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玩笑,所谓的“五子良将”中,徐晃于禁就在跟前,张辽那个小屁孩估计也是没跑的,还有传说中的“五虎上将”中,张飞、关羽、黄忠三人就快成自己的部下。一句话,十大名将已经来了六个,这还不被震到就不是穿越者了。
“你托我找的人,可都在?”周慎得意洋洋地向刘烈炫耀,实际上把这些人全都找到雁门来,也着实费了他很大的精力。
周慎自己都没想到自己居然会爆发出这样大的毅力,把这些人全都带来了。在他内心里其实还是被好奇心和好胜心驱使的,自晋阳离开后,他就一直存有一个念头,你刘烈既然有板有眼说了这么多名字,那我就按照你提供的线索找人,看看是不是真有这些人。
在这个念头驱使下他还真的绕道河东,第一站就到达杨县(山西洪洞),在杨县简单一打听,还真有叫徐晃的,在整个杨县很出名,因为这家伙年纪不大,却很能打,而且他家也算是寒门地主,这小子居然还读过一些书。
于是周慎干脆亲自登门,他这一去,杨县县长自然不敢怠慢,于是乎徐家的门槛几乎被踏破。
在一番大义凛然的讲话之后,徐晃到手。
他留下徐晃,又沿着汾河南下,先到河东郡治安邑,再由安邑出发直奔西边的解县。
很快,他就打听了关羽的下落。和徐晃的情况大致差不多,只是关羽家更穷,只在解县城中开了一户豆腐作坊。但关羽更能打,年纪也正好合适,还因爱管不平事闻名整个解县。
在河东找到这两个人后,周慎已经彻底相信了刘烈的本事,甚至是佩服。他打破脑袋都想不明白,刘烈怎么就知道这两人的?而且一说一个准,这两人都是军中可造之材。
于是他赶到洛阳后,一边办正事一边留意相关消息,很快,他在一次社交场合认识了前太尉刘宠的侄子,东莱郡的士子刘岱刘繇两兄弟。从这两兄弟口中,他还真的知道了一些太史慈的事情,而且比起河东的两人同样出色。
问题是周慎已经不可能再跑青州了,于是他干脆厚着脸皮找到宫中的宦官吕强,通过这位正直宦官的关系写信到青州东莱郡黄县,直接寄到太史慈家中。这个时候周慎已经是北军屯骑校尉,是大汉**军的堂堂武官,他的亲笔信还是有相当的杀伤力的。
果然,太史慈母亲看到信后激动不已,她不知道自家儿子因何被屯骑校尉看上,但她很清楚,这是光耀家族的最好机会。因为太史慈虽然学得一些书文,可要想因此入仕做官基本不可能,能够在郡县当一个小吏就算烧高香了。要想真正出人头地,从军是最好的选择。
在母亲的劝说和催促下,一向以孝为先的太史慈二话不说,骑上快马赶往洛阳报到。
同为青州的于禁基本也是这样找到的。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在世家大族垄断统治权的时代,豪强地主或是寒门武夫要想出人头地,从军是最佳的选择,更何况现在还有朝廷中人相邀呢。
周慎在四处搞寻人启事的时候,也不忘在洛阳城里寻找人才。这世上有的人喜欢呆在家乡,而有的人则热爱闯世界,辽东的韩当和辽西的徐荣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来到洛阳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寻找机会从军。
周慎见到他们的时候,这两个家伙只想加入北军。这倒不难理解,毕竟北军军饷丰厚,又常年呆在洛阳,几乎没有风险。
但没有风险就意味着没有什么收益。周慎很直白地告诉他们,在北军中,像他们这样没有任何背景的基层武官,得到升迁的机会基本为零。如果他们不怕苦不怕死,周慎愿意推荐他们到边关从军。
两人一开始不乐意,他们本来就是来自幽州,要想在边关从军的话,本乡本土不更好?何苦跑到洛阳,最后还要绕到并州去?
周慎也懒得废话,直接告诉他们,爱去不去。你们要是愿意在洛阳混日子,我没意见。
徐荣这时候才斗胆询问,他们去并州是干什么。
周慎告诉他们,朝廷给了并州一部营兵的编制,军官叫刘烈,他正在招揽人才,自己就是替他寻人的。
“刘烈?”徐荣和韩当二人眼睛都是一亮,“可是百骑独创鲜卑王庭的刘烈?”
“废话!”周慎懒得解释。
“我们去!大人,我们去!”两个人来自幽州,而刘烈的名声几乎在幽州传遍了,跟着这种猛人有军功可拿,前途无量啊。
就这样,周慎不仅圆满完成刘烈的任务,还超额找到两个,全都给带到并州来了。
但他更没想到的是,刘烈一见到徐荣和韩当,竟然欢喜得合不拢嘴,而且从表情上看,这个刘元贞似乎对这两个人还相当了解。
但这怎么可能?要知道,所有他带来的这些人都是籍籍无名之辈,他们既不是豪强大户,更不是士族子弟,更没有任何名人为他们提升名气。刘烈这个小小的军官,怎么就能知道他们呢?
周慎带着疑问准备找刘烈要个说法,但他不知道,刘烈心中同样有一个疑问,甚至是很大的疑问。
周慎和自己非亲非故,而且他已经不在并州当官了,他为什么还要这么上心地帮自己?
徐晃等四人是自己委托他寻找的,带过来尚且说得过去,可徐荣和韩当这两个猛人明明都报名到他的北军了,他居然还把这两人拉过来,凭什么?难道他是东汉活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