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分钟过去,山下的敌人基本上被解决掉了,部分残敌往山上逃窜,刘洪生带着战士奋力追击。
刘成龙站在最高处,看见了狼狈逃窜的鬼子,命令袁振光及六个战士控制最高点,自己带着五个战士越过山顶,猛追逃敌。
过了山坳,刘成龙发现有近百个日伪军猬集在一起,他灵机一动,立即在司号员战士的耳边耳语一阵,司号员战士点点头,他们冲上去大喊:“把枪放下,你们被俘虏了!”
这时,司号员战士按照刘成龙的吩咐,吹起了冲锋号。
敌人以为山下的主力冲上来了,顿时乱作一团,乖乖的缴了枪。
其实刘成龙是在无奈之下走的这步险棋,如果那近百个日伪军对他们反扑,结局是不堪设想的。但鬼子和二鬼子都被刘成龙的气势镇住了,不敢贸然反抗。
可是,刘成龙他们只有六个人,背不了那么多枪,于是命令俘虏把枪栓卸下来,他叫五个战士拿枪栓,叫俘虏背空枪。
当刘洪生带领一排、三排和二排一班、二班的战士冲上山的时候,刘成龙基本上都把逃窜的日伪军抓住了,刘洪生一看哈哈大笑,说:“小子,你行啊,是块打仗的料!”
刘洪生拿下了娘子山之后,敌人的火力一下子弱了下来。司号员吹响了冲锋号,135团的主力部队憋足了劲,战士个个像猛虎一般跃出战壕,朝日军阵地冲去。
到18日上午七点,日伪军在傅作义部强大的攻势面前,最终全线崩溃,鬼子四处逃窜,尸体遍野。三个主力团和四个骑兵团追击鬼子、二鬼子一直到察哈尔。
大战之后,便有难得的短暂的宁静。
为了严防鬼子反扑,傅作义命令廖建国的135团驻扎在达尔罕茂明安,这里有个大草原叫希拉穆仁,经常有鬼子和伪军在这里活动,刘洪生的特务连就驻扎在这里。
短暂的春天不觉之间就过去了,草原已是绿油油的一片。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牧民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初夏的夜,静悄悄的,只有一轮皓月悬挂在湛蓝的天海里。
刘成龙走出营房,沿着一条窄窄的防风林带来到草滩上,他屏息凝神站了片刻,慢慢拉开了架势,练起了在黄埔军校时教官传授的搏击擒拿术。矫健的身影在月色下闪展腾挪,不时传出“嗖嗖”的劈掌声。
自从到了希拉穆仁之后,战士们经常遇到一些凶残的鬼子在草原上残害百姓。草原地势开阔,鬼子一字儿散开,要想集中伏击非常困难。为了歼灭鬼子,刘洪生只好把有限的兵力分开驻扎,这样一旦与敌人狭路相逢,往往是单打独斗,甚至是以一对几,这个时候,武功就显得非常重要。
刘成龙练了一阵,忽然瞥见不远处也有一条练拳的身影。他收了势,仔细观察,只见那一招一式,快速凌厉,好似巨龙行空,不可捉摸。可见此人武艺精湛,功底深厚。
这段日子来,刘成龙经常一个人趁着月色苦练搏击擒拿,但奇怪的是,有许多个夜晚,他都发现在他不远处,也有个练拳的人。
这人到底是谁?在特务连里,会武功的人不多,更没有见过有这等拳脚的人。他是汉人?还是蒙古人?是战士?还是牧民?月光下可惜看不清楚,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他,迅速地往那人奔去。
那人突然一个收势,凝住不动,面向着他,发出一声轻喝:“站住!”
刘成龙连忙站住,抱拳施礼道:“对不起,惊扰了!”
那人也抱拳问道:“请问尊姓大名?”
原来是汉人,刘成龙放下了戒备心理,他答道:“特务连刘成龙。”
那人一听哈哈大笑道:“呵呵,原来是打鬼子的国军,久仰久仰!”
刘成龙忙跨前数步一看,站在面前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身材魁梧,两眼灼灼发光。 刘成龙问道:“老伯尊姓?”
老者道:“老朽郑伟军。”说着两人就坐在草滩上攀谈起来。
刘成龙仔细打量了老者之后说:“听口音老伯也不是本地人,来这里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