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刘协虽然公开表示自己已经退位,再也无意帝位了,但他并没有把玉玺带来传给刘备伯父。刘备伯父的玉玺只是许靖谯周等人另外给他做的,而事实上就是刘协的玉玺也不是大汉朝一直传下来的玉玺。那方玉玺在董卓火烧洛阳时就遗失了,后来被孙坚得到带回了江东。汉帝刘协被逼交给曹丕的玉玺也不过是仿制品,就是赝品。应该说最正宗的天下唯一的玉玺还在孙权那里,当年曹操南征一方面是为了统一天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夺回在孙权那里的玉玺。现在看看这汉家天下,虽然北有曹丕称帝,西南有刘备伯父称帝,但这两家都没有真正的玉玺,倒是还未称帝的孙权有玉玺,总的看起来这曹刘两家的帝位似乎是不那么天意所归,名正言顺。庞统师叔就给我分析说,我这刘备伯父早晚会找个理由先东征,至于曹丕那边肯定会先往后拖拖。我也知道历史上的夷陵之战就要发生了,可明面的上的原因都是刘备伯父要为关羽二爷报仇,谁知道庞统师叔又抛出这一东征的原因来啊。要是按历史的发展,那张飞三爷可就危险了,关羽二爷我最后功亏一箪没有救下来,华佗师父又是大意没救下来,和我最亲的张飞三爷我这次一定要救下来。我立马通知周飞、郭云亲自带精选的小队明的暗的要十二个时辰护卫住张飞三爷,除了张苞,有在张飞三爷睡觉时靠近者,立即拿下,敢反抗者杀无赦。
果不出庞统师叔所料,没几天,父亲上朝回来说,刘备伯父要出兵东征孙权了。今日在早朝时刘备伯父说:
"朕自桃园与关、张结义,誓同生死。不幸二弟云长,被东吴孙权所害;若不报仇,是负盟也。朕欲起倾国之兵,剪伐东吴,生擒逆贼,以雪此恨!"
刘备伯父话音刚落,我父亲虎威将军赵云就出班拜伏于阶下,谏曰:
"陛下不可。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陛下察之。"
刘备伯父根本就不听劝,直接说道:
"孙权害了朕弟;又兼傅士仁、糜芳、潘璋、马忠皆有切齿之仇:啖其肉而灭其族,方雪朕恨!卿何阻耶?"
父亲坚持道:
"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
刘备伯父脸色一板答道:
"朕不为弟报仇,虽有**江山,何足为贵?若不是看你是随朕多年的老臣,今日非罢了你的官职不可。"
这时那些益州的官员和部分荆州旧臣,如马良、黄忠等人也出班赞成刘备伯父东征,而诸葛师父、庞统师叔等人则默不作声,父亲知道事情不可违了,只得退入班中不再言语。于是刘备伯父下令起兵伐吴;命马良从中负责谋划准备。刘备伯父也差遣使者往阆中,升张飞三爷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兼阆中牧。使命赍诏而去。
父亲回家后闷闷不乐,就对我说真是不知道今日刘备伯父怎么了。父亲忠直,何况庞统师叔说的也只是推测的,哪有什么真凭实据,我哪好跟父亲说啊。本来操演兵马都是父亲等人的职责,这下倒好,上了一次朝,被明确告知父亲不用管训练兵马这回事了。李严他们他们又不了解东吴的兵马情况,于是刘备伯父竟然不顾已经年已花甲,每日自下教场操演军马,准备克日兴师,御驾亲征。那些刘备伯父的旧部下,特别是父亲就到至丞相府中见诸葛师父,劝说诸葛师父亲自领头劝说刘备伯父不要兴兵伐吴。父亲告诉我,当时他说:
"今天子初临大位,亲统军伍,非所以重社稷也。丞相秉钧衡之职,何不规谏?"
诸葛师父答道:
"吾苦谏数次,万岁只是不听。今日公等随我入教场谏去。"
后来诸葛师父就引百官来奏刘备伯父说:
"陛下初登宝位,若欲北讨汉贼,以伸大义于天下,方可亲统六师;若只欲伐吴,命一上将统军伐之可也,何必亲劳圣驾?"
刘备伯父也不说话,对诸葛师父的话不置可否。后来我父亲手下的参将秦宓奏曰:
"陛下舍万乘之躯,而徇小义,古人所不取也。愿陛下思之。"
刘备伯父答道:
"云长与朕,犹一体也。大义尚在,岂可忘耶?"
秦宓伏地不起,继续上奏道:
"陛下不从臣言,诚恐有失。"
唉,秦宓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谁能不生气啊。果然刘备伯父大怒:
"朕欲兴兵,尔何出此不利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