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之义第二
天子正确的行为准则,必须是纯正地取法天地,并垂鉴古代圣王的法度。普通人正确的行为准则,必须敬奉父母的教诲,并遵循君上的规诫和指导。所以,即使世上有贤明的君主,但假如对士民们不先加以教育训练,也是无法加以使用。
古代教育民众,必定是先确定制立贵贱上下的伦常规范,以确保贵贱尊卑之间不相侵凌。做到:德和义两者互不逾越,有材技之人不致被埋没,孔勇刚强的人不敢违犯命令。这样,大家就会力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了。古时候,朝廷的礼仪法度不用于军队,军队的规章制度也不用于朝廷,所以德和义两者就不会互相逾越了。君主敬重作用不自我夸耀的人,因为不自我标榜的人,正是君主所需的宝贵人才。很显然,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不自我标榜,就表明他本身没有奢求,而没有奢求就肯定不会争名夺利。朝廷大事上如听取他们的意见,就一定能掌握真实情况;军队事务上如听取他们的意见,就一定能妥善处理好各种问题。这样,有才技的人就不致被埋没了。以服从命令为军人的最高奖赏,以违抗命令为军人的最高惩罚,做到这一点,那么有勇力的人就不敢违犯命令了。在对民众进行了这些教育之后,再慎重地选拔任用他们。如将各项事务都处理得妥善适宜,那么各级官吏也就恪尽职责了。教育内容简明易学,那么民众就会好学不倦,积极向上。习惯一经养成,那么民众就会依照习俗行事。这就是教育上的最佳效果。
古代作战,追击败溃的敌人不过远,追逐主动退却的敌人不逼近。不过远就不易为敌人所诱骗,不逼近就不易陷入敌人的埋伏。以礼制为规范,军队就能得到巩固;以仁爱为宗旨,就能够战胜敌人。战争取得胜利之后,以民众的教化就可以推行。因此,贤德之君十分重视这种方法。
虞舜时代在国都中举行誓师,这是想让民众理解支持君主的决定;夏代在军中举行誓师仪式,这是想让部队上下事先在思想上有所准备;殷商时期在军门外举行誓师,这是想让部队事先了解作战意图以便展开行动;周代在两军交锋厮杀前夕举行誓师,这是为了激励士卒的战斗意志。
夏代的君主依靠仁德匡正天下,未曾使用武力,所以不当时的兵器种类并不复杂;殷商用义夺取天下,开始使用武力;周代凭借武力夺取天下,于是就使用各种各样的兵器。
夏代在朝廷上行施奖赏,这是为了鼓励好人;商代在集市上行施诛戮,这是为了使坏人畏惧;周代在朝廷上行施奖赏,在集市上行施杀戮,这是为了劝勉好人,惧骇坏人。三王鼓励人们改恶为善的精神实质是完全一致的。
兵器不掺杂使用就没有威力。长兵器是用来掩护短兵器的,而短兵器则是用来逼近格斗抵御的。兵器过长则不便使用,太短了就打击不到敌人。太轻就脆弱,脆弱就容易折断;太厚重就不锋利,不锋利就派不上用场。
兵车,在夏代称作为钧车,注重行驶的平稳;在殷代称作为寅车,注重行动的迅疾;在周代称作为元戎,注重结构的精良。旗帜,夏代用黑色,取其象手持人头那样的威武;殷代用白色,取其象天穹那样的洁白;周代用黄色,取其象大地那样的厚实。徽章,夏代以日月为标志,表示光明;殷代以猛虎为标志,象征威武;周代以蛟龙为标志,体现文采。
治军上过于威严,士气就会受到压抑;反之,如果缺乏威严,就难以指挥士卒克敌制胜。君主使用兵力不得当,任用官吏不适宜,有技能的人无法发挥其作用,牛、马等物资不能合理加以使用,主管者又盛气凌人强迫人们服从,这就叫做过于威严。过于威严,士气就会受到压抑。君主不敬重有德行的人而信任奸邪之徒,不尊道敬义而任意恃勇逞强,不提倡服从命令的行为而默许违抗命令的做法,不赞许善行而放任残暴行径,这必然导致坏人侵凌主管官吏,这叫做缺乏威严。缺乏威严,那就不能约束和指挥士卒去战胜敌人。
