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际站在门口,默默地看着刘成龙离去,眼前又浮现出刘步然的身影,王生际长长叹了一口气,思绪慢慢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
那是王生际革命生涯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历史上叫“汉阳保卫战”。
1911年10月10日,在中国武昌发生了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这场兵变就是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的成功,极大地震怒了清政府。清政府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并迅速集结部队二十余万人,在袁世凯的指挥下,对起义军进行疯狂的反扑。一场激烈的战斗就这样开始了。
汉阳保卫战首先是从争夺刘家庙开始的。刘家庙位于汉口以北10公里处。刘家庙车站(即江岸车站)为南下清军的必经之路,也是革命军保卫汉口的前哨阵地,当时为清军第八师师长张彪率残部占据。
10月18日凌晨,革命军谢元凯部在炮火支援下,经汉口刘家花园(今武汉市少年宫)、歆生路(今江汉路)西北端、洋商跑马场,掩护步兵沿租界后铁路挺进,以谢元凯部第四团为先锋,正面进攻刘家庙。
当时第四团团长正是刘步然,邱旺达为副团长,王生际为团部参谋长。
刘步然率第四团发动多次冲锋,均被敌人打退,伤亡很大。10月19日,谢元凯部又集结革命军约3000人,以骑兵为前锋,在炮兵支援下,从两翼发动进攻。
战至中午,清军窜入棚户,继续顽抗。刘步然组织敢死队使用火攻,清军无法立足,向 三道桥退却。谢元凯部占领刘家庙。
10月21日,谢元凯命令刘步然率部进攻三道桥,清军用机关枪猛烈扫射,刘步然部伤亡很大。由于进攻受挫,谢元凯决定暂取守势。此后几天,两军在三道桥南北对峙。这时,清北洋军大部南下,已部署在孝感、祁家湾、滠口一线,袁世凯命令将司令部设于孝感。
10月26日晨,袁世凯率清军水陆协同,向谢元凯部发动进攻。先由军舰数艘从翼侧向三道桥以南革命军阵地实施火力急袭,谢元凯猝不及防,仓促应战。滠口清军乘机在机枪和炮火的掩护下通过三道桥,沿铁路两侧猛攻。上午10时许,谢元凯部伤亡惨重,被迫后撤至大智门一带,刘家庙复又落入敌手。
在这紧急关头,同盟会重要领导人黄兴于28日到达武昌,被推为武汉革命军总司令。 29日,黄兴设司令部于汉口满春茶园,并立即到前线视察部队,组织反击。但北洋军在优势火力掩护下,不断向前推进。革命军接连失利,激战3天3夜后,于11月1日退守汉阳。
11月20日,袁世凯亲率清军三个军约二十余万人向汉阳发起总攻。命令第一军军长荫昌率部从新沟渡过汉水,占领汉阳门户蔡甸,并迅速推进到汉阳以西的三眼桥附近。命令第二军军长冯国璋率部抢渡舵落口,突破美娘山防线。命令第三军军长载涛率部进攻锅底山、扁担山及磨子山等汉阳周围制高点。
11月21日,黄兴率领的革命军与袁世凯率领的清军在三眼桥、美娘山、锅底山、扁担山及 磨子山一带展开激战。清军以炮火向革命军猛烈轰击,在炮兵支援下,很快攻占了三眼桥、美娘山,黄兴被迫退守锅底山、扁担山。
25日,袁世凯命令荫昌、冯国璋率部支援载涛。锅底山、扁担山及磨子山的清军突然猛增,革命军虽经殊死搏斗,终因力量悬殊,锅底山、扁担山及磨子山相继失守,至此,汉阳周围制高点尽失。革命军因伤亡过大,无力再组织反攻。
27日,汉阳终于失守。
汉阳失守以后,更加残酷的战斗开始了。袁世凯集结所有兵力,以铁桶之势围攻革命军。由于寡不敌众,黄兴率部苦战多日,也未能打破敌人的“封锁线”。革命军主力部队被迫撤出阵地,开始战略转移。
革命军过江后,清军冯国璋部穷追不舍,黄兴决定由谢元凯部第四团担任阻击任务,掩护革命军主力部队安全转移。
战斗一开始就异常残酷。清军以数倍于革命军的优势兵力向刘步然的阵地发起了进攻,炮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装备单一的刘步然第四团,硬是用一副副血肉之躯抵挡住了清军大炮和机关枪的狂轰滥炸。
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刘步然和一千多个弟兄们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清军整团、整旅的一次又一次进攻,长江滩头洒下了无数革命先驱者的鲜血。
残酷的战斗持续了两天两夜,刘步然的第四团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团队一千多号人,能继续参与战斗的已不足五百人。
形势极为严峻,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刘步然做出了重大的决定。
黎明还未到来,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
刘步然、邱旺达、王生际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为了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决定由副团长邱旺达带领三百多个战士突围,追赶转移的大部队,团长刘步然、参谋长王生际以及重伤员留下,继续阻击清军,掩护他们转移。
在浓浓夜色的掩护下,副团长邱旺达带着战士们离开了阵地。
天亮以后,这里的战斗将更加残酷。
刘步然知道,摆在面前的是一条死亡之路,但身为一个革命党人,肩上的重担和责任容不得他去考虑自己的安危。
天刚蒙蒙亮,清军又组织了一个团的兵力,向刘步然、王生际他们猛扑过来,机枪、大炮织成了密密的火网,人根本无法抬起头来。
火炮齐鸣,沙石乱飞,刘步然、王生际带着一百多个重伤员,匍匐在阵地上,没有喘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