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他在北平隐居!”
朱标此时面色逐渐红润起来,竟压住了咳嗽。
“大哥说,大明新立,需要的储君是仁德为先,而非他这样的战功加身的储君,我推辞无用,大哥仍是这么做了,并且嘱托我千万不可告知父皇!”
朱标此时说话越来越流利,竟似毫无病症一般
“当年大哥诈死之后,便身处北平隐居,而后母后因大哥身死,忧心成疾病逝,大哥还悄悄去拜祭过母后。”
“栋儿啊!你怎么这么傻啊!你不想当太子,咱难道还会强逼你吗?”
听着朱标说起朱栋的事情,朱元璋也是一脸悲苦,他这个大儿子自小聪明,三岁习文,五岁学武,八岁已能和大明第一战将常遇春打得有来有回。当年征燕云十六州,写出一篇《喻中原檄》,北地百姓归心。
更是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使得明军一路势如破竹,成功驱逐蒙元,收复燕云十六州。
“父皇,请你原谅大哥的擅做主张。”
朱标此时竟然还为朱栋求情起来。
“大哥和我乃是双胞而出,自小他气力过人,文武双全,而我身体孱弱,自幼多病。”
“他常说是他在母胎中掠夺了过多的精血气运导致的。”
“之前大哥他如此努力,就是因为他觉得他拿了两个人的精血气运,一定要比常人更强才行。”
朱标此时缓缓解释起来,朱元璋从未听他那要强的大儿子说过这些,逐渐也是心情沉重起来。
“到了出征前一天,大哥来找我,说他马上要战死沙场了,我吓了一跳,大哥才对着我缓缓说出了他的计划。”
“而后就是父皇您知道的这样了。”
朱标说完了这些,仿佛心中的石头放下了,表情逐渐轻松起来。
“栋儿就这么放心得走了?”
朱元璋有点难以置信,朱栋的性格他是知道的,对于亲情十分看重,再加上这大明江山有一半都是他打下来的,哪怕隐居,肯定也是关注着大明的。
“自然不是,当年大明新立,朝臣制度不完善,是大哥提出了三司制度,让儿臣在朝堂上提出的。”
“还有当时母后离世,大哥听闻消息后悲痛欲绝,拜祭过后来找儿臣,借儿臣之口向父皇您提出了设立锦衣卫,防内患于未发之时。”
“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案牵连甚广,也是大哥深夜来访,拜托儿臣劝阻您!”
“还有......”
朱标缓缓说出这些年来朱栋在背后为大明默默所做的一切,听得朱元璋内心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