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伍炳义在上海那段时间,时常游走于会馆戏楼,但到了京城,如今见了“小戏楼”里来的这些人们,他才知道,京城这帮人有多会玩。且不说台上,昆曲、梆子、落子、鼓曲、说书等等花样繁多,从早折腾到晚,几天下来那样式都可以不带重复;单是台下这些人,听得看得沉迷其中、津津有味不说,兴趣起来,几个人上去扮了,自己就来上一台。当真应了何卫那句话“玩出品了。”
待这些人上了二楼,一圈下来,皆是流连忘返了。茶馆里,紫砂茶具一出、上好的铁观音、云雾毛尖啥的一泡,令所有人觉得就看戏听曲花那倆银子,真是值当了。这些,何卫和伍炳义还悠着呢。要是把那些古董茶具和极品茶叶拿出来,估计没谁惦记在一楼呆着了。
至于那些刺绣和绸缎唐装旗装,比起前门**的老店更是不遑多让。不论是摆在自家、穿在自己身上,还是送个礼,都是拿得出手、绝对有面的选择。
隔壁的小间里,是瓷器、字画。真品和仿品分开摆放、明码标价。来的人都是眼毒之人,无需谁来帮忙品鉴解释,自己就能看个真真的。自然是各取所需。
三天下来,伍炳义早已与一帮艺人和名票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而“小戏楼”则在北城一炮而红。何卫把掌柜一职交到伍炳义手里,后者虽然埋怨何卫又做甩手掌柜,但也很是乐于接受。加上之前“荟星楼”分店留下的两个伙计,一层招呼下来没问题的。二层,伍薇带着万梅、方茵和绣娘几人,更是搞的有声有色。杨杉则是在药房和戏楼间随意跑动。
至此,何卫在京城彻底落稳了脚跟。如果他想要银子的话,照着现有的三个店,多开上几处,不是什么难事。不过,他现在更喜欢这种一家人一起,忙而不乱、温馨充实的感觉,而且,也是最关键的,他对银子没概念。有了这三处消息的来源,这才是何卫最看重的。
当时间进入道光二十七年之后,在何卫的提议下,三地间每年一次的大聚会,改成了更为灵活的小范围内举行。一来三地间距离太过遥远,二来各处均已形成规模和气候、且各自的生意和人才培养都有了自己的模式。三地间更多的已经只是生意上稳定的往来。
不过这一改动,并没怎么减少几处人们见面的次数,一来,几位老人都陆续转入了幕后,有了大把的时间。二来,像何卫、林童这般年轻的甩手掌柜,在越来越多。
看似松散了,但各处都在忙着一件事,按何卫所说,疯狂积累。
接下来的三年中,京城杨家老宅的小院中,何卫陆续的收到了三地多处的各种消息。
先是林童几人的喜讯。此事说来,令人不得不感慨缘分来时,谁也挡不住。
泉州、厦门两地,有了林童居中,在福州林家、陈家星和黄满士多方暗中支持下,蔡鑫运终于把两地的茶具、竹器漆器骨器等生意,做到了首屈一指的位置。至此,他终于从当初林童用来制衡黄满士的一枚棋子,成为了独当一面的一方**。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蔡鑫运从接触林童、到慢慢了解,直至最后,如陈家星、黄满士一样,紧密的团结在了林童的周围。
而蔡鑫运手头的这些生意,自然也支持了黄满士的“金满贸易公司”,除了满足渣迪安所需外,更是帮助黄满士陆续有了自己新的店铺。他也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掮客。再加上小岛上的海产品,黄满士比起之前来,还要忙上很多。但他却很享受现在这种感觉。
安溪的茶树,已经到了收获的时节。正如林童当初预料,铁观音正在慢慢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而抢先一步的林家,无疑会在之后的一段时间中,立于先机之上。
待一切走上正轨、运转裕如之后,林童和陈柯难得的忙里偷闲,出海奔台岛而去。他们想念着先期上岛的常云和林凡。不想这一去,竟引出了一系列的喜事。
当他二人来在位于台岛中东部花莲、宜兰一带的落脚点时,这里已经在林凡及一众兄弟的营建、经营下,初具规模,更是与当地的商号店铺来往的十分融洽。
在内地这些年,林童和陈柯都似乎没有感觉到身边有过女子的存在。但是,短短的在这里忙了半月左右,二人居然俘获了一对姐妹的芳心。唯一让众人略有些头疼的是,妹妹中意于陈柯,而姐姐则相中了林童。至于林凡,竟与一位赛德克族的女子也有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