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委员长说攘外必先安内,非常英明。日本人是肌肤疥疮,**则是心腹大患,国共之间隔着血海深仇,现在正是你死我活的紧要关头。当然,对小日本,咱们迟早难免一决胜负,到时候有你的用武之地。”
“那我现在具体该怎么做?”
傅醒华说:“为了达成任务,我给你安排了一个新身份——《大美晚报》记者。《大美晚报》是美国人报纸,政治色彩中立,能很好地掩护你身份。”
邹士夔晓得《大美晚报》在上海滩是鼎鼎大名的新闻媒体,它与《密勒氏评论报》都是美国报纸,但《密勒氏评论报》只出英文版,而《大美晚报》从民国22年(1933年)起就增出中文版。这两张报纸与英国人办的《字林西报》一起,成为当年上海新闻界的翘楚。
邹士夔心中窃喜,这样一来,他从一个不入流的政治小报一跃成为主流媒体的记者,地位与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
傅醒华像是看穿他的心思,继续说:“怎么样,舞台够大了吧?”
邹士夔兴奋地点头。
“大舞台必须要配得上大作为。把你放在这样重要的位置,是为了寻找机会打入**内部。”
邹士夔心中吃惊,果然傅醒华是打算“重用”他。为破坏**地下组织,国民党从来不吝啬花大血本。
“小侄恐怕难当此重任,辜负您一番美意。我不认识**,不得其门而入呀。”邹士夔装作一副为难的样子,心中却暗暗发笑。
“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你平时没留意。我将你安排去《大美晚报》,是煞费苦心的。这家报社有一名记者,名叫姚长庚。此人算一个老鸟,靠发表讽刺政府替左翼分子说话的文章,混出点小名气。你去盯着他!将他一言一行、与什么人往来等情况汇报给我。”
“这么说,您知道他是**分子?”
“我敢打赌,他背后或者他周围,一定有**活动的踪影。或许他本人就是**,只是我们没拿到真凭实据。”傅醒华回答。
邹振华惊愕:“为啥不抓他?”
“放长线钓大鱼嘛。趁此机会,你以左倾青年的面目接近他,千方百计博得他好感,摸清他与哪些人接触,咱们可以给他来个顺藤摸瓜。”
邹士夔心中又好笑又惊骇。好笑的是,自己这个货真价实的**尖峰组织成员站在傅醒华面前,他却浑然不知,还要让他打入**内部;惊骇的是,一名我党同志被敌人放长线,他自己毫不知晓,却可能连累与他联络的其他同志,进而牵连整个组织暴露在敌人眼皮子底下。他第一反应是,要把这个情况赶紧告知尖峰,让组织采取隔离措施。
“我怕我一个新手,位卑言轻,与他缺乏渊源,怎么努力也入不了他法眼,白白耽误您老的计划。”
“这个不必担心。已经通过熟人跟他打过招呼,你入报社之后先跟着他实习,只要你说话玲珑一点,眼睛识相一点,再加上腿脚勤快一点,他自然会照顾你。”
“我还是有点顾虑。”邹士夔装出推托的样子,“报社的工作很对我胃口,我能干好,不给您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