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婆罗洲,坤江入海口外海,晨雾逸散,艳阳当空,碧水微澜。
远远近近的几艘渔船正在驶近。现在是南海捕鱼季,婆罗洲左近的渔船无需走太远就可以满载而回。
其中,有一艘红头船也在渐渐驶入坤江口。
所谓红头船是广东海船的统称,一般特指在潮汕地区或是东南亚建造的一种具有广船特点的远洋海船。
清朝规定各省商船渔船在船体两端头尾部位和大桅上半截用漆油涂上不同颜色,并刊刻某省某州县,某字某号等字,以便于进行审批、登记、发牌、稽查等。因广东在南,南方属火,用色为赤,赤即红色。红油漆饰,青色钩字。青,也就是黑色。广东的船的船头油以红色,桅杆亦油红一半,面写黑大字。故此称为“红头船”。红头船还特意在船头画上像鸡眼的黑圈,认为船头画上眼睛,才不会迷失航道。
而江苏在其它三省之北,北方属水,用色为黑,青油漆饰,白色钩字;浙江即为西方的白色,白油漆饰,绿色钩字;福建则为东方的绿色,绿油漆饰,红色钩字,俗称为“绿头船”。四省的船以四色作为区别。
红头船大多以红木为主建造,首尾上翘,前高后低,尖头方尾,梁拱小,扇形帆,开孔舵。一般是二桅或是三桅。密肋加水密舱壁板,船体结构大,体长二十余丈,外加密封的椭圆形船尾和坚固的船尾甲板室,因此载重量大,每艘红头船可容数百人,载物重自数十吨至二百余吨不等。
一般说来,梁头一丈八尺者,船上水手八十人左右,可搭乘客一百余人;梁头一丈四五尺者,船上水手六十人左右,乘客只能搭乘六十余人。这艘红头船是三桅,梁头宽三丈四尺二,船长二十三丈,船体宽五丈七尺。这艘船在远洋船里也可以说是不多见的大船。
这艘船虽然是红头船样式,头尾的红漆已经斑驳,也没有黑色的刊刻字样。应该不是潮汕本地出产,也应该就不是大清所属。
就见这艘南洋红头船,中桅高挂巨帆,头尾也各有一帆。正遇上东北好风,中桅两侧又添翼帆,名为双开帆,这叫“四帆开笑”。此时六帆齐发,宛若云鹏展翅,船头犁开碧浪,疾行如飞。周遭渔船远远看见,也都有些惊异。
“收翼帆、收头尾……把定……”说话的是个靠在船舷边的黑红脸膛的壮汉,麻布小褂敞着怀,光着脚,嘴里叼着一个没装烟丝的西洋烟斗,腰间插着一把雕银柄弯刀。
“是喽!翼帆、头尾……把定!”一个身量修长贴骨膘的年轻汉子嘴里回应把着舵轮,脸上毫无表情。十几个精壮水手哧愣哧愣的扯缆收帆。
“再攒把劲,上了岸,大醉三天!”
“谢老大了!”“多谢郑大哥……”“哈哈!谢啦!……”
“哈哈……”船老大笑着一摆手,站起来。
前面甲板上,一个青年无所事事的扶着船舷,极目远眺着东南面一道越来越清晰的海岸。长衣长裤,脚下竟是一双西洋短筒皮靴,看着就不是一个在船上讨生活的人。
前面就是目的地——西婆罗洲。
清澈亮蓝的海水,耸立入云的椰子树,郁郁葱葱的橡胶林,芬芳扑鼻的槟榔花,散发着肉香的沙茶……红头船进入坤江三角洲北面支流的河口,逆流向上,沿河零零落落的一些杆栏式高脚屋,不多的一些人在远处忙忙碌碌,曲里拐弯的田埂圈起的一块块的水田倒是长得不错。香蕉林、椰林连绵不绝的延伸着,融入一望无尽的热带丛林。
“贺公子,快到了!”身后,那位叼烟斗的船老大走过来朗声道。
“噢。”他有点应付的应了一声,被叫做公子,还真有点不适应。
这个南海南端的岛屿,他已经反复研究很久了。在来之前的那段时间里,他也已经来过这里旅游几次了,但是百多年前的这个岛屿是什么样子,今天猛然见到了,竟还是有点慌张。
本来,他以为在松柏港上岸再走陆路,会更快地到达东万律。看现在船走的方向应该是走坤甸了。
婆罗洲,哥们儿来了。从今儿个起,哥们儿就在这里扎下了。
这个南中国海南端的大岛,一座卡普阿斯山脉从**向四外伸展,东北部地势较高,海拔4102米的东南亚最高峰——当地人还叫做神山的基纳巴卢山,从婆罗洲西部这个方向是看不到的。
帆船缓缓转向宽阔的河口。“这就是坤江口。”背后的壮汉又说道。
“哦。”他下意识的应了一声。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岛上的森林覆盖率还在80%左右,眼下是1862年,更是满岛的郁郁葱葱。这里的热带海洋性气候,使得雨水丰沛,多条河面宽广的大河分头入海,就像眼下刚刚进入的这条坤江一样,大部分能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