军队行动,首先注重的是从容不迫,从容不迫,就能保持战斗力旺盛。即使是在战场交锋厮杀之际,也要做到步兵奔跑,兵车不疾驶,追击敌人不逾越行列,这样才不致于扰乱战斗队形。军队的强大和稳固,在于不打乱行列的部署,不用竭人员、马匹的力量,行动的快慢节奏不超出上级的指令要求。
古代,朝廷的礼仪法度不适用于军队,军队的规章制度也不适用于朝廷。如果把军队的规章制度应用于朝廷,那么民众的礼让风气就会废驰;反之,如果将朝廷的礼仪法度应用于军队,那么部队的士气就会涣散削弱。因此,在朝廷上,要做到谈吐言词文雅、语气温和。在朝廷做事应是恭敬谦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君主不召见就不来,不问话就不发言。入朝晋见时礼节隆重,下朝辞退时礼节简单。而在军队中,则要做到昂首直立;在战阵上,要做到行动果断。穿着铠甲时遇尊贵者毋需跪拜,身乘兵车时见上级不必行礼,在城上值更时用不着小步急走以示恭敬,遇有危险时都可挺身而出而勿需讲究长幼尊卑。所以说,礼和法两者互为表里,文与武如同人的左手右手,不可偏废。
古代圣明贤德的君主,总是显彰民众的美德,鼓励民众的善行。所以没有败坏道德的事情,也没有不遵守法度的奸民,奖赏用不着推行,惩罚也无需实施。虞舜时代既不用赏也不施罚,而民众却都能乐于为君主所用,这是最高尚的德治。夏代用赏而不行罚,这乃是最美妙的教化。商代仅仅施罚而不用赏,这乃是最强大的威严。周代赏罚一并使用,这说明在当时道德已经走向衰微。行赏不要逾时,这是为了使民众迅速得到做好事的利益;施罚要就地执行,这是为了让民众立即看到做坏事的害处。大胜之后不颁施奖赏,这样,上下各级就都不会夸耀战功。如果君主不夸功,就不会骄傲;如果官兵不夸功,也就不会相互攀比。上上下下不矜夸争功,象这样,可谓是谦让到了极致。打了大败仗后不行诛戮,这样,上下各级就都会把过失往自己的身上揽。君主如果认为过失在自己身上,必定痛加悔过,改正错误;下属如果认为过失在自己这边,必定下决心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上上下下象这样勇于承担错误,也称得上是最好的谦让风气。
古代对于戍守边防的士兵,〖服役一年后〗三年之内不再征调,这是因为看到了他们的辛苦。上下之间这样的互相体恤和爱护,就是最和睦的表现。打了胜仗后就高奏凯歌,这是表达喜庆之情。结束战争后高筑灵台,慰功民众,这是表示休养生息从此开始。
定爵第三
大凡用兵打仗,首先要做到:确定军职爵位,明确赏罚规定,收用各方游士,申明军队教令,征询民众的意见,募求技能出众的人才。反复思考,摸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分辨是非,推究疑问,积蓄力量,索求巧计,依据民众的意愿来采取行动。
凡是作战,要做到稳固军心,明辨利害,整治混乱,申明进退原则,服膺正义,激发廉耻之心,简约法令,慎省刑罚。小罪就要加以制止,如果让小罪得逞,那么大罪恶也就会随之而来了。
要顺应天时,广殖财富,取悦民心,利用地利,重视武器装备的建设,这就是作战所必须考虑的五件事情。顺应天时,就是要巧妙利用天候季节;广殖财富,就是要善于利用敌人的资源财富;取悦人心,就是要顺应大众的意愿;利用地形,就是要占领狭隘险要的地域;重视兵器,就是要在作战中用弓矢御敌,用殳矛守阵,戈戟等兵器配合使用,互为辅助。五种兵器有五种用途:长兵器是用来掩护短兵器的,短兵器则是用来弥补长兵器的不足的。五种兵器轮番使用可以持久,一齐使用就能发挥强大的威力。当发现敌人使用新式兵器时,就要仿效制造,从而同敌人保持力量上的平衡。
