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兴亡几度老,连年征战百姓逃,锦绣河山变监牢?
莫羡他人权位高,争权夺位总徒劳,江山不改人自扰!
——浣溪沙·几度兴亡
第一回俏郭襄官道上遇险猛张顺渡河边解危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永恒主题,煌煌二十四史,洋洋亿万言,记录了中华民族逐渐走向统一的艰难历程。先是黄帝与炎帝联盟,打败蚩尤,形成了华夏族,接着是尧、舜、禹的禅让,禹建立了夏朝,夏、商、周三代历时一千三百多年,奠定了中华民族的雏形。周幽王宠信褒姒,烽火戏诸侯,被犬戎族灭掉以后,诸侯国各自为政。周王室暗弱,出现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纷争。民族融合的加强,广大人民渴望统一,这就出现了秦、汉大一统的局面,中国的统一又延续了近四百年;东汉末年,宦官专权,遂分为魏、蜀、吴三国鼎力的割据状态,分裂和纷争又持续了近一个世纪,接着西晋统一中国,东晋南迁,两晋统一了中国一百五十五年;边疆危急,五胡乱中华,南朝、北朝划江而治,中国又有一百多年的分裂局面;迨及隋唐一统,出现了三百多年的盛事局面,只可惜晚节不保,宦竖乱政,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分裂了中国半个多世纪。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消灭了各割据势力,一统天下。赵匡胤以为国家混乱,毛病就出在藩镇权力太大。想当然地认为如果把兵权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无事。他有感于唐朝地方势力太强,尾大不掉的弊病,又害怕别人也仿效自己黄袍加身的故事,于是以杯酒释兵权的手段,解除了与自己同生共死的功臣们的兵权。收回地方将领的兵权以后,建立了新的军事制度,从地方军队挑选出精兵,编成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各地行政长官也由朝廷委派。赵匡胤采取文治的方法,以为大宋江山从此千秋永固。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后来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杯酒释兵权的结果,积弊难返,朝廷内外官僚机构空前庞大,造成兵虚财溃,政局废怠,士气难振。
宋朝延续了三百多年后,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岌岌可危,昏君当道,奸臣弄权,政治腐败,外族入侵,风雨飘摇。羸弱的南宋朝廷屡受欺凌,中原地区频遭兵燹,锦绣中原,被北方少数民族轮番坐镇——先是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占领,后被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占据,最后又给蒙古族的军队洗劫一空。大好河山,变成一片百里无人烟,千里无鸡鸣的荒凉之地。长期的战祸,使人民伤亡惨重;幸存的百姓,也多已逃亡。农田荒芜,水利失修,生产凋零。
话说南宋理宗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在北方青翠的古道上,一匹火红色的马飞奔着,象一团火焰在翠屏中跳跃,马鞍上伏着一个白衣少女,满脸憔悴,神情疲倦,似乎已经奔波了好几天了。
这个白衣少女就是大侠郭靖的女儿郭襄,郭襄这几天瞒着父母,再一次出来寻找神雕大侠杨过,走了很多杨过以前经历过的地方,寻访杨过以往的知交好友,然而处处扑了个空。现在郭襄准备到杨过的妻子小龙女居住地,终南山活死人墓去碰碰运气。
奔上了官道,行人渐渐多了起来。
说是行人,其实都是些往南逃难的人,或是三五一群,或是拥挤不堪,大多是肩扛手提,也有推着小车,挈妇将雏,看架势是举家南逃。
为了避免自己逆人流而行,郭襄催着骏马,迳投小路,自顾自地冲往北方。
这时,身后传来马蹄“得得”声,听声音,好像有一匹铁蹄马也往北赶来。郭襄很好奇,不觉放慢了脚步,这铁蹄马矮小粗壮,却耐力十足,不一会儿,这匹马赶上了她,只听后面骑在马上的人啧啧连声,用极其羡慕的语言称赞着郭襄的坐骑。
郭襄这一匹马确实神骏,是丐帮长老司马通用她父亲的那匹汗血宝马交配出来的良马,浑身火红色,没有一点杂质,且日行千里,她母亲给这匹骏马取名为“火龙驹”,由于郭襄非常喜爱,郭靖干脆送给她做坐骑。
后面那个骑马的汉子很快超过了郭襄,回头看了郭襄一眼,顿时眼神舍不得离开了,路旁伸出的树枝拂过脸庞都浑然不觉。郭襄见他相貌粗豪,身形彪悍,一副傻大粗壮的模样,禁不住低头一笑。郭襄这一笑,百媚顿生,竟让对方失魂落魄,险些掉下马来。
这个粗豪汉子知道自己失态,哑着嗓子说:
“喂,姑娘!咱俩换一匹马骑骑,怎么样?我这可是铁蹄马啊,它蹄子小而坚硬,不易裂缝,爬坡下梁不纵不跳,在乱石遍布的崎岖山路上也如履平地。是我们草原上唯一不需挂掌即可上路的快马。”
那人也不等郭襄答应,双脚收起,站在马鞍上,如大鹏展翅般,借力往郭襄马上跳过来!
