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迢听出他弦外之音,应道:“那我回去梳洗一下。”
顾时点点头,宁霜前笑道:“李娘子,你的房间在左起第四厢,祝好觉。回去的时候可否帮忙将那几位随郎君叫出来?”
“自然可以。”李迢道,便拐过转角向那一排房舍走去,依稀还听见身后空空儿懒洋洋的声音,夹在雨声里,显得有些模糊:“宁木棍,你这又是打什么主意?”
宁霜前的声音仍一派温文:“妙手空空见多识广,怎么就把玉笛认作木棍了?”
“玉笛还是木棍,有区别吗?还不是一样被你使来打架?”
*
宁霜前的屋子在第二间,顺着走下去,李迢的屋子在第四间,接着就是顾时的。随家四名子弟俩俩一间,分别在第七和第九间,正方便观察左右。
空空儿的屋子则在第十间,旁边就是马厩,借住官驿的路人或多或少都会交些费用,只有驿使不用。若官驿人少还好,屋子不够时,驿使便多半会被安排到条件最差的屋子里。
虽不知空空儿平常境况如何,但从白马处找到的包裹来看,这位年轻的女郎还是挺爱干净的,难怪会受不了马厩的味道,半夜跑到走廊里呆着。
李迢先去了随家人所在的房间叫人,之后便回了自己的屋子点上灯。等了片刻,门外被刻意压低的交谈声音和脚步声渐渐消失后,她吹熄蜡烛,换上黑衣,从后窗翻了出去。
从连廊能看到官驿正殿大门,而马厩所在的那一条甬道里,正可通往正殿后墙。李迢屏息掠过一间间屋舍,雨声和黑夜笼罩着官驿,也盖过了细微声响。她远远看了一眼,走廊昏暗的灯光下已没了人影,取而代之的是灯火通明的宁霜前的屋子。而在经过空空儿的屋子时,却看到顾时正和一名随家弟子搜查着房间。
李迢心中定了定。这是离正殿后墙最近的屋子,顾时在这里,若不慎发出什么声响,还可以略微遮掩一二。
甬道不宽,另一侧就是官驿的围墙,与正殿一层的檐角挨得很近。李迢到了正殿后,先攀上围墙,跃到一层的屋檐,沿着屋脊到了正殿二层,推窗翻了进去。
二层为存放文书,平日里并不常开窗,屋子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空气不流通的尘埃味。李迢小心地将咯吱作响的窗子关上,隔绝了雨声之后,屋里便骤然安静下来。
她先从暗囊里取出布巾,将身上的雨珠擦去,再脱下沾了泥水的靴子留在原地,只穿着白袜在屋里轻声走动起来。
所幸为减少文书受损,二层的窗户都是不透光的窗纸,李迢得以放心地点起火折子查看四周。从之前调查到的情报看,陈抵应在七月五日午后到达沔阳,只是不知道具体的时间和落脚地。
留宿记录都以年份排序留存,李迢在书柜之间一个个看过去,咸平十八年,十九年……二十五年……三十五年。
咸平三十五年。
她抽出那一本厚厚的书册,就地坐下,翻到七月,将火折子凑近了些,就着光看起来。
七月五日,戌时三刻。陈抵,荆湖北道,江陵府,华容人,商户。男,身长五尺六寸,方颔短髯,额有黑痣。
戌时三刻,戌时三刻。
她一时失神,怔怔许久,直到火折子灼到了指尖,才反应过来,摁灭了它。
黑暗之中,只隐隐听到窗外连续不断的雨声,沉重地敲打着屋檐。这场雨连绵数日,好像无休无止,要将天地一切都冲刷殆尽。她的心在这片雨声中快速而急促地跳动着,反复深呼吸几次,才按捺下那一阵的头晕心悸。
沔阳距汉阳百里,快马加鞭,也需三四个时辰。陈抵在戌时三刻入住沔阳驿站,即便随后即刻出发,最快也不过在寅时才能到汉阳。而在这个时候,李家旧宅的惨案,已经被每日定时给李家送果蔬的农户发现了。
陈抵没有袭击李家的时间,卷宗之上的名字,只剩魏俨一人。
她又静了片刻,才重新站起来,将书册放回书柜,处理干净留下的痕迹,从窗户离开了正殿。
一直到回到自己的屋舍,换上常服,躺在驿站冷硬的床榻上,她的心仍在剧烈地跳动着。
不是害怕,也并非愤怒或遗憾。虽然尚未有最后的定论,无法立时确定魏俨就是李家凶案的始作俑者,但这个无限接近真相的时刻,仍让她难以平静。
这个旷日弥久的谜题,李家上下无数人泣血含泪,耗尽一切也要知晓的真相,只剩一步之遥,便可揭晓。
到那时,就是可以将一切都摊开在阳光下,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地讨一个公道的时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