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州的一番话,瞬间让宋思弦来了兴趣:“听你这么一说,果然有苦衷?”
“你是说杨昭勋?”沈云州摇头,本不想多说,架不住宋思弦缠着他,几乎是软磨硬泡才勉强磨得沈云州开口。
“杨家是簪缨世家。”
见宋思弦一脸懵懂,他便解释道:“所谓的世家,大族。门第高贵、世代为官因此根基深厚。”
“世族中人,只一搭眼,一开口说话,一个动作、笑容、甚至是眼神。温文尔雅的气质自然弥漫,泰山崩于顶而云淡风轻,黄河决于侧而风流自在。君子淑女,如芷如兰……”
沈云州说就说,还非要看一眼宋思弦。
眼神不自觉就带了一丝的鄙夷。
宋思弦此时坐着,下意识地右脚盘了上来,见他眼光扫来,赶忙将脚给放下。
随即又想自己没洗脚他都不嫌弃,怕什么!
于是又将脚丫子放了回来,就差捧脚让国舅爷闻臭不臭了。
沈云州见她眼珠子提溜转,手放在脚脖子上,便知道她心里没放好饼。
“你要是将脚丫子伸过来,我就给你剁掉!”
“还听不听,不听就走。”
“听听听。”宋思弦坐好:“继续说,你们大户人家我小门小户的长长见识。”
“世家大族喜欢多子多福,自幼为孩子们请名师开蒙,庶出经商,嫡出入仕……当然,越是嫡出又聪慧的人,家族倾注的心血就越多。”
“这么说,杨昭勋是杨家的一枝独秀?”
“恰恰相反。”沈云州摇头:“他应是庶出,且是衣食无着不受重视地庶出。”
“与素氏的交往经过虽然查得不全,可最初的相识,是因为一饭之恩。”
“啊?”宋思弦忍不住想,又是野外随便捡野男人的故事,老土。
“旁支庶出,杨昭勋的娘出身应是极其低微,他十二岁之前是在庄子上长大的,后来三年兵祸,中原大乱,杨氏举家南迁,便来到了延江一带……”
“一饭之恩,他便与素氏接触私定终身,若他是杨氏嫡出,亲事不会如此儿戏。”
宋思弦没插嘴,细细地听着。
原来这杨昭勋和素氏感情深厚,不知为何杨昭勋读书上极其有天份,过目不忘,一连中了县试乡试,还都得了榜首。
“若是他不出息,便也罢了,偏偏他出息了。杨家岂会让他的亲事随意定下?”
宋思弦拄着下巴,本想说你们所谓的世家大族,不过也是趋炎附势之流,还沽名钓誉,没什么好值得羡慕的。
可沈云州还在这坐着,做人的良好教养,盲人面前不说瞎,国舅面前不骂世家,她还是懂得分寸的。
“杨昭勋应该从小就没被善待过,所以一饭之恩便铭记在心。”
“入京之时,又是秋寒岁末,杨家给的盘缠又不多,便病倒了……”
“先太子太傅陈嵩救了他。”
“后来又因为作诗,带了曦字,又险些当做前朝违逆下了大狱,又是陈嵩打了保票,从大牢捞他出来……”
“再后来,杨昭勋恃才傲物,言谈间无意得罪了同住的秀才,便又被诬陷偷盗……”
“最后还是惊动了陈嵩,再次帮了他……”
宋思弦都不得不感慨,这特瞄的杨昭勋有才是有才,也太惨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