主将既要顺应众人意志,巩固军心;又要观察敌情,随机行事。将军的心是心,士众的心也是心,应该同心协力。马、牛、战车、兵器,休整良好,供应充足,合在一起,就构成军队的战斗力。教育训练重在平时,作战打仗重在指挥。军队中,将军好比是人的躯干,卒恰是人的四肢,伍如同是人的手指,〖彼此间必须协调一致〗。
大凡指挥作战,讲究的是智谋韬略;近敌格斗,注重的是勇敢顽强;布列阵势,推重的是巧妙灵活。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意图,同时要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行动,不要去做违背自己意图的力所不及的事情。对于敌人,则要反其道而行之。
通常作战,应该具备‘有天’、‘有财’、‘有善’诸项条件。遇上好时机不要错过,占卜到胜利的预兆就要机密行动,这就叫做‘有天’。民众富足,国力充实,这就叫做‘有财’。士卒训练有素,阵形优势明显,武器装备精良并且预有准备,这就叫做‘有善’。
人人都能够勉力去完成任务,这叫做‘乐人’。军队强大而阵势巩固,兵员充足而训练有素,选拔各类人才来管理各种事务,洞察种种情况以应付突然事变,这叫做预有准备。兵车轻捷,步兵精锐,弓箭足以固守坚御,这就是强大的军队。兵力集中,军心镇定,力量充实,这就是巩固的阵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到进退有序,就叫做富有战斗力。主将从容不迫,士卒操练娴熟,这就是训练有素。各项事务都有专人负责,这就叫做事有所司。在这样的基础上分辨清事务的轻重缓急,这就是简明而实用的管理。
正确衡量兵力,巧妙利用地形,根据敌情部署阵势,掌握攻、战、守的不同要领,把握进、退、止的时机,注意前后左右的配合和战车步兵间的协同,这些都是临战前应该考虑好的事情。
对上级不服从,不信任,彼此间不和睦,怠忽职守,猜疑丛生,骄傲自满,畏缩惧敌人,军心涣散,互相拆台,丧失斗志,疲劳困顿,肆意妄为,分崩离析,军纪松弛,所有这一切,都是作战的祸患。
骄傲自大,畏葸恐惧,士卒□□吵闹,部队忧虞自扰,临事不审而事后反悔,这些都是导致军队覆灭的原因。
制造声势或大或小,采用战法或刚或柔,实行编组或参或伍,投入兵力或多可少,都必须衡量利害得失而适当处置,这就是作战上的权变之道。
大凡作战,要侦知远方敌情,观察近处的事态。要利用天时,凭藉财力;要崇尚诚信,杜绝猜疑。兴兵要合乎正义,行事要把握时机,用人要施以恩惠。遇见敌人必须镇静,面对混乱必须从容,碰到危难不要忘掉部众,治国要广施恩惠讲究信用,治军既要宽厚又要威严,面临战阵则要果断敏捷。治理国家务求和睦相安,管理部队务求严明法纪,临敌对阵务求明察敌情。治国要能为民众所爱戴,治军要能为士卒所敬重,临阵要能为大家所信赖。
大凡布阵,行列要疏散,接敌作战时队形要密集,兵器要掺杂配合使用。士卒训练有素,沉着冷静,就能够保持阵形的严整。命令鲜明准确,上下恪守信义,就能使人人奋勉杀敌。谋划屡次取得成功就能使部众信服,人们心悦诚服,事情就可以逐次办妥。旗帜鲜明,部队就能够看得清楚;谋略既已确定,信心就会增强。对那些退退进进行动中冒冒失失,遇上敌人无谋辱师的人,要给予惩罚。不要随意乱用金鼓,不要轻易变换旗帜。
凡是从事正义事业就能够长久,遵循古法就能够顺利。战斗誓词鲜明有力,士气就会振足旺盛,进而消灭一切敌人。消灭敌人的方法,一是依靠道义,即用诚信感化对手,用武力慑服敌人,造成一统天下的形势,使人们纷纷爱慕追求自己,这叫做争取敌国之人为己所用。二是利用权谋,即设法促成敌人的骄傲自满,夺取敌人的要害,用兵从外部打击它,并促使敌人自掘坟墓,自我毁灭。
