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西路军·河西浴血(铁血独家全本) > 兵殇古浪(10)

兵殇古浪(10)

孙玉清,190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高桥乡孙家湾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母亲给本地大地主当女仆。为了摆脱穷苦,父母盼望儿子能成为寒门书生。全家人勤劳节俭,东贷西借,再加上族人解囊相助,使孙玉清读了五六年私塾。饥寒贫病使孙玉清父母早亡,18岁的孙玉清自谋生路,去粮行当了学徒。他在学徒期间,苦学本领,练就了头顶着算盘打的绝招,在当地广为传诵。

早在1923年冬,**就在黄安领导革命斗争。黄麻起义后,农民自卫军开辟了陂安南县红色区,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任**。革命烈火感召和教育了苦大仇深的孙玉清,他参加了激烈的反霸斗争,1929年参加红军,1931年升任营长。

孙玉清当红军后,爱学习苦钻研的精神不变。部队打河南光山,当时他是迫击炮排的排长,由于他平时苦钻炮兵技术,三炮就把敌人的碉堡摧毁。他当营长时,学会了各种枪械的装配和修理,为这还闹出过误会。一次,他给陂安南县保卫局的干部讲授如何使用和修理枪支、迫击炮。保卫局有人怀疑他是坏人,把他捆绑起来送到县苏维埃政府。****见孙玉清被押来,说:“这是孙营长,怎么把他抓了,他是好人!”

孙玉清1932年任三十二团团长,在向川陕转移途中的枣阳、新集战斗前夕,他一身便衣,深入敌后侦察。战斗打响后,他举起大刀,率领战士冲向敌阵,身负重伤,鲜血流淌,但他一把推开要抬他下火线的担架队员,大声嚷:“我的位置在火线!”由于他指挥的三十二团打得英勇漂亮,被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授予“以一胜百”奖旗一面。孙玉清也荣膺“战将”美名,被破格提升为红三十一军军长,毛尔盖会议后调任九军军长。

一阵清脆而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夜的沉寂,一匹战马汗淋淋地驰到孙玉清身边。“报告军长,前面就是古浪城了。”

“命令前卫团做好战斗准备,部队跑步前进!”孙玉清翻身上马,双腿一夹,冲了出去。

古浪城在古浪峡西口,汉时为苍松县址。“古浪”是藏语,意为“黄羊沟”。古浪峡是河西走廊东首,素有“马不并骑,车不同轨”之说。因古浪峡过于凶险,红军便沿着崎岖山路抵近古浪东山。古浪城三面临山,三山之间夹着三道川。从西面的西山川可眺望祁连,西北稍开阔,直通凉州。

就在马元海增援一条山的同时,青海湟中县民团十二大营共1400余人,由马步芳第一 NFCA1NFCA1 师二九八旅五九五团团长马华荣率领,星夜驰抵古浪布防。

孙玉清决定先向城内喊话,因为争取甘青“二马”联合抗日,是西路军的政治任务之一。马华荣在红军的宣传攻势发动伊始便电告马步青,马步青明确指示:“应坚决守城,拼全力阻击,决不能上当!”

红军的冲锋号响了。钢铁音符组成的旋律,铿锵地飘向山野,在黎明的晴空中长久地回响。

古 浪 峡“进城!”孙玉清获悉守敌弃城而逃,便准备立即入城。“现在还危险!”警卫员上前阻挡。他知道,突然冒出的冷枪比战场上贴身肉搏更危险。“你干脆找块布把我裹起来锁到箱子里吧!那样最保险!”孙玉清跃上马,猛拍马臀,疾驰而去。

《青海日报》当年11月19日讯:一百师五百九十五团团长马华荣及骑兵旅营长马秉魁,前往古浪一带,与匪作战。该团营长,身先士卒,深入阵地,致马团长左臂,重受匪弹四处,营长马秉魁,右肩受弹伤一处,于日前均由前方乘汽车返省休养。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