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毛筠龙父亲毛幸守有一个大6岁的哥哥,大3岁的姐姐,还有一个小2岁的妹妹。
再后来,毛筠龙奶奶确实也是被生活所迫,又嫁给了同村庄一个姓林的单身汉子,毛筠龙的父亲毛幸守过了几年之后,就又多了2个林姓的弟弟,一个叫林威,一个叫林武。
毛筠龙的父亲毛幸守几乎和小2岁的妹妹、小7、8岁同母异父的林姓2个弟弟一起生活,共同长大,所以毛筠龙父亲毛幸守对那个妹妹和2个林姓的弟弟特别的亲,就像同胞的亲弟妹一样的,有一种割舍不断的亲情。
而毛筠龙父亲毛幸守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就几乎对那个毛姓的妹妹和两个林姓的弟弟,没有任何亲情似的。
毛筠龙的父亲毛幸守,是个十足的庄稼汉,犁田耕地,播种收割,开山修渠是一把好手,在生产队大生产的那一会儿,是个十分受人尊敬的10工分正劳力,毛筠龙的母亲是来自同村的胡氏家族。
毛筠龙家里靠着父亲的勤劳,母亲的贤惠,毛筠龙的父母亲不仅帮奶奶一起带大了弟弟妹妹,还抚养了毛筠龙这个有2个哥哥、2个姐姐的7口之家。
毛筠龙从小对爷爷奶奶就几乎没有一点记忆,也许爷爷奶奶去世时,毛筠龙还没有出生,但对小姑姑毛幸花却记忆深刻,小姑姑毛幸花和毛筠龙的父亲毛幸守一样的质朴、实在,而且热情,讲话声音很大。
却十分的亲切,记得毛筠龙上小学时,差不多每年暑假都要到小姑姑毛幸花家去玩上几天。
毛筠龙的小姑姑毛幸花的家里,是在一个叫裕田的山村,离毛筠龙的家大概有5、6里远的路程,小姑姑毛幸花家的房屋前面有一条大的河流,也许是在河流的最上游,水也不深,是那种比较平坦的浅水滩。
夏天毛筠龙和表姐、表弟一起去河里抓溪鱼、小**是一件十分爽心过瘾的事,毛筠龙的小姑姑毛幸花家里,每天还做豆腐,一大早毛筠龙从梦中醒来,毛筠龙就能听到小姑姑毛幸花的大声讲话,见到姑姑忙碌的身影,等到毛筠龙起床,姑姑毛幸花已经准备好丰盛的早餐。
毛筠龙还记得小时候,每年过年时,去小姑姑毛幸花家里拜年,还有一件特别有趣的事,就是每年正月很多人围着篝火一起听“说书”,这是小姑姑毛幸花特意为侄儿们准备的,那种小筒鼓敲起来的声音,“咚、咚、冾!咚、咚、冾!———”很是悦耳,敲一阵小筒鼓之后,然后说书人就开始说书,说书人是盲人,说的书有《薛仁贵》、《封神榜》等,说书人边说边唱,很有韵味。
说书人说的很精彩,毛筠龙很奇怪盲人也能把书说得那样好听,一般听“说书”要从吃过晚饭后,一直要听到晚上11、2点钟,才能结束,然后各自散去睡觉。
毛筠龙父亲毛幸守在70年代中期,曾经建过三间瓦房,建瓦房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为了改善一家人的住房条件。
当时毛筠龙家建房所用的木料,都是小姑父和大表哥在他们那边的山上砍下来的,然后在溪流上撑木筏,漂流到塘富村附近的河流,然后再背回村庄里的。
当时毛筠龙感觉小姑父和大表哥特别的能干,简直如神灌注,那么多木料都能运用水流一次性运下来,不是神仙也不是一般的凡人。
不过可惜的是房子建好后,因为毛筠龙的父亲毛幸守为人宅心仁厚,新建的三间宽敞明亮的瓦房,自己一天都没有住,最后被毛筠龙的大哥毛金龙和大嫂早有预谋地分家分走了,毛筠龙的大嫂一开始就拿住新的瓦房,作为嫁过来的首要条件。
毛筠龙的父母辛苦建房,却一天也没能住上新房,毛筠龙和父母、二哥毛银龙还是拥挤地住在清末民初的老房子里,甚至是和叔伯的叔、姑几家人一起住在有天井的大堂房里。
几家人同住一个大堂房里,一个大门进出,好处是人多、十分热闹,小孩玩有伴有群,坏处是容易产生矛盾,相互扯皮,大人们经常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