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清晨已经是十分寒冷,淡淡的晨雾中依稀可见士兵们嘴里喷出的雾气。位于南门城墙根下的练兵草场上随处可听到杂乱而洪亮的“立正”的口令声。
年仅十七岁的值班军官谢铮很快就整理好队伍,按照刘烈定下的规矩当着所有官兵的面大声报告人数。
安静的操场上谢铮略带稚气的并州口音正一板一眼地汇报:“报告司马大人,本部应到一千三百四十七人,实到一千三百四十七人。请大人指示!”
“稍息!”在东方朦胧的晨曦中,刘烈向何典举手敬礼。在他的眼前,是一千多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士兵。这些士兵都是这一个多月来精心招募的壮年,大部分来自雁门关外各县,还有部分是通过张榜从其余的各州郡陆陆续续招募来得到的青壮。
这一千多人里边有**,有破产农民,有急于找鲜卑人报仇雪恨的流民,有跟随主人的家丁,有仰慕刘烈英雄事迹的愤青,还有想通过从军改变命运的有志青年。虽说从军前身份各有不同,但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身体素质强健,没有赌博等不良嗜好。
经过刘烈、高顺连续一个多月的调教,新兵们已经完成了从老百姓向军人的初步转变,至少从鸦雀无声的操场上可以看出,这段时间的训练是卓有成效。
在正式讲话前,刘烈隆重地把已经升官的周慎介绍一番,语气中不乏各种赞誉之词,让站在他身后的周慎听得大为舒坦。
“弟兄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校尉大人给我们训话!”刘烈说完带头鼓起掌来。鼓掌这种仪式,也是刘烈带来的,比如战斗总结中,提到某人作战十分勇敢或是留下大功的时候刘烈都会带头鼓掌,久而久之,军营中就慢慢形成了这个习惯。
但周慎显然没有见识过千人一起鼓掌的场面,心中极为受用。等到他缓缓走到点将台前后,刘烈在旁边双手一摆。掌声顿时消失,操场又恢复到刚才的鸦雀无声状态。
这个年代的军官似乎没有演讲的天赋,或者说没有演讲的习惯。周慎也不例外,他清了清嗓子后开始所谓的“训话”,内容不多,但却直至要害。
周慎用一种近乎悲愤的口气给士兵们讲述了近四年来鲜卑人屡屡南下的境况,然后话锋一转,说你们是熹平六年以来首批进驻雁门关外的汉军。
“你们进驻阴馆,不但是光复大汉国土的进军,更是昭显我大汉天威的壮举!我大汉数千万子民在看着你们,朝廷在看着你们,皇帝陛下也在看着你们!”
说到朝廷和皇帝的时候,队列中开始出现杂音,士兵们不知是出于兴奋还是好奇,一个个开始交头接耳。
“勇士们,本官正是奉大汉天子圣旨前来阴馆的。天子听闻诸位勇士进驻阴馆,龙颜大悦,特传旨升主将刘烈为别部司马,升阴馆驻军为大汉雁北营。你们的粮饷、军械甲胄从现在起将由朝廷直接拨付!“
士兵们听到这里哪还能按捺内心的激动,先是使劲鼓掌,然后在刘烈带领下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大汉的疆土等待你们去光复,大汉的天威将由你们去传扬!勇士们!皇帝陛下渴望听到你们杀敌立功的消息,大汉百姓更盼望你们能剪除边患,还我边疆一个朗朗乾坤!你们能做到吗?”
“能!”“能!”“能!”操场上响起雷鸣般的吼声。
刘烈这个佩服啊,周慎不愧是边关带兵多年的老兵油子,短短几句话就把士气给激励出来了。换做是自己,恐怕说出来是另一番味道呢。
其实,激励士气的不是周慎的空话,而是随后搬出来的一捆捆弓箭刀戟和一箱箱甲胄,对于士兵来说,精良的武器装备意味着什么,谁都很清楚。
周慎随即告诉所有官兵,这些军械装备全都是他从洛阳武库千里迢迢运过来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装备着最好的军械去杀敌。
这一次连刘烈都忍不住来点掌声了,说来说去,装备才是硬道理啊。
周慎的训话总算是结束,随之而来的是刘烈当众宣布部队的编制以及三个步兵曲的军侯。三个军侯在并州兵眼中都比较陌生,所以也没有多少掌声。取而代之的是很多人眼中热切的期望——干不了军侯,还不兴给个屯长队率当当啊?秩奉比当兵丰厚好几倍呢。
很可惜,刘烈的名单里没有下文。而是严肃地念出了二十几个名字,包括韩当、关羽、张飞等新来的,也包括斥候屯里边的一些老兵。
刘烈把三个军侯留下,在何典的协助下开始划分队伍。而他自己,则带着这些人跟随周慎离开军营,径直来到北门城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