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廖溪年答应了和她的合作。
只是他的要求有一些苛刻,至少要预付货物全款的百分之50才行。
初见月知道生意归生意,感情归感情。可是在集市采购了一些物品,她兜里现在剩下不到900块钱了。
那么相当于她要是付了药材的百分之50后,自己兜里就剩不下多少钱了。
初见月本身还计划着去一趟市里,看看有无无纺布厂家,假设没有还要去一趟上海才行。
只是没想到,出师未捷身先死
初见月有些沮丧的把头闷在了被子里面。
就在她懊恼的时候,脑子突然一下子回忆起小时候的一件事。x33
大概很小的时候,偶然听父母说起,自己隔壁的一个叔叔原本家境困难,为了闯一条路出来,也不甘愿一辈子在农村。
于是跑到大城市里面准备创业,也是没有多余资金的前提下,空有头脑和抱负。
后来据说,恰好八十年代,农村信用社鼓励个体户向信用社借贷,那个叔叔就跑去借了一笔钱才开始创业的。
后来等他衣锦还乡时,大家都忍不住唏嘘。觉得他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的,除了有运气成分在,也需要相应的胆魄。
在别人都不懂什么是借贷,甚至不敢尝试的时候,他已经借了钱赚了第一桶金。
关键当时的农村信用社和现在跟银行借贷不一样的是,完全不设任何门槛。
据说只要有两个个体户相互担保即可,借贷的钱就可以随时发放。
想到这里,初见月眼睛里面又放起了光。
只是另外一个个体户找谁好呢?总不能找廖溪年吧。
初见月心里面第一个否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