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菓坐在高椅上两只小脚晃来晃去,高兴的拍着巴掌。
杨氏不由压下想撇嘴的冲动对着郝嬷嬷嗔道:“嬷嬷你就是太宠着她了!”
又转向阿菓说道:“别高兴得太早,后天就是初一了,你得去水月庵。”
提到水月庵阿菓不禁苦了小脸,想到又要在那儿呆上一整天就苦闷的不行。庵里的住持师太和其他人都慈眉善目,对自己也是照料有加,除了灵智师太...
阿菓的不情愿通通摆在脸上,杨氏刚想开口说话就先被郝嬷嬷抢了先:“阿菓,要知道你的命都是女师傅救的,做人要知恩图报,而不是忘恩负义。”
“嬷嬷,我知道了。只是庵里的灵智师太冷冰冰的,面容也...我有些害怕。”阿菓红着脸小声说道。
水月庵建在村后的半山腰,村里的孩子们都曾去过那儿玩耍,庵里的灵智师太严肃庄重,不苟言笑,其面容更是毁去大半,跟其他女师傅们比起来显得格外不近人情。
所以孩子们都惧怕这位师太,渐渐的也就不再去后山玩闹了。阿菓第一次见到灵智师太后也跟其他孩子一样,但随着年纪慢慢变大,懂了不少东西,阿菓明白了灵智师太身上有股特殊的风范,这股特殊的风范不令阿菓惧怕,而是让她敬畏。
杨氏白了阿菓一眼:“你居然还知道害怕?是不是看见人家就想钻地缝里去?你要是能入了那位师太的眼,我就烧了高香了!灵智师太虽面容被毁,可周身气度不似一般人......不知是哪个世家大族出身,可这年头的世家们一年不如一年,落魄出家也是常有的。”
说完意识到刚刚的动作甚是不雅,背后议人更是可耻,不由又暗自恼怒:“好了,快静下心来,诚心诚意的把这几张佛经抄完,后天还要带到水月庵去呢!”
“对,阿菓,一定要诚心呐!”郝嬷嬷也连声附和。理好心绪,阿菓才提笔专注的写起来。
水月庵并不是什么有名的寺庙,但得杨氏与郝嬷嬷对寺庙多有推崇恭敬是因为在多年以前的一桩往事。
杨氏还是武安侯世子夫人,生下嫡长子陈振麟之后几年就再无身孕,便去京郊的光华寺上香,盼能求得一女,凑得一双‘好’字。
可在回程途中的山道上遇见了几位尼姑庵的小师傅在求救,原来有两位妇人抱着孩子赶路经过尼姑庵,没成想有仇家来寻,便入庵避祸。
但带头黑衣人毫无顾忌,想要冲进去大开杀戒。这几位小师傅趁机偷跑出来求救,正好遇上了杨氏。
侯府的侍卫人多势众又训练有素,且有武安侯的权势震慑,那几个黑衣人落荒而逃。
两名妇人及庵中主持师太都对杨氏感激涕零,其中一位妇人抱着怀中的婴儿边哭边谢,另一位年纪稍大的妇人更是跪地磕头。杨氏要拉她起来,她却执意不从,还是主持师太开口那两名妇人才慢慢收敛情绪。
杨氏临走时还拿出些银两赠予那两名妇人,两人又是千恩万谢。
主持师太亲自送杨氏等人出门,在上马车前师太双手奉上一道平安符给杨氏。回到侯府后杨氏将此事告知陈延卿,拿出所赠的平安符发现里面有张字条:有因必有果,好人有好报。
这件事对杨氏来说不足挂齿,日子一长也就慢慢淡忘了。
杨氏再次怀有身孕的第五个月份时,因“暮春之祸”老武安侯夫妇自尽,家产被封。
杨氏娘家也受了些牵连,陈延卿也按已逝至亲吩咐,自行流放岭南。一连串的变故,加上日夜赶路,杨氏身体每况愈下。
到达岭南时早产又遇难产,大夫都束手无策时,一位女尼出手救了杨氏及腹中女婴的性命。
杨氏清醒后才认出救了他们母女二人的女尼,竟是几年前京郊尼姑庵的主持师太。师太出身杏林世家遭难大悟遁入空门几十载,后来年事已高便辞去主持一职,自己云游修行,没想到刚到岭南就遇见了难产即危的杨氏。
命运轮回,世情皆缘,陈延卿夫妇二人请师太为女儿取名。老师太觉得这女孩与佛有缘,若无她母亲曾经助人的善心,便无今日她有惊无险的降生。
便以当年赠予杨氏平安符中纸条上那句‘有因必有果’中的因果为名,随后留下几张药方后,又独自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