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兄,燕齐两国,最新消息。”平原君急色地走入宫廷,有些气喘道。
赵王何问:“燕国彻底输了?”
“即墨一战,田单大破燕军,斩杀骑劫。田单犹如开挂一般,北上收复失地,驱逐燕军。”
“这就是士气啊!”赵王何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感慨道,“当初五国破齐,燕军士气旺盛,乐毅方能连破七十二城。今,燕军即墨城下惨败,士气低落,被齐军一鼓作气驱逐。寡人没想到,乐毅治齐五年,燕军却败得如此快。”
“是啊!”平原君惋惜道,“乐毅差点亡了齐国,却摊上了新燕王这个猪队友。可惜啊!可惜。燕国倾尽全国之力,五年伐齐,化为乌有。”
赵王何也深有感触,叹息道:“的确可惜。”
“臣弟有一事不明。”平原君见赵王何示意他继续说,“齐国势如破竹将燕国驱逐境内,趁势反攻到燕国境内,为何不一鼓作气,打到蓟城,亡了燕国。”
“你啊!看问题总是太简单了。”赵王何道,“齐国能胜,是复国之心。燕国惨败,乃新君浑招不断。齐国战事历经五年,早已经是千疮百孔。齐国能复,已然幸运。若反扑到燕国境内,战线拉得太长,齐国不一定能胜。”
“王兄的意思是说齐国没有力量打到燕国蓟城。”
“燕国有老燕王三十年的底蕴,面临亡国,燕国上下定会摒弃前嫌,同仇敌忾。一旦,战事陷入僵持,对齐不利。至少现在齐国的实力,还不能亡燕。”
“王兄这般说,我倒是明白了。齐国将燕军驱逐境内,再反扑到燕国境内。齐国之举,是对燕国发出警告。”
“不错。”赵王何道,“齐国历经战火,需要稳定的环境,休养生息。燕国惨败,不敢进犯。维持两国战前的现状,是最佳方式。”
只见宦者令缪贤来报,“王上,太傅、蔺上卿来了。”
“快请他们进来。”
不多时,触胥、蔺相如走了进来,行礼道:“拜见王上。”
“两位不必多礼。”赵王何示意道,“赐座。”
平原君落坐后,与两位拱手行礼,算是打招呼。
赵王何开口道:“齐人驱逐燕人,已经光复齐国。齐国下一步,会不会与我们开战。”
触胥答道:“王上,不用担心。齐国复国,不敢招惹我国。”
蔺相如也道:“齐国驱逐燕军,虽取得胜利,过程也很艰难。如果齐国再招惹我国,就会再次面临燕齐两国的夹击。”
赵王何闻言,松了一口气,“如此说来,寡人的河间地,无忧。”
“齐国不能忍,也只能忍。”平原君信誓旦旦地道,“齐国历经大战,远不及我国。齐国若敢挑衅,一个字打。”
赵王何点点头,问,“燕军败得也太快了吧!寡人估计,燕齐将会陷入僵持,反复争夺要地。怎知,这才过去多久,齐人大胜。”
触胥道:“稷下学宫培养了不少大宗家。齐国能够屹立东方,是有原因的。”
赵王何闻言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又问:“燕国新败,燕王派使者来请乐毅归国。乐毅,会不会走。”
“不会。”触胥见众人看着他,给出分析,“燕王换将,已寒乐毅之心。齐国复国,伐齐,已经功败垂成。乐毅是有傲骨的人,岂会回去。”
赵王道:“齐国驱逐燕国,真的不会与我们争夺河间。”
“不会。”触胥道,“赵国国力远胜燕国,现在的齐国不敢惹。其次,乐毅客赵,对齐国有很强的震慑力。齐国若来争夺河间,就会有以赵为首的第二次诸侯合纵伐齐。为了大局,齐国会选择忍。”
“听太傅之言,寡人茅塞顿开。”
“王上,臣入宫,还有一件事。”
“太傅请讲。”
“我在邯郸碰到了一个人,他是楚人庄辛。”
“庄辛?”
“他与屈原一样,敢于直谏。但,屈原性格刚烈。此人,有智谋之称,见微知著,能预料祸事。他曾以犀词劝谏傲慢自大的襄成君。”
“此人,寡人听说过。庄辛徒赵,太傅觉得有何不对。”
“我与他饮酒,得知,他来赵国,是为了避祸。”
“避祸?”赵王何感到惊讶,“谁要加害他。”
“非也!非也。是他主动离楚入赵。”触胥见众人一头雾水,续道,“他啊!胆子够大。面责楚王,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自危!”
平原君闻言,看了赵王何一眼,心想:“有胆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