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乌还是很厉害的,搞到了德国才装备部队的MP—38冲锋枪,不过苏德战争爆发前,双方还经常开展军工方面的合作呢。
MP—38是当时率先使用折叠枪托的,对于士兵而言,背负枪械机动的时间,要远远大于作战的时间,但是折叠枪托有两个缺点,一个是贴腮不舒服,尤其在苏联的冬天,偏偏张思然他们接受冲锋枪训练的时候就是冬天,那冰冷的金属枪托谁敢贴腮?到时候脸没有知觉了,保证连皮带肉撕一块下来,但是枪托抵肩又不贴腮,瞄准动作就别扭,因为右眼要顺着枪托去找缺口准星和目标,命中精度就降下来了;第二个问题出在枪托抵肩板上,这个抵肩板在先打开枪托后再打开,也许是装配问题,也许是设计缺陷,多次打开收回后,连接部位有些松散,抵肩的时候就有时抵不踏实,抵肩板就左右滑动,导致射击的时候受到影响,幸好MP38作为一款冲锋枪,后坐力本来就不大,又大胆采用了恒定后坐技术,更是大幅度降低了后坐力。所谓的恒定后坐技术,本质上讲就是枪机后坐到位时不会与机厘发生撞击,而是被复进簧缓慢减速、直到后坐速度为0,而后枪机又在复进簧作用下开始复进过程。这种技术避免了自动机后坐到位的撞击,让枪械的后坐力变得“柔和”,赋予了MP38极佳的操控性,也变相降低了折叠枪托“松散”的危害。
当然反过来说,就是MP38的后坐力轻柔操控性较佳的优点被折叠枪托“松散”的缺点抵消了。而且450发/分的射速也比同期的冲锋枪低。
射击教官也拿出极其稀少的PPD—38(**德)冲锋枪对比,由于**德的金属部件采用铣削的方式制造,耗时耗费人工,大规模生产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当时**德年产量才1000支,**德很多人说是MP28II的仿制品,改用7。62mm托卡列夫弹。张思然不懂这些,但是**德标称800—1000发/分钟的高射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虽然还没有真正上战场,MP38和PPD38的优缺点算在他脑海里有了些一些感触。
至于毛瑟98K栓动步枪和MG34机枪这些德制武器,教官仅仅要求会用就行了,也不考核。
现在张思然除了配了一把NR—40黑刀外,现在又配了一把PPK,现在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他都会练习拔枪瞄准击发。
2.
针对张思然不会说俄语的问题,维克多上校还是给他安排了一个俄语老师,但是学习不能在他们德国区这边学习,因为这里要构建完全的德语环境,给他找的俄语老师是一位高高瘦瘦的白俄罗斯美女,算是典型的金发碧眼雪肤,幸好张思然现在身高已经超过一米八一了,不然对着身高一米七六的尤莉亚上尉很难受的。
三十岁出头的尤莉亚上尉负责教授摄影和缩微技术,不过张思然他们还没有学到这里来,张思然每天要到尤莉亚上尉寝室那里去学习两个小时俄语。
3.
半年多以后,张思然被挑出来进行策反培训,利用一切手段发展和策反目标人物是每个非法派遣特工(合法派遣的特工就是驻外使节和武官这些人)都必须学习的内容,只是众所周知的是,非法派遣特工往往是形象平庸,不易让人印象深刻的大众脸和中等身材,在招募之初就有要求。
偏偏张思然是格鲁乌里面训练局的副局长特招进来的,直接就有了苏联国籍(张思然自己都不知道)、苏联红军军官身份,所以“普拉霍夫卡集体农庄”也就跳过了甄别招募政审这些(但是远东特别红旗军第四科进行了的),直接入营参训了。
张思然已经19岁了,高大强壮,他的面部轮廓很鲜明,在中国人眼里肯定不是面如冠玉这种美男子,但是在西方人眼里,他鼻梁高挺,脸型瘦削,很符合他们的审美,在他们心目中,这就是东方美男子了。
而专门选出来特别进行策反训练首先外貌形象是很重要的,然后要聪明,谈吐优雅并且身强力壮,张思然从小学习西方礼仪,又擅长钢琴和交谊舞,远比大多数身家清白的苏联工农子弟学员文质彬彬,所以莫洛斯少校在选人的时候,第一个就把他挑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