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百三十三章 暴利

第五百三十三章 暴利


  我在现代留过学正文卷第五百三十三章暴利开封府,梅花厅,捷报频传。  “官家……‘汴京学府’已售出第一套宅子……”  “官家……‘汴京学府’已售出十套宅子……”  “官家……五十套了!”  “一百套了!”  不过一个时辰,汴京学府销售量破百。  这意味着,按照一套三万贯来算,一个时辰内销售额三百万贯!  顶的上宋辽贸易全年的额度!  看的整个开封府上下,都是目瞪口呆。  赵煦身边的经筵官们,更是惊愕莫名。  虽然说,如今的世人,早已经知道,这汴京城的房价高,而且从来不愁卖!  可是,从未有人这样大批量、大规模的向市场提供过房产。  所以,当‘汴京学府’这个项目开始销售。  自然,几乎所有人都被这個可怕而恐怖的销售数字震惊。  太夸张、恐怖、太不可思议了!  范纯仁甚至都被吓坏了。  “陛下……这会不会是官吏们在强买强卖?”他难免担心起来。  因为,这大宋的官员们,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专门干这种强买强卖的事情的。  赵煦笑着对范纯仁道:“一套宅子,三万贯起……”  “谁敢对买得起这种宅子的人强买强卖?”  范纯仁听着一楞,旋即反应过来。  是啊!  掏得起三万贯的人,非富即贵。  哪里是区区的一个贾种民拿捏得了的?  便是蔡京也拿捏不了。  何况,现在是整整一百套房子售出。  这意味着,起码有几十个掏得出三万贯的人。  这些人组成的力量,就是都堂的宰执,也未必撼动得了。  因为没有人知道,这里面有没有混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  “臣失言了……”范纯仁低下头去。  “只是……”他旋即又开始忧虑另外一个事情:“如此多富贵之家,聚集在一起……万一他们……”  范纯仁紧张的看向赵煦。  赵煦自然知道范纯仁在担心什么?  历代以来,赵官家们最担心的就是下面的人抱团。  无论文官、武臣一旦抱团起来,就可能威胁到皇权了。  所以,才要拼命的使用权术,让文臣也好、武臣也罢,都不能团结。  让他们彼此充满矛盾,互相敌视。  所以,大宋政坛上,才会有那么多翁婿反目的例子。  未来,甚至还有父子反目成仇的情况。  这些例子里,有不少最初都是臣子演戏给皇帝看的。  但演着演着,最后基本都变成真的了。  因为这就是人性!  但,赵煦并不担心靖安坊会成为一个未来密谋谋反的基地。  这既是因为,大宋享国已有百十年,政权早已经稳定。  文臣、武臣,都已经成为赵官家的翅膀。  在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与武臣共富贵的国策下。  整个统治集团的利益,其实是高度一致的。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赵煦其实就是在反士大夫、反武臣。  在这个角度来说,赵宋王朝,其实是一个超级利维坦。  统治集团的内部,已牢不可破。  只有外力,才能击破它。  所以,赵煦可以一定程度放松管制和限制了。  同时,士大夫、武臣中那些掏得起三万贯的人,根本不会去靖安坊购置房产。  为什么?  因为靖安坊的房子,对他们没有任何吸引力。  一个拿得出三万贯的官员,至少也得是待制以上的文臣或者遥郡以上的武臣。  这样的人,会掏出三万贯去买靖安坊的房子?  笑话!  人家的直系子孙,开封府是直接录取的。  有些人的孩子甚至还在襁褓里,就已经预定了大宋王朝的编制。  荫补就是为这些人准备的。  人家连开封府都不需要去,就等着长大了去当官,顺便考一个比开封府府学更简单、轻松的‘锁厅试’。  轻轻松松就可以拿到贡士的名额。  考个进士,也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只要别太废柴,过了礼部试那一关,到了殿试上,名次就都不会差。  而那些掏不出三万贯的人……  都是些中低级的官员、武臣,连汴京的房子都租不起,只能跑去新城外面租房住,每天通勤都得花一两个时辰。  所以,靖安坊的客户,在一开始其实就已经限定了群体——有钱的商贾、地方的形势户还有大宋各地的非法团伙首领。  比如说私盐贩子,比如说绿林好汉。  赵煦于是微笑着对范纯仁道:“卿岂不闻,汉初诸帝的陵邑之制?”  范纯仁呆了一下,立刻反应了过来。  汉初,曾有一个国策,名曰:陵邑之制。  自汉高祖至汉元帝,历代汉帝,持之以恒的在即位之初就开始给自己修陵。  同时借着修陵,将天下豪强、富户强制迁徙到陵邑。  以此强本弱末,同时扫清地方势力,避免地方豪强坐大。  在这个政策下,汉初的天下郡国无豪强可以左右地方,更没有那种可以阡陌连野的大地主!  因为,这种人有一个算一个都会被强制迁到关中帝陵。  赵煦却继续说道:“而朕今之制,采其长而去其短。”  “以义诱之,用教化招徕,以德感召……”  “且无强制,一切自愿……”  “可谓无汉之弊,却得汉之利!”  “如此,长此以往,天下太平可期!”  赵煦这就是在忽悠范纯仁,以及现在在他面前的这些经筵官了。  道理很简单——如今距西汉,已过千年。  时移世易,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和生产力都已经完全不同。  生搬硬套西汉的政策,等于缘木求鱼,也是刻舟求剑。  真要那么去做,最后搞不好,落得一地鸡毛。  所以,赵煦只是在找借口来掩饰他真正要做的事情。  但,经筵官们听完后,却都高兴起来,纷纷称贺。  特别是程颐、苏辙这样复古思想入脑的士大夫们,脸上的喜色,溢于言表。  而,随着时间推移。  靖安坊方面的捷报,继续传来。  到中午时分,贾种民就亲自回来报捷:“陛下,臣幸不辱命‘汴京学府’一期全部两百二十五套宅子,皆已售空……相关契书,也都签押完毕……有关款项,当在未来一月,陆续送入封桩库!”  赵煦听着,含笑点头。  左右官员、大臣,则都是咽了咽口水。  两百二十五套宅子,全部卖光了?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