,各色甜点的香气混在一起,浓厚的甜香被锁在灶房里。
吴桥犹豫半晌,终于忍不住道,“要不,我今天也在灶房吃夕食吧。”
***
第二日晨间,姜松灵还未出们,万峰那边就递话过来,说今天不用准备顾荀若朝食。
姜松灵乐呵呵的去灶房上工。
先是将今日的朝食准备妥当,又去准备下午提盒里的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