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个军侯,刘烈说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名单,高顺、黄忠、徐荣。
高顺自不必说,历史上“陷阵营”的统领,又是名将臧旻的卫士长,担任军侯,统领三四百人根本不是问题。
黄忠也不在话下,这个《三国演义》中的老将一出场便得到刘备重用而且在蜀汉立国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想来三十不到正值壮年的黄忠不仅武艺超群,精力也很旺盛,担任军侯不是问题。更何况,黄忠是被周慎从南阳郡治宛城挖过来的专门缉拿盗贼的官吏,不但有官场经历,说不定还打过仗不是?
不过比起前两人,和刘烈差不多年纪的徐荣似乎就不太有名了。但熟知三国历史的刘烈是知道这个人的,在历史上诸侯讨董的战争中,徐荣率西凉兵向后给刚出道领兵的枭雄曹操和孙坚好好上了一课,把两人打得满地找牙。虽说当时的曹操和孙坚远非后来可比,但一出场就戴上胜利光环的将领无论如何是不可小觑的。刘烈想都没想就决定让徐荣干这个秩奉比六百石的军侯。
“其他人呢?如何安置?”周慎没有对刘烈的名单提出任何意见,倒是很关心底下一大群屯长、队率等军官的安排。
这个问题同样困扰刘烈。如果他是刚刚来到这个时代,那他会毫不犹豫给麾下这些熟悉的名字安排不错的职位。历史上这些人可都是名将呢,别说做个小小的屯长,就算是将军人家也不在话下。
问题是他现在已经融入到了大汉的军营中,而这些“历史名将”们,虽说还是很能打,但论起战斗经验,别说比不了什么校尉将军,甚至连并州那些斥候们都不如。让他们一来就当屯长队率,并州兵还不跳起来啊。再说了,凭什么?他们连战场都没上过,怎么服众?怎么能当好“连长”、“排长”?
可是不让他们担任军官也是不行的?自己费尽心思,上司周慎拐弯抹角好不容易找来的人才,难道让他们当一个大头兵?同样是外来户,凭什么有人当军侯,有人当大头兵?
“严冬眼看就要来临,你又踹了檀石槐的王庭,现在他拥兵十几万,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屯长的人选要尽快定下来,没有完善的指挥怎么能行?”周慎见刘烈犹豫不决,很忧虑地提醒道。
“大人,卑职想,在营中开办一个短期军官训练班,尽快让他们成长起来。”
“你再说一遍?”周慎没听明白。
“短期军官训练班,就是培养底层军官的地方。”
“这倒是很新奇。来,给本官仔细说说,这个……训练班你准备怎么开办?”
也难怪周慎如此感兴趣,实在是因为刘烈提出的这个概念太过超前。大汉朝边军的军官们当然不会是从军校里培养出来,事实上再过一千年,古代军队中也没有军官学校这种机构。
一般来说,要想从士兵升级为军官无非就是几条路。首先当然是军功,能够立下军功,说明这个人有本事,或者有运气,升迁自然能服众;第二是靠裙带关系,上级认为你行,不行都行。再说将领们一般更喜欢信得过的人当部下。第三就是走门子了,无论是跑官还是买官都属于这一类,而且很多时候就算有了战功,升迁的时候还得送钱走门子。
总之一句话,中国古代没有系统培养基层军官的机构,也没有这种理念。刘烈此举无异于历史性的创举,周慎这样好奇实在太正常了。
但系统培养军官谈何容易?除了必备的体能、战斗技能训练外,军队里所有的知识都必须传授。先别说那些阵法、兵法、指挥之类高大上的知识,最基本的吃、喝、住、行都是学问。
而这些东西,连刘烈自己都需要恶补,他拿什么来教给军官们呢?
好在,坐在他面前的周慎就是从基层军官一步步升上来的,对刘烈这种超越时代的理念深表赞同。
刘烈快速整理好思路后开始回答周慎的问题。他的计划是,遴选认识字并且武艺还不错的新兵组成强化训练班,由他和几个军侯轮流讲解有关军伍的一切,包括行军、宿营、打仗等技能。
“两个问题。”周慎道,“一,遴选范围可以扩大到普通士兵,尤其是老兵。二、授课要有计划,鉴于鲜卑大军即将南下,授课内容可以朝城池防御方面倾斜。”
“大人,第一条不是问题,如果能给普通士兵晋升的希望,他们打起仗来士气会大不一样。不过,大人是知道卑职的,城池防御这样的技能,卑职实在是……”
周慎冷哼了一声,“我还不知道你?你什么都不会就敢带二百人进驻阴馆,是活得不耐烦了么?”
“卑职惭愧。”刘烈一边低头一边暗自嘀咕,“不会可以学嘛,谁也不是天生就会的。”
周慎犹豫了一下,最后居然站起身来,“行了,给你一天时间把人找齐,明天点卯后本官亲自来开第一堂课。哼哼,本官虽说不敢独创鲜卑,可驻守雁门关的两年中,也没让檀石槐的铁蹄闯进来。怎么?你不欢迎?”
“求之不得!”刘烈大喜,赶紧跪在地上,“卑职,卑职带所部感谢大人栽培之恩!”
“废话少说,去吧!待会叫人把饭食送过来就好。”
刘烈从周慎的房间走出来后心潮澎湃,脑子里转得飞快,把第一届军官培训班学员名单大致排了一遍。首先是斥候屯那些伍长什长以上的军官,其次是周慎带来的“三国名将”,最后,最后,他忽然想到一个人,对,就是呆在太守府舞枪弄棒的小屁孩张辽。这小子好歹也是历史名将,应该早点培养,再说了,人家于禁、太史慈几个比他也大不了几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