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祖望鼻子里不服气地哼一声,说:“那里面有个仆欧(boy的音译,仆役的意思)是我朋友,天天在那里值夜班。”
“好啊,还等什么?”剑瑛兴致勃勃,一手挽住区祖望,另一手挽住邹士夔,将他俩拉向外滩。
外滩气象台(现称外滩气象信号台)是上海标志性建筑之一。1850年大英轮船公司“玛丽伍德”号首辟香港至上海航线后,外商洋行陆续派遣船只前来上海。之后,上海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港口和对外贸易中心。为了商船和军舰航行安全,气象保障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884年,法国天主教会创建徐家汇天文台,并在洋泾浜(后填河筑路成为今延安东路)外滩设立气象信号台。最初的信号台是直竖地上的一根长木杆,根据徐家汇天文台传来的气象信息挂出气象信号,发布风暴警报,并在江海关对面的布告栏每日公布中国和日本部分地区的天气情报报告,使商船、军舰离港时能获取气象情报。
1907年,重建圆柱形的气象信号台,台统高50米,塔高36.8米,塔顶建竖9米高的报时球桅杆,是全世界仅有的两座阿塔努布式建筑之一(另一座在挪威)。1927年信号台扩建完成,增加了附属建筑,成为现在看到的模样。
外滩信号台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气象和授时服务。每天10时、16时在桅杆上升起不同形状和颜色的信号旗,标明长江口外洋面上的风向、风力实况与大雾警报。每天11时30分悬挂徐家汇观象台发布的当天天气预报或风暴警报信号旗,夜间使用红、白信号灯发布风暴警报“使航海者知所趋避”。每天16时15分用信号旗报告徐家汇观象台气压表的指数,为停泊在黄浦江上的外国商船和军舰校对气压表提供依据。授时服务主要是每天中午将升在桅杆顶上的子午球降落,报告正午12点标准时。又在夜间用灯光显示晚上9点标准时。这种精确的授时信号,对于远洋舰船在海上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剑瑛、邹士夔、区祖望三人来到气象台,区祖望不停地拍门,很久门才吱呀一声挪开一道缝,一张睡眼惺忪的脸露出来。
“西崽,是我,区祖望。”
那张脸很年轻,大概十七八岁的样子,满脸不高兴,说:“别叫我西崽,不乐意听。”
“你伺候洋人,不是西崽是什么?”区祖望开玩笑。
“区哥,你再这样说,我生气啦。”说着他要关门。
区祖望急忙用脚抵住门,连连赔礼:“好好好,以后不这么叫了。”
“这么晚有事吗?”
“这是我两个朋友。”区祖望把剑瑛与邹士夔拉到身边介绍说,“这是剑瑛小姐,我们剧团的主演。这是严启生,打杂跑龙套的。”
邹士夔给区祖望翻一个大白眼。
“这是马富贵,我小弟,打小跟我混的。”区祖望继续介绍,“小马,我们仨想登上塔顶看外滩,行个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