一是广罗人才,二是信奉正义,三是注重宣传,四是讲求技巧,五是善用火攻,六是擅长水战,七是改良兵器,这就是七项军政大事。荣誉、利禄、耻辱、死亡,这是四种约束人们遵纪守法的手段。或是和颜悦色,或是严厉冷酷,两者的目的都不过是为了让人改恶从善。所有这些都是治军的方法。
只有仁慈爱人,才能使人们亲近拥戴自己。但是假如讲究仁爱而不注重正义,就反而会祸及自身。
要做到知人任人,正己正人,审以辞令,嫉恶如仇。
通常的作战原则是:既然已经激励起士气,就要跟着颁布纪律。对待士卒,要和颜悦色;教导士卒,要言辞诚退。要针对其畏惧心理而加以告诫,利用其名利欲望而加以驱使。进入敌境后控制住有利地形,并按照将士的职位给他们分别指派任务。这就是通常的作战方法。
凡是要求人们执行的规章制度,应当来源于人们的共同要求,同时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来考察它是否名实相副。一经制定,一定要坚决地加以执行。如果应该执行而没有做到,将帅就要率先身体力行。如果一切都做到了,就要让部队牢记住这些准则。经过多次反复执行,就能形成具体制度。凡是符合人们意愿的规章制度,就叫做‘法’。
大凡整治混乱的方法,一是仁爱,二是信用,三是正直,四是统一,五是道义,六是权变,七是集权。
确立法制,一是要人人遵守,二是要法度严明,三是要不可动摇,四是要雷厉风行,五是要规定各级制服,六是要用颜色区别不同等级,七是要使百官按规定着装,不得随意混淆。
治军上,凡是法令出于将帅个人好恶的,称作为□□;主将和部队一样畏法受其约束,才能称做为法。在军队中不能传播小道消息,作战时不能贪图眼前利益,制定计划要能够克日成功,行动时要求做到隐蔽莫测,这些都是治军的原则。
作战中,正常的办法行不通,就要采取专断手段,拒绝服从听命就要绳之以法,互不信任就要统一认识,军心如果懈怠就要加以鼓舞,士卒如果心存疑虑就要设法加以改变,士卒如果不信任上级,要使命令得到坚决贯彻而不轻易改变。所有这一切,都是自古以来治军作战的方法。
严位第四
通常作战的原则是,职责要尽可能分明,号令要尽可能森严,行动要尽可能敏捷,士气尽可能沉着,意志尽可能统一。
通常的作战方式是,要区分人们的德才情况而授予相应的职位,建立各级编制,规定行列次序,调正纵横队列,核查名实是否相符。
立而进者必俯其身,坐而进者必跪其膝,存有畏惧心理时,队形要密集;遇上危急情况时,要采用坐阵。远处的敌人一经观察清楚,就不致于畏惧;对近处的敌人则当视而不见,以便集中精力进行战斗。士卒在阵中的位置,应按左、右序列排列。屯兵集结时当采用坐阵,从容地下达命令,规定好每个甲士和徒卒的具体位置,并妥善兼顾主力和偏师之间的兵力配置。如果车震马噪,士卒畏惧,也应当使队形合拢密集,采用跪、坐、卧等各种不同的姿势,而做将领的则应该膝行前去温和地告诫士卒。如果需起身投入进攻,就高声呼喊,擂鼓前进;如果要停止行动,就鸣金铎。当衔枚、誓师、就餐时,均宜采用坐阵,必须移动时,则用膝盖挪动。执行诛戮来严禁临阵畏葸,顾盼不前,大声命令士卒冲锋向前。但假如士卒畏惧太严重,那就不要再行施杀戮,而应该和颜悦色地告诉他们杀敌求生的方法,促使他们各尽其职,完成任务。
大凡统辖部队,对小部队下达命令,半天以内就要执行;对个别人下达的禁令,要立即执行,甚至不等吃饭就要落实。要理解自己部属的忧虑和困惑,从而确保部队整治,士卒服从。
通常作战,依靠实力持久,凭借士气取胜;依靠行阵坚固持久,凭借经受危险取胜。真心求战就稳固,朝气蓬勃就取胜。用盔甲防护自己,用兵器战胜敌人。一般车战稳固取胜在于阵形密集,步战稳固取胜在于采用坐阵。铠甲坚固在于厚重,兵器取胜在于轻锐。
士卒怀有胜敌的信心,这时就观察敌情是否可打;士卒怀有畏敌的心理,这时就了解他们之所以畏惧的原因。把求胜之心和畏惧心理都考察清楚,通盘考虑各方面的利弊得失,而对战场情势的全面把握,关键在于做将帅的权衡机宜。
