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哎呀我的王爷 > 第二十章:流民

第二十章:流民

阿烘:哥哥阿沙:嫂子

阿浑德:弟弟额云:姐姐”

“爱根......”我念着金文中的丈夫二字,心里一阵狂吐槽:这怎么这么难听的。本想着十三一回来,我就上去用金文叫他一声“夫君”,然后给十三来个拥抱......可是这发音,实在是有点儿太难听了,一点浪漫的感觉都没有,干巴巴的不说,还有点儿别扭。不但如此,这个妻子的发音更难听:“又尔汉”,我是坚决不想让十三叫我这个。

杏儿见我在用功,也很高兴,不时地端茶递水,只是心里有些意外:这主子怎么连爹妈都忘了怎么叫了。

每天有个人在你身边吵吵嚷嚷的,一下子那个人不在了,还真有点儿不习惯。再支起我的烧烤架子,也没人过来赏脸,我自己吃,让杏儿吃,总是觉得少了味道。

“给主子请安。”沅琪、关氏等五个人,还是照往常一样给我晨昏定省的。十三不在家,个个都懒得打扮,头上都是小两把头,带一两个簪子罢了;脸上倒是敷了粉,也点了唇只是看那个粗糙的程度,估计都是潦草了事;穿的也是家常的半新不旧的袍子,踏上一个素面儿的花盆底。

为了十三这一大家子的老婆孩子,我真是操碎了心。我将这个月的月利分发下去,对每个人都说了一两句安顿的话。

“大哥儿这几日咳嗽好点了吗?不行还是要请王太医。”

“回主子,承蒙您关照,昌儿已经不咳嗽了。”关氏笑着回话,这家里头就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只要一有关孩子的事,她就格外的有成就感。

“石氏最近身体可好些了?我看着今天精神好像好了些。”石氏今天也穿的半新不旧的杨妃色袍子,脑袋上围着个缎子昭君套,丫头在一旁扶着手,总算是没病歪歪的大半个身子都倚着,脸色看着也不那么苍白。

“回主子,奴婢好多了。”声音也不似每天在十三面前那样有气无力的。

十三走了七八天,府里的人的病,太医都治不好,看样子现在都快被我治好了。

“主子,爷去了这半个月,可有书信?”关氏抱着昌儿,一边摇晃着,一边担忧的问道:“咱们几个一点音讯也没有,不知主子收到了吗?”

“没见着啊。”我皱起眉头,十三这小子出门啥也不说,连个干什么也不吱一声,这就忙的连写封信的时间都没有了。

“主子。”杏儿进来和上门:“前院的小太监传话说:最近街上来了很多从河南来的流民,内务府分派了几个苏拉,让安排在前院看院子。太子爷的府上也稍话说让主子看管好门户,若是有什么事,只管去找他。”

我愣了一愣:“这什么情况,难民都从河南上京了?”怪不得总感觉这几天外面怪怪的。

沅琪叹了一口气,拿绢子擦了擦嘴角:“我也听厨房的大娘说道,河南山东黄河两岸发了大水。两岸灾民无数,都赶着往京城跑。”

我心里了然,十三这个节骨眼被皇帝派出去应该跟这个有关,灾情大于一切,怪不得火急火燎的。只是河南、山东发大水,他去江淮做什么?一个是黄河,一个是淮河,根本就不是一条河啊,应该不是去赈灾的。

“杏儿,你去找个小太监打听打听外面的情形。”

不过一盏茶时间,杏儿就回来了。

“主子,”杏儿福了一福:“太子爷、大阿哥、三爷、八爷的府上,都由主子夫人带着家眷在王府门口施粥呢。”

沅琪看了我一眼:“主子,咱们是不是应该也准备着?既然别的王府都这样,咱们也不能给爷丢了份儿。”

“四爷府上呢?”我摆摆手,沅琪便知趣的住了嘴,问道:“四爷府上出来了吗?”

杏儿摇头道:“没听说呀。”

“嗯,既然如此,咱们还是锁紧了二门,让前院的人也没事不要出门招摇。”

等几个人走了,沅琪留在我身边:“主子,爷临走的时候没吩咐什么?”

“他走的急,啥也没来得及说。”

“主子,我觉得既然好几个王府都在外面施粥,无非是给爷挣个关心民生疾苦的贤名,咱们是不是也不能落下了?”沅琪皱着眉头,似乎也想不明白这件事该不该跟风,只能跟我商量,毕竟这些事情还是我做决定。

我摇头道:“别的我不清楚,只是目前只有太子、大阿哥、三爷和八爷的家眷出去了,别的府上都没动静。证明这件事情也不是非得要做。而且四爷府上的福晋那么精明的一个人,也没去干这件事,咱们还是别掺乎的好。”

沅琪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这个事情,我是不太懂怎么操作。看沅琪这个事事都精通的二管家,似乎对这件事也没什么把握,没有一点参考意义。

但是我会跟着学,学个我自认为可靠的人就是了,其实其中的道理细想想也能想个七七八八。

做太子的这件事情必须是一马当先的,毕竟他是监国,代表的是老爷子。作为一国太子,怎么能不体恤民情关心民政?

大阿哥总是以长子自居,处处要跟太子争个长短,这件事太子做了他肯定也要跟上,不跟上就不是他了。八爷就更不用说了,被称作八贤王的人,赶上这个机会能不去做这些显露自己是个“贤王”的事吗?

至于说三爷,估计就是跟风了,他这个人只对编书造册很有兴趣,政事上浑浑噩噩,毫无作为。因为跟太子都是被荣妃养大的,好像亲兄弟一般,太子做什么,他立马也做什么。

根据我自己的不完全穿越守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情况下让那些年长的王爷去挣出头去吧,像我们这种光头皇子的,最好还是低调点,行多必出错,毕竟咱们哪能跟太子比呢?

又过了几天,九爷、十爷的府上的家眷也跟商量好了似的,也在后门支了粥蓬,由几位夫人领着家里的家眷在棚子下面施粥,各处都聚集了一大波的难民。

连苏氏和关氏也坐不住了,都来轮番的劝说我,我还是丝毫不动摇,我只是盯着一个人,就是四爷府上,他们不动,我们不动。

我表面上是沉住气,心里也有些拿不准了,目前施粥的和不施粥的王府,基本上是对半开的,到底该不该加入这个阵营呢?十三有时候也爱强出风头,遇到这件事他会怎么做呢?

他也真是可恨,一封书信都没有,给我点提示也行啊。我只是命人默默地存了点米,万一哪一天都出去施粥了,我至少也有现成的米。

也怪我有拖延症,就这么拖拖拉拉了七八天,听说几个府里的粥蓬都撤了,改由户部统一管理流民。

又过了20多天,听说十三回来了,等了一天也不见人影,弄得几个侧夫人、庶夫人打发小丫头一天在我这儿晃十来趟,直到晚上吃饭时间,才进了二门。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