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下一口唾沫润了润嗓子眼儿,那人继续中气十足地讲道:“说不是呢,其实也简单。老夫的真实想法的确不是要给你们这些年轻人一个下马威瞧。大家可能就会问了:那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明说吧!老夫就是想借机考察一下你们的体力和忍耐力,看看你们到底有没有担当好御前护卫这个职务的基本能力。这可不是一个好干的差事呀,责任重大不说,还非常考验人的意志品质。要想把这个事情干好,你们平时就得在较场上付出百倍,乃至千倍的努力才行,否则,还是趁早给我走人吧。”说罢,大手一挥之际,那人竟跳上马背扬长而去了,就好像先前的这一切都跟他无关似的。
……
随即,执事军官大声宣布命令道:“今日到此为止,回营!”
直到这时,杨令源方才明白了过来,“那台上的主训官不正是安德王爷吗?不对!应该是观王爷了。居然让他老人家出马,看来皇上这次还确实下定决心要动真格的了呀!把个元老派来带队,也足可见朝廷对我们这支人马的重视程度绝非一般呐!”
……
经过近三个月的魔鬼式训练,三十六名宗亲子弟不但全都坚持了下来,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尤其是以杨令源为代表的六人,因表现突出而被直接任命为了六个小队的队长。
十月上旬的某一日,就在训练刚结束时,执事军官突然向六名队长宣布道:“你们晚饭后到中军帐听命,主训官大人有话要说。”
“是!”行礼领命之后,六人即转身回了营房。
……
回去的路上,杨令源暗自思忖道:“快三个月了,观王爷都没有召见过我,也没有单独同我讲过话,也不知道他是为了避嫌,还是有其他的什么用意?想来,我当还需谨慎小心些才是,可千万不能给他添乱或丢了他老人家的脸面啊!”
……
晚饭用毕,六名队长便如约来到了中军帐前。待观王传出话来之后,他们这才列队走了进去。接着,一字排开的六人首先做的即是向自己的主官——杨雄行了标准的军礼。
“你们六位乃是宗亲卫队最基层的军官,所以在士兵当中尚需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才行!”观王的开场白竟又是一通训诫,“此外,你们还应成为上级军官和士兵之间的沟通桥梁,不但要把上级的命令准确无误地传达下去,而且要让每一个士兵均能领会到上级的意图。再者,你们这三十六人担负的责任尤为重大,因此,尽力做到上下一心和行动一致便可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只因也唯有如此方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保护皇上的任务,都知道吗?”
“是!吾等谨遵观王教诲!”六人一如既往地服从着杨雄的命令。
唯有观王,也只能是观王才有资格、有实力统领这帮皇族子弟,因为要想让这群自视甚高且又出身显贵的青年才俊服气,没有杨雄这般的资历、能力、地位和人望那是绝对做不到的。正所谓知人善任,杨广把这一点儿看得很清楚,因此,他一改父皇隋文帝的做法,不但重新启用了赋闲在家多年的杨雄,还在对方已是古稀之年的岁数任命了其这个看似没什么实权的要职。
自然,杨雄也对杨广这种毫不含糊的信任“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近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中,他不顾年事已高,不仅吃住在军营里,还亲力亲为绝大多数的事情。如此一来,他不但得到了皇帝的加倍信任,而且也换来了下级对其严苛要求的理解和支持。
“今日,老夫便要宣布一件重要的事情!因关乎机密,所以尔等切不可泄露了半个字出去,就是你们的家人也不行!都明白吗?”
见其一脸严肃,众人于是尽皆允诺道:“大人勿忧,吾等当谨记在心!”
见下属们回答得认真而恳切,杨雄遂放下心来交代道:“这月十五日乃是下元佳节,因此,皇上已决定先到伊水边去祭祀水官,然后再往龙门石窟礼佛并参加开光大典。”
……
很多人都不知道“下元节”是怎么一回事,它其实是和上元元宵节、中元“七月半”等一样的中华名族传统节日。道家有所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说,三官的诞生日据说就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这几天,而此三者即是所谓的“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了。
水官是汉族民间传说中的神仙,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合称“三官”,又称“三元”,其为道教较早供祀的神灵。作为一种汉族民间信仰,“水官解厄”指的是: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太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的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便来世间校戒罪福,并与人消灾解难。
……
“尔等到时随行护驾,切记不可稍有懈怠,此番是你们第一次当差,所以还需遇事小心谨慎才行!”杨雄继续嘱咐道,“你们三十六人仍然分为六队,一队靠前开道,一队殿后收尾,四队居中警戒……”
一经布置停当就遣散了众人,可是,杨雄却单单留下了杨令源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