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东来到林强家时,已经很晚了,幸好林家众人还没有睡,林强和李素英在外屋接待了这位忙的焦头烂额的高中生。这里是东屋的外间,是林跃进的房间,但因为他在新疆当兵,所以现在空着,就临时做了客厅和餐厅。
听完赵兴东的汇报,知道油已经运到了县城,李素英对他办事速度之快很是感慨,而林强则笑眯眯的点着头没说话。
赵兴东汇报后,问道:“姨,那县委的同志,什么时候来领油?俺也要看一下领油的票到底是啥样子,省的出错。”
“你这孩子,还真和平时不一样了,咋变成急脾气了?”李素英笑着说道,不过这显然是在打趣赵兴东,她不等赵兴东回答,又说道:“领导们同意咱们的计划,明天一上班,姨就去印票,然后再盖章,要是一切顺利,下午油票就能发到大家手里,后天就应该有人去领了。兴东,你卖油那个摊位,最好挂个牌子,这样方便大家找。还有卫生要搞好,县委的同志和家属们,都比一般群众讲究卫生。再有打油的时候,分量要足,不能缺斤少两。还有别忘了,服务态度要好,不能发生冲突……”
啰嗦了半天,李素英才停止叨叨,看了看林强,不知道他还有什么补充没有。林强见妻子嘱咐的细致,赵兴东也认真听了,具体操作方面实在没什么说的了,就想着把昨天周鼎天,从地区带来的文件精神传达一下,因为地区文件里,涉及到了投机倒把。
林强不想打击正对做生意热情十足的赵兴东,也不认为打击投机倒把的行动能持续多久,更关键的是林强没有对商人的偏见,他是个爱思考、有自我见解的人,也是一个有强烈危机感的中国人。
林强刚成年的时候就赶上了抗美援朝,在朝鲜他不仅仅感受的是异国风情和北国风光,更感受了战争的残酷,感受了帝国主义的猛烈炮火,也感受了无产阶级的无情。他是十六岁参的军,那时他哪里懂政治,只知道参加解放军光荣,就稀里糊涂参了军。结果他参加的部队,前身是在解放战争中起义投诚过来的国民党军队,虽然也是解放军,但不属于嫡系。
在朝鲜战场上,部队是哪个体系的很重要,如果属于一野和四野的老部队出身,那是最受青睐的,补给优先供应,伤员优先撤离,消耗战很少参与……
但如果属于是被二野和三野改编过来的前国民党部队,那就是最不受待见的军队,除了去送死的时候优先,其他全部靠后,可怜的林强就属于这个序列。一些有清晰头脑的,投诚过来的前国民党军官,在被当做炮灰时、在处于绝境时,曾经对林强抱怨过无产阶级的“无情”,这些话使懵懂少年震惊,并开始了思索。
当友军一次次见死不救,一次次救援来迟,一次次争功夺利之后,林强明白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真实,也使他懂得,人生就是一场战争!
经过帝国主义炮火的洗礼,林强知道了世界的广阔,知道了整日听见的宣传,是多么的滑稽,他不再相信听见的东西,甚至有时候也不相信看见的,他越来越相信经过严密思考的,又经过实践检验的东西。
在朝鲜战争结束后,林强坚决的选择了复员,他不认为在这样一支,被宣扬成无敌的军队中,自己有什么前途,他见到了太多的失望,他想换个环境,在另外一片天地中闯一闯。
可回到家乡工作之后,他被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搞糊涂了,他被一次又一次的政策反复搞糊涂了,他渐渐的沉寂下来,让自己陷入了思考,并在*中当了十年的逍遥派,他不屑于争权夺利,因为即便有了权力,他也看不到出路在哪里。终于在1976年,一代伟人去世了,林强也四十岁了,他觉得该变天了,他不想让人生中,最具能量的中年阶段白白虚度,他想干点什么,为自己也为国家,于是他表现积极起来,主动和领导接触起来。在遇到和他对心思的周鼎天之后,被迅速提拔了起来……
常年的冷静思考和这一年来与周鼎天的接触,使林强的眼界、思路上升了几个层面。在他的知识构造里,国家就像是一棵大树,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没有根不行,但根只能在地下。而工业作为第二产业就像是大树的树干,是一棵树的脊梁,树木的优劣,主要看的就是树干。那么商业作为第三产业就是大树的枝叶,一棵树的繁茂,靠的是枝叶。
根汲取水分和营养,供养着大树;树干承上启下,支撑着大树的屹立;枝叶通过光合作用,为大树提供能量,让大树更加繁荣。一棵令人瞩目的苍天大树,靠的是根、干、叶三者完美的结合;而一个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农、工、商三大产业共同的支撑。
林强觉得,*后的中国,农业根基不稳,工业基础薄弱,商业更是一片萧条。就像是是一棵,根部脆弱,树干瘦小,而枝叶早已凋零败落。要想改造中国这棵树,必须先让根部坚韧起来,要先从农村下手;然后要让这棵树的枝干迅速成长,也就是工业发展必须跟上,否则在这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国永远都是一棵小型乔木;而中国要想成为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一定要大力搞好商业,叶子多罩住的地方才会多。
由于有这样的认识,所以林强对商业的重视,对商人的认同是和多数无知的群众、少数被洗了脑的所谓精英、以及别有用心的人渣不同,他觉得商人是一个国家必不可缺少的职业,应该受到尊敬与保护,他对投机倒把这个词感到可笑和无奈,他认为在将来的变革中,商人应该会脱颖而出,受到大众的瞩目,因为社会太缺少这种人了。
所以他支持赵兴东经商,不仅是为赵兴东将来不回农村种地考虑,毕竟他觉得赵兴东是个人才,起了惜才之心;更是为考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这是很有趣的事情,看到一个很有前途的事业,但也有很大风险,人们自己往往不会去尝试,也不会让亲人去尝试,而是通常会鼓励自己欣赏的人去尝试。因此,林强愿意支持、保护赵兴东,这既是爱才、又是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