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宁心肝乱颤,匈奴兵五万,自己这边只有三千,就算加上两万老弱病残的百姓,兵力也不到匈奴兵的一半。一瞬间,林宁肠子都悔青了,这就是逞能的代价,早知道就随便找点胡人的散兵游勇打几仗糊弄过去。现在好了,并州刺史府为了给楚军筹集粮草,搞得整个三晋大地鸡飞狗跳,为的就是让楚军挡住匈羌联军,不让这帮狗杂种进入并州腹地祸害城池百姓。要是林宁消极怠工,不说张懿找机会参他一本,就是刘焉那里也交代不过去,好不容易积攒的名声和家底极有可能付诸流水。
田丰原本的计划是用不上了,敌我兵力如此悬殊,只有守城一条路可走。
估计宋宪还嫌林宁心里不够堵得慌,半天之后又添一句:“五万只是先锋,若战事不利,匈奴人举全师而来,则有二十万匈奴铁骑东侵。”
“公略你别说了,我心中有数。”林宁摆手让宋宪闭嘴,再说下去心脏病都该犯了。
楚军正式进驻鸡鹿塞,林宁点将,田丰、崔琰、张汛、章邯、波才、麴义、高顺、宋宪全部到齐,许褚、卢三、张辽侍立张辽身后,刘范则站在林宁旁边。一一看过去,不缺顶级军师,也不缺虎将智将,但要说守城高手……林宁暗暗摇头,张辽守合肥顺便成就了“孙十万”的名声,但现在的张文远才十五岁,武功离大成还有一段距离,更不用说军旅经验短缺,需要更多的磨练;麴义、高顺世之良将,却善于进攻,章邯在巨鹿之战前也以善攻闻名,把农民起义军打得满地找牙。
扳着指头数数三国时代的守城名将,最出名的无过于郝昭、霍峻、曹仁、罗宪、吕常、文聘、朱然、魏延等,但现在有的还没出生,有的还是鼻涕一大把的娃娃,只有曹仁十六岁、吕常二十三岁,林宁想想就绝望了,就是全都成年,他现在也弄不过来。多想无益,林宁咬牙切齿地在心里给自己打气:“三国时代人口锐减,其中肯定有不少未曾施展才华便陨落的巨星,全凭慧眼识珠,我自己发掘。哼哼,都到这步田地了,匈奴人也不是三头六臂,谁怕谁?”
在鸡鹿塞刚刚修缮的典军厅,林宁决定由章邯调度全军,波才为章邯副将,麴义、高顺、宋宪服从章邯命令,崔琰、张汛调度粮草,林宁自带亲兵营查漏补缺,田丰在他身边赞画军务。城中的两万老弱病残,大部分遣散,省得浪费粮食,只留下十五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青壮,包括青年妇女,这属于强制命令,林宁不可能为了彰显自己的仁义而真的用三千正规军固守鸡鹿塞,那不是仁义,而是愚蠢。就这样,楚军正规军近四千(三千步兵加亲兵营再加宋宪的数百骑兵),民兵八千,算是勉强用一万人把鸡鹿塞的城墙站满了。
章邯二话不说,先把宋宪的骑兵遣送出城,让他去屠申泽安营扎寨,千叮咛万嘱咐不能离开屠申泽,除非有他的明确命令。宋宪也不是傻子,知道留在城里能活下来的几率不高,既然有机会远离即将成为血腥地狱的鸡鹿塞,自然求之不得,就差抱着章邯亲两口了。
之后,章邯给每个人分配任务,鸡鹿塞纵峰而立,临崖建筑,以石砌成,呈正方形,屹立于哈隆格乃峡口西侧。峡谷贯通阳山(今狼山)南北,谷底平坦,北依汉长城,东邻屠申泽,为西北部门户,扼控穿越阳山之交通咽喉。外宽近七十米,高七米,最高处八米,四角各有加固工事,城门南向;门内有石砌磴道直达城上,门外有类似后代瓮城形式的建筑,为同样石块修砌,其门东向。石城东墙最为险要,它紧傍高台阶地边缘修筑。这阶地自谷底耸起,壁立如墙,高达十八米,加上七米高的石墙,总计高达二十五米,极难攀登。城墙顶部宽约四米,墙基厚约五米。城墙四角分别向外突出两米多,状似角楼平台,如在此设伏,可监视和阻击自城下向上偷袭之敌。筑城材料尽为天然片石,石缝间以泥土塞垫,城墙外表垒砌整齐。从南门沿着石砌磴道爬上城墙,举目四望,北面崇山峻岭,巍峨壮观;山前空旷坦荡,平川倾斜。而石城以东,谷口开阔,了无遮拦,过往车马行人,一览无遗,极易扼守。所以,鸡鹿塞只需要守卫南、东两段城墙就够了,章邯令人将南门用巨石封死,进出只能凭借吊篮。东门则留给晋阳的后勤大队使用,投入重兵把手,并州刺史府送给楚军两架弩车和上百枝成年人手臂粗的弩箭,被章邯直接部署在面对匈奴人必定强攻的东门城墙,民兵当工事兵使用,全部分发木杆长枪(这玩意很便宜,并州刺史府拍胸脯保证要多少有多少),楚军弓箭手到箭垛就位,皆分队把守,楚军主力交给波才、高顺分段指挥,麴义自领先登死士与章邯一起作战。并州刺史府送来的大量物资被囤居城中,还有不少工匠被强征过来,毕竟千里转运不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匈奴铁骑如风如影,说来就来,楚军在鸡鹿塞休整的第二天下午,两万匈奴兵就抵达城下。由于塞城地势高峻,匈奴兵在山脚下扎营,攻城只有仰攻,吃亏很大。晚上五万大军齐聚鸡鹿塞地域,烽火连营,人喊马嘶,蔚为壮观。那些民兵最不争气,握着木杆长枪的手不住颤抖,脸色煞白,要不是楚军在后面虎视眈眈,一有人逃跑立即斩杀,早有人丢了兵器临阵脱逃了。未战先怯,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林宁眉头紧锁,兵力和训练差距在眼前摆着,他也没有好办法扭转,唯一能做的只有微笑,笑容可以感染更多人,舒缓紧张情绪。
田丰就在林宁身边,扶着女墙观察匈奴兵连营,眼中忽而精光暴射,厉声道:“主公,丰有一计,可挫其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