郭襄见他蛮横抢夺,心下不忿,娇叱一声:
“无理取闹!”
挥着马鞭,迎头甩了过去,粗豪汉子伸手来抓马鞭,郭襄双腿用力一夹马身,横拖马鞭,火龙驹似懂得人意,往前一窜,竟跃出数丈有余,避过他凌空夺鞭,粗豪汉子落在郭襄的身后。
这个粗豪汉子想不到一个娇滴滴的女孩子,竟然有这么神勇,本以为一击得手,想不到自己反而摔得狼狈不堪。这个人也真剽悍,几个起落,追上火龙驹,抓住马尾,跟着马跑了一阵,试图跃上马背。郭襄挥鞭向后猛击,鞭稍发出“啪啪”的响声,然而鞭长莫及,始终扫不到他的身上。
郭襄顺手从鞋子里拔出短剑来,准备在粗豪汉子跃上马背时,与他短身相搏,刺其胸膛。这短剑虽非稀世奇珍,却也是极锋锐的利器。但是能不能有把握刺中他,郭襄心里没底,她也觉得自己与他无怨无仇,没有必要杀死这个人。可是这个人紧追不舍,又觉得很讨厌。
突然,斜刺里冲出几个人,厉声喝道:
“休伤我郭二小姐!”
另外几个人挥起木棒,劈头盖脑地往粗豪汉子身上招呼。粗豪汉子急忙放开马尾,展开空手入白刃的手法,往靠近自己身边的木棒抓去……。
郭襄躲过了追袭,见有援兵,奔跑了一阵,又急忙掉转马头,在一旁观战。原来是丐帮弟子恰巧路过,及时给郭襄解了围。
如果没有马,蒙古族男人就像没了腿、灵魂和尊严。但那粗豪汉子甚是神勇,身上重重地挨了几棒,步伐仍然丝毫不乱。与他斗在一起的丐帮弟子似乎稳操胜券,把粗豪汉子围在垓心,斗得不急不徐,你一棒,我一棒地往粗豪汉子的身上招呼。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粗豪汉子越斗越焦躁,脚步开始虚浮起来,丐帮弟子似乎在故意戏耍他,并没有马上将他击倒,试图多给他一点折磨,让郭襄解气。
俗话说:“挨一拳,得一着;挨十拳,变诸葛”。这个粗豪汉子知道自己如果只是一味地招架,终究会力竭而死。念及于此,再也不管身后的棍棒,在人们的惊呼声中,猱身而进,双手用力箍住挡在自己面前的一个身材消瘦的丐帮弟子的脖子上,左脚前伸,一磕、一绊,把自己抓住的人踩在脚下,背上硬生生地受了几棒,一个趔趄,差一点让自己抓住的人逃脱。
粗豪汉子动作敏捷,俯身把抓住的人质提起,从皮靴里拔出匕首,架在俘获的人的脖子上。郭襄急忙叫道:
“刀下留人?”
却听见站在自己身旁的一人暴喝一声:
“抓住狗鞑子!”
一件暗器早已射向持刀的手腕,旁边两丐帮子弟闻言,数十根棍棒全部招呼在他的头上,只见这粗豪汉子闷哼一声,委顿在地。
一丐帮弟子上前,从粗豪汉子身上的搜出一封信来,恭敬地递给站在郭襄身边的一个丐帮长老模样的人。说道:
“陈长老,属下从鞑子身上搜到一封信。”
郭襄这才仔细看了一眼身旁这个叫“陈长老”的人。她的母亲黄蓉是丐帮前任帮主,现任帮主又是她姊夫耶律齐,知道丐帮中以布袋的多少作为职位的高低。郭襄虽然数不出他究竟背多少个布袋,但看到丐帮弟子对他的恭敬程度,就知道此人在丐帮中具有一定的身份。
郭襄的相貌由于酷肖其父,又频频在英雄大会上露脸。因此武林群雄中很多人都认得她,而她对这些武林人士虽有数面之缘,但人数太多,也不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了。
陈长老飞快地看了书信一眼,见上面写着“欲破襄阳,先灭郭靖;欲杀郭靖,须借宋庭之手……”等等寥寥数语,他不敢怠慢,马上折好,递给郭襄,说:
“郭二小姐,这封信于你父亲不利,你尽快赶回襄阳,把这它交给你爹爹,请郭大侠早做定夺,要紧要紧。”
郭襄伸手接过,施礼道:
“谢谢陈长老,谢谢丐帮众位英雄出手相助,襄儿这厢有礼。”
丐帮弟子急忙回礼,那陈长老顿足道:
“自家人何必这么客气?郭二小姐赶回襄阳要紧,迟了恐怕来不及了。”
郭襄略一迟疑,说声“再会”,掉转马头,向襄阳方向奔去,远处传来丐帮子弟的询问道:
“郭二小姐,这个蒙古鞑子怎么处理?”