一般作战,用小部队对付敌人小部队会有危险,用大部队对付敌人大部队就难以成功,用小部队去对付敌人大部队就会导致失败,用大部队对付敌人小部队就可以决战。所以说,作战就是双方兵力的对比和较量。
屯驻时应注意戒备严整,行军时应注意行列整齐,战场交锋应注意进退有节。
在一般作战中,将帅谨慎恭敬就能让士卒尊重,将帅以身作责就能使士卒服从,将帅急躁烦乱就会行事轻率,将帅雍容沉着就会遇事持重。鼓点急是让士卒轻捷向前,鼓点缓是让士卒徐缓前进。服装粗陋则军容萎靡,服装华丽则军容壮观。
只要兵车坚固,甲胄兵器精良,那么劣势也就可以转化为优势。
将领热衷于下属随声附和,就会一事无成;将领热衷于个人专横武断,作战就必然多有伤亡;将领一味地贪生怕死,就会疑虑重重,进退失据;将领仅仅知道死打硬拼,就不能够克敌制胜。
士卒拚死致命的情况,有出于感恩戴德的,有出于一腔激怒的,有出于受胁被迫的,有出于仗恃正义的,有出于贪图利益的种种。作战的规律是,法令约束士卒不惧怕战死,而道义感化士卒为正义而献身。
一般作战,无论胜败与否,都取决于是否顺应天时,依从民心。
作战中,对全军下达的号令,三天之内就要求执行;对百人小部队下达的号令,半天之内就要执行;对个别人下达的禁令,要求其立即加以执行。
进行战争,最佳的途径是用谋略取胜,而战胜攻取、斩将搴旗则为下策。要掌握全局,抓住细节,通过权衡比较,来决定是用谋略取胜?还是用攻战克敌?这就是驾驭战争的高明艺术。
作战的胜利,是由于全军上下团结一致如同一人的缘故。
通常的作战鼓点,有指挥旌旗的,有指挥兵车的,有指挥战马的,有指挥步兵的,有指挥兵器使用的,有指挥队形的,有指挥起坐行动的。这七种鼓点都应规定齐全。
通常作战,兵力强大厚实就不必过于持重迟滞。但即便是兵力雄厚实施进攻时也不要一次性投入全部的力量,力量消耗殆尽将会带来危险。
一般作战,不是布阵困难,而是让官兵们熟习阵法困难;不是让官兵们熟习阵法困难,而是让他们真正掌握灵活运用阵法的奥秘困难。总而言之,不在于懂得阵法难,而在于实际运用阵法难。
不同地方的人具有不同的气质禀赋,秉性气质各州自有其差异,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教化可以造成一定的风俗,习俗也是各州有所不同,而道德的教化则可以改变各地的风俗习惯。
动用军队作战,打了胜仗要象未曾打胜仗一样,不骄傲不松懈。凡是不讲求兵器锋利,不讲求盔甲坚韧,不讲求战车牢固,不讲求马匹优良,不努力扩充军队的,那就意味着没有掌握用兵的要领。
凡是作战,打了胜仗就应该同大家分享荣誉。如果还要再次进行战斗,就应该重申有关的赏罚规定。如果作战失利,就要自己主动承担过错。再次作战时,要举行誓师以激励部众,并且做到身先士卒,不重复运用先前的战法。无论胜败都不要违反这个做法,这就是正确的原则。
对待民众,应当以仁爱解救他们的危难,应当以道义激励他们去参战,应当以智慧判断他们的是非,应当以勇敢统率他们去战斗,应当以诚信使他们团结一致,要用利益勉励他们去奋战,要用功爵鼓舞他们去取胜。因此,思想要合乎仁爱,行为要合乎正义,能够以智慧判断事物的是非,能够以勇气担当大任,能够以诚信长久地赢得民心。谦让和蔼,上下关系因而融洽。把过错归于自己,把贤名让给他人,这样就能使部属心悦诚服,乐于为自己效劳。
作战的一般原则是,进攻兵力弱小而故作镇静的敌人,避开兵力强大而沉着冷静的敌人。进攻疲惫困顿的敌人,避开休整良好的敌人。进攻畏惧惊恐的敌人,避开已作好戒备的敌人。这是自古以来治军作战的方法。
用众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