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西奈告捷(1)
导读:西奈战争又称阿以战争、阿以冲突,两国进行了多次冲突。(1949---1967)冲突的实质是领土问题矛盾,涉及的主要国家主要是阿拉伯、以色列。
它是世界战史上的重要战争。
冲突的直接起源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犹太人建国后,想把巴勒斯坦人赶出国土,就象当年罗马人对犹太人所做的一样,而且愈演愈烈,终于酿成了民族矛盾。
联合国也多次干预,而更为深刻原因是,两个民族都曾经是这个土地上的主人,两边都视同一个城市为宗教圣地。从而冲突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感情和宗教力量,而且解决起来更加困难,犹太人的建国和以前被驱逐可以看作是几千年来的怨恨和释放,人们可以理解。所以,犹太人表现了过分地强硬。且使未来更好解决问题埋下的祸根,到底战况如何?请您阅读本章。
独立战争结束以后,以色列当局着手对国防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编,进一步理顺指挥关系和编制序列,增加引进装装备,完善动员体制,加强教育训练,基本上完成了国防军从自卫组织向正规军的过渡。在这过程中,以色列特别加强了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建设,从英法买进300多辆坦克,新组建一批机械化步兵旅。第七旅在此期间从机械化旅改编成装装甲旅,成为陆军重点建设的部队。
但是,在50年代初,以色列陆军尚未形成完整的作战理论,尤其是在如何使坦克的问题上,军界人士观点分歧很大,形成两大派系。一派叫做"机械化步兵派"。该派根据独立战争的经验认为,在未来战争中,应该以乘坐半履带装甲运输车的步兵为主力,尤其是在坦克和火炮支援下冲锋陷阵,攻城拔寨的时候。该派认为大规模集中使用坦克既不经济,又无需要,坦克只宜作为步兵的支援力量使用。有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部分坦克"来显示我军强大,但不因此妨碍机械化步兵的快速进攻"(摩西·达扬语)。该派以战后第一任**谋长格尔·亚丁及第三任**摩西·达扬为代表。
另一派叫"坦克派",它认为坦克在未来战争中有极大的战术和战役价值,它不应被当作步兵附属力量使用,在进攻中起到充任尖刀、割裂守军防线、直取敌人要害的作用。
该派以拉斯科夫(战后曾任空军司令、北部军区司令等职)、阿瑟夫·辛梅霍尼(南部军区司令)等人为代表。两派之间围绕着坦克的作用及地位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部队体制问题、作战计划问题,长期争论不休,有时甚至吵得脸红脖子粗。
由于"步兵派",成员多、身居要职,因此该派观点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
1952年,以色列军进行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蓝绿军"的实战对抗演习。第7旅作为蓝军(敌军)的一部分参加了此次演习。演习开始后,7旅副旅长、坦克派理论的推崇者本·阿里中校毅然抛开上级计划的战术设定于不顾,率部疾驰80英里插到绿军北后,切断了它与后方的联系。
眼看精心设计的演习一开始就被搅得一团糟,原定获胜的绿军将要被打败,亚丁气的七窍生烟,赶紧传令7旅停止前进,并立即将部队后撤。稍后,他提笔在地图上画了个红圈,限令旅在圈内活动,不得再越雷池一步。
这以后,步兵派和坦克派继续争吵不休,直到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结束,才算争出了个眉目。
进入50年代以后,中东阿拉伯大国埃及逐渐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强大起来。新任领导人纳赛尔在外交上积极向苏联、捷克靠拢,引进大批先进武器装备,在本地区则与另一个中东大国叙利亚结成联盟,建立了联合军司令部,对以色列的敌视态度日趋强硬,并于1953年封锁了以色列唯一的出海口蒂朗海峡。这一切,引起了以色列当局强烈的恐惧和不安。1956年下半年,它决心利用纳塞尔将苏伊士运河收回国有、与英法交恶的机会,联合英法,共同打击埃军。其具体设想是,由英法部队在运河西岸运河区,本国军队全力投入西奈半岛,肃清守军,控制半岛,打通蒂郎海峡。作战行动代号为为"达卡希"。
1956年10月29日下午,在经过一阵短暂的空袭后,以色列地面部队越过边界,对西奈军发起了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___以色列军称"西奈战役"正式爆发。
战争爆发时,埃军军队在西奈共部署三个师约3万人,配备两坦克300余辆,以色列军投入兵力为四个支队(师)4.5万人,坦克400余辆。双方攻防重点是半岛东部的阿布奥格拉地区。该地区靠近埃及、以色列边境,是埃军对以色列作战前沿,埃军指挥部设于此。
同时,该地方控制的西奈中北部两条游由西往东直达的运河公路,被称为扼守西奈大门的门闩。因此,埃军将其三分之二的兵力扼守在北部地区,并重点防守该地,以色列军队也将主力四个旅集中于中路支队,进攻矛头直指该地。
7旅当时是以色列军中唯一一个保持两个坦克营的全营建制的装甲旅,拥有美制"谢尔曼坦克和法制AMX-13坦克各50辆,官兵战技术水平高于其他部队,是以色列驻陆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可是,在达扬等人最初制定的计划中,竟然没有给他分配任务。忿忿不平地拉斯科夫和辛梅霍尼据理相争,最终迫使达扬调整了部分计划,指定7旅加入中路支队的编成的行动,但仍规定它只有在步兵先行攻占阿布奥格拉一带以后再投入进攻。
10月19日下午,以色列军伞兵部队首先在西奈腹地米拉山口实施空降,切断了埃军纵深交通线。入夜,中支队开始进攻。
以色列军第四步兵旅率先投入战斗,首先打掉埃军两个边境哨所。接着,又对埃军前沿据点库塞马发起攻击,由于该地不利,埃军炮火又相当猛烈,以色列军进攻未能马上奏效。
战斗打响后,第7旅一直滞留在边境阵地休整待命,按兵不动。眼看的友军部队从身边经过开向前线,本·阿里(旅长)心急火燎地屡次向南部军区司令辛梅霍尼请求参战。
早就对达扬的作战计划心怀不满的辛梅霍尼毅然决定违抗上命,允许7旅投入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