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小人通天 > 第2章 笼中对

第2章 笼中对

二人哈哈大笑。沈凝的肩膀微微一动,恐怕没有睡沉。

此时,外头似有层层铁将军闪身,咣当咣当。

沉寂的牢里,渐渐起了热气腾腾的招呼欢笑声。小柳跳起来,一拐一拐走到门口,他扒着栅栏门,道:“是他!苏大哥来了。”

飞白竖起耳朵。

“小苏,今儿回来可晚了,我侬都没睡,怕你有事。”这嗓音苍老。

……

“苏小弟可回来了。哇哇哇呀。”这个嗓音忒洪亮,仿佛是张飞投胎,能喝断当阳桥。

……

“阿墨,今天那帮子人喝酒赌脱衣,你可别被占了便宜……,嘿嘿……,好好好,我早就知道你小子能脱身。”这声音阴阳怪气的。

“嘉墨你回房了?”这个呢,文诹诹像个书生。

正如人有千面,牢里的男人,嗓音各异。可是每个人和这人说话,都多少透出亲热和关切。仿佛他是他们自己的兄弟。声音都在这间牢房之前,可见此处是最靠里的一间。

飞白想到那“俗人”应接不暇,左顾右盼的得意样子。他忽有了一点点的妒嫉。

他已经好多年没有妒嫉过别人了。

按说飞白在江湖上混,不该乱好奇。可现在他的好奇,成了一个无底洞。

他向外张望,仿佛看到一个颀长人影。但纸灯笼才移到门口,便被人熄灭了。

小柳高声:“苏大哥!”

狱卒开门锁门,好像也和“俗人”寒暄了一两句,可飞白全没听见。

他只听到一个和煦如阳春的声音:“我回来了。嘘,轻些,他二人许是睡着了。”

每一个字,都明晰清润,带着江南韵。听上去,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人。

杭州的西子湖光,苏州的虎丘绿荫,扬州的七分月色。这韵恰好,不多不少,合适。

飞白的妒嫉,淡淡增加了一分。

那人进来,把一小纸包塞给柳夏,温和说:“小柳,陈三家里人来探监,多了这包梅子送我。我就想着你最爱吃,都给你。你记得剩下几个,给沈凝下药,他还要吃段日子的苦药呢。”

小柳“哼”了一声。那人微微笑道:“又吵了?乖,不生气。咱们聚一起不容易。他醒了?”

小柳闪开身子,那人对飞白拱手:“兄台,在下苏韧,字嘉墨。这世间,百年修的同船,千年修的同床,万年才能修的同牢。望兄台看此缘分,多多包涵在下几个。”

飞白使劲瞧他,从上倒下,从头发和手脚。不知为什么,他极其想从这个人的相貌上,挑出一些缺陷来。

他看了一遍,再一遍。他垂下头,两眼一黑。

大江南北二十年,他阅人无数。而这个叫俗人的家伙,碰巧是容貌最不俗的一个。

这人恰似一块玉,细微都长得恰好,不多也不少,十分合适。

有四个文酸的字可形容这个人的样子。哪四个字?飞白一时恍惚。

那人俯腰:“兄台?”他笑起来,仿佛从不曾动气,也从没遭遇伤心事。

笑容不浓也不淡,够合适。

牢里一阵黑风吹来,那人一袭被洗涤得发白的蓝衫,被拂出皱纹来。

飞白突然想起来了:玉树临风。就是这四字。

虽然现只有狱里的穿堂风,但此人真是“玉树临风”啊。

飞白感到,原来他并没有妒嫉,他是在自卑。在这个人之前,只有一个人让他自卑过。

而这棵长在六合县大牢里的“玉树”,让他想起来了一段往事。

他把从前那个人,那些事,打入心底地牢十八层,锁在牢底多年。

此刻想起来,他的心还有些痛。不自觉中,飞白伸手摸自己的胸口。

他一摸,不禁大惊失色。苏韧眼睛一弯,眸子清澈如水。

哎,天地之间,有这对眸配这双眼,有这双眼衬这张脸,有这张脸给他这个人,合适透顶。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浮浪人:古代用以称呼流氓。也叫闲汉,帮闲,陪堂,波皮等。苏州地方,也叫“篾片”。

*乌香:就是鸦片。《大明会典》上,称之为“乌香”。

鸦片在明代,属于贵重的奢侈品。本来是南洋进贡药用的。

*提牢主事:上派检查牢狱情况的官员。中国提牢制度,从明代起。

*背米:上章节有朋友询问,这个词语,是我指代“工作”的。

************************************************

这个文从卷标题“一弯新月”开始,到了“一轮满月”的地方就收场了。

《小人通天》是我09年主攻的“双城映月”两个古代故事里的一个。

所以卷名都和“月亮”有关。另一个故事,风格和这个又大不一样。过几个月再发。

本章节牢狱的四个男人,我曾经向一个朋友描述过构想,

结果那朋友开玩笑说是“监狱版F4”。Jiong 。

如果我说我从没看过电视剧《流行花园》,会不会有人觉得我很奇怪?记得当年F4那个火啊,连学校外教也问:“请问他们为什么叫F4?”

我同学回答说:四个男人,4朵flower。(不知是否正确答案)。

小人通天,架空依托不再是风流的南北朝,而偏向于比较世俗化的元代明代。

当然,既然架空,自然要加上点自己的发挥。

因本章写到监狱,我粗略读了一本“劳改专业教材”《中国监狱史》。

原来中国一直到元代,都是只用“牢狱”两字。

一直到明代《大明律》,才开始使用了“监”字,意思是“监察”。

清代,才有了“监狱”这个词。

明代的牢狱,按照《大明令刑令》规定“夜给灯油,病给医药,冬给絮衣”。

虎头的门,据说对犯人有震慑作用。

重刑犯人,判决已定的,除却老弱病残,都要带上枷具。

其余的人,属于“散收犯人”,不需带上刑具。

为了防止犯人逃跑,还有值班,灯火,巡更制度。

当然,封建社会黑暗比比皆是,其中的猫腻,水分,可想而知。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