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阿以重新开战。7旅被调往北部参加肃清中加利利地区阿军的作战。这次,7旅以新的面貌出现在战场上,出色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
十月下旬,在经历两多月的第二次停火后,日渐强大的以色列军队对阿拉伯军发起了更加凶猛的攻势。
在北部地区以色列军决定实施"哈雷姆"作战计划,将阿拉伯军彻底逐出北加利利,稳定以色列黎
、黎巴嫩边境。以色列军计划沿用德国闪电战理论,对阿拉伯军实行一次快速打击。7旅奉命从西路对阿军防线纵深实施穿插,直取阿拉军队占领的以叙边境的重镇萨莎,切断阿军增援或退缩的道路。
1948年10月28日夜,7旅从萨弗德的前进基地展开进攻。装甲营的半履带车辆在前面打头阵,步兵营乘坐用各种手段搜罗来的五花八门的汽车随后跟进,整支部队先沿着一条逶迤的公路,后穿行在群山之中的狭窄公路向北疾行。
他们冒着被阿拉伯军围歼于山谷中的危险,冒着阿拉伯军从山头居高临下射来的炮火,猛打猛冲,连续突破阿拉伯军的拦截,他们在所有参战的部队中,第一个到达指定位置,用了不到六小时时间就攻占了萨莎。
此时,中路进攻阿拉伯军指挥部所在地塔希哈的部队还在与阿拉伯军苦苦拼争,缓缓推进。萨沙陷落的消息传到后,阿军人心惶惶,阵脚大乱,再无心恋战,纷纷抛下手中装备,夺路而逃。整条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
在此后数天内,以色列军继续向北进攻,分兵多路,突入黎巴嫩境内,7旅再度出足风头,一路拼杀,打得阿拉伯军队四下逃散。
至31日,哈雷尔战役结束,以色列军大获全胜,牢牢控制住了以色列、黎巴嫩边境,并深入黎巴嫩境内占领了北至利塔尼河、南到马尔科尔亚一带狭长地带。
经过独立战争的战火洗礼,新生的以色列国终于在强敌如林的险恶种环境中站稳了脚跟,而以7旅为代表的年轻的以色列国防军也在战斗中经受到了考验,成长壮大起来。
我写到这里,忽然想到《尉缭子》书中的话:"卒畏将甚于敌者胜,卒畏敌甚于将者败。"以色列士兵的英勇无畏证明了此理;
再曰:"军无适主,一举可灭。(晋·陈寿三国志)我联想到中国的屈辱历史,难倒不是这样吗?
又曰:"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之后可以加兵,知节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宋·苏洵《心术》)。
我觉得,我写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爱好者可以享用,对于军队有的初级干部指挥作战也有参考之用吧。
【相关链接】
希特勒为什么杀犹太人?
原因一是宗教信仰不同。,**是世界上流传最广、信仰人数最多宗教。在欧洲,特别是西欧,人们普遍信仰基督。但基督**认为,是耶稣的12门徒弟之一的犹大为了30块银币而出卖了上帝之子,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也造了基督徒在情感上对犹太人的仇恨;
第二是经济上的原因。当时,犹太人控制德国乃至欧洲的经济。因为犹太人历来善于经商,经济活动也相当于成功。大部分财富掌握在犹太人手中。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不仅使其经济倒退,而且也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而且刺激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野心,这就成了德国纳粹的最大障碍;
第三是政治因素。在历史上犹太人参加革命是比较积极的,纳粹政权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犹太财团"的政治学说深信不疑,因而他们把反犹太人破坏**和社会**党联系起来,以稳定其法西斯统治。
第四是希特勒个人的经历的原因。据说希特勒在崛起之前,曾经吃了很多犹太人的亏或受过奇耻大辱。希特勒绝对是一个有严重病态心理政治的狂人。他在我的奋斗中写道:"雅利安人的最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他把犹太人看作是这个世界的敌人。一切邪恶的根源、一切灾祸的根子、人类生活秩序的破坏者。这些观点成了希特勒后来屠杀数百万犹太人企图灭绝犹太人的理论依据。
第五是极端种族歧视、民族偏见、敌视。犹太人主要成就:犹太虽有1600万人口,占全球人口不到0.25%,但取得了全球22%的诺贝尔奖,获得概率远高于其他各民族,概率是全球平均水平前列。爱因斯坦、佛洛依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马克思、冯·诺依曼(美籍匈牙利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物理学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等,闪耀历史的天才人物很多出自这个人数不多的民族。
从1942年起,希特勒纳粹利用毒气等残酷手段杀害犹太人近600万,杀死了世界上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犹太人,其中包括100万儿童。希特勒纳粹的罪行令人发指、罄竹难书。(仅供参考)
(本节止。欢迎请您阅读本章第2节西奈告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