郭襄边走边说:
“放他回去吧!”
头也不回,往前方疾驰而去。丐帮子弟不知是听错了,还是会错了意,手起刀落,粗豪汉子的人头飞向一边。
火龙驹饶是神骏,驮着郭襄奔跑了一昼夜,犹然飞奔似箭。第二天早上,郭襄来到一条大河边,只见这条大河河面较宽,水流颇缓,河面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烟,两岸人声鼎沸,渔船往来穿梭,艄公摇橹如飞,渡船颇为紧缺,每一艘渡船都满载着往南逃命的人。
郭襄四处寻找,没有找到一只合适的渡船,每一艘渔船靠岸,都有逃难的人群争先恐后地往船上挤,瞬间就把渡船塞的严严实实。
郭襄看着这么多等着渡河的逃难的人,不禁踌躇万分,渡人容易,渡马却很难。郭襄等了一炷香之久,始终找不到一艘合适的渔船可以把人和马渡过对河去。
这时,见一艘中等渔船缓缓地漂过来,一个艄公翘着二郎腿,斗笠遮盖在头部,悠哉游哉躺在船头,没有靠岸的意思。郭襄喊道:
“船家,我有急事到南边,能否行个方便?”
那个艄公曼声应道:
“这只小船只渡英雄汉,不渡逃命郎。”
郭襄听了,感到好笑,道:
“何谓英雄汉,何谓逃命郎?”
艄公一听,从斗笠下望了郭襄一眼,因为从来没有有人问过他这么简单的问题。见只是一个牵着骏马的小姑娘,又取下斗笠,向郭襄望了一眼,郭襄风尘仆仆,然俏丽的面容和窈窕的身材让他几疑仙女下凡,不敢仰视。艄公挠挠头,颇不自然地笑了笑,说道:
“像姑娘这样神仙般的人物,渡河是不需要甚么理由的!”
谁知郭襄偏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问的问题一连串。
“英雄好汉为甚么要渡船?如果英雄好汉也是逃命郎呢?甚么是英雄好汉?如果有人冒充英雄好汉您怎么知道?”
艄公陪笑道:
“像姑娘般英气逼人,言谈举止不同凡俗,也可以算是英雄好汉啦!”
郭襄见艄公虎背熊腰,髭须戟张,相貌粗豪,中气充足,知道此人性格豪爽,极易相处,更不犹疑,轻轻一跃,跳上船。艄公把船拉近岸,让火龙驹也上船,火龙驹说什么也不肯登船。艄公对郭襄说:
“姑娘,你的马不肯登船,何不将就着把它卖了吧!”
郭襄瞪了艄公一眼,自己又跳上岸去拉,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火龙驹四条腿不停地移动,始终不肯登船。郭襄爱抚地捧着它的头,拉着它的耳朵说:
“马儿,乖,我们渡过这条河,很快就会到襄阳啦。”
无论郭襄怎么说,火龙驹始终不肯登船,郭襄抱着马儿,束手无策,又气又急。艄公在一旁冷眼旁观,看见郭襄着急的要哭的样子,心里不忍。对郭襄说道:
“姑娘,借你的围巾一用。”
郭襄没好气地说:
“您这大叔好不识好歹,不帮我来拉马,反而向我借东西!”
艄公反问道:
“姑娘你怎么知道我不帮你忙?”
郭襄气鼓鼓地把围巾借给他,艄公接过围巾,把它遮在火龙驹的眼睛上,然后俯身抱起,说声:
“起!”
艄公竟捧起三百多斤重的火龙驹,纵身一跃,稳稳地落在船上。郭襄急忙跑过去,扶住马头。火龙驹乖乖地把头依偎郭襄的怀里。艄公的长篙一点,船就离岸,驶向江心。
郭襄不禁对艄公露的这一手感到惊奇,但她的父母师友尽是当代第一流高手,结识的都是武林中的成名人物,这一手对她来说简直是习以为常,因此她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见难题已解决,便言笑晏晏地问道:
“大叔,您说英雄好汉应该是甚么样子的?”
艄公笑了笑,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