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万年大明 > 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疆的定位和藩王的

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疆的定位和藩王的

“新疆应该给一个新的定位,对于海外行省的建立也是应该拿上日程了。大明对他们最大的控制力就是四海舰队。虽然开拓团是由四海主导的。但是四海本身有皇家产业的背景。如果这海外行省的设立能冠以皇家的名头,这就能让四海很好的管控了。皇家海外行省新疆布政使司辖下北新疆布政使司和南新疆布政使司。至于这条运河需要单独划归皇家新疆地峡布政使司管理,由燕王府直辖管理。运河两边个一千里的区域作为缓冲地带。这样的话运河的开挖是需要燕王府出资,单独设立一个皇家海外营建厂进行施工作业。未来新疆的所有布政使司辖下的设施都有其进行营建。另外,这条运河是需要专门设立一个机构进行收费运营的。包括四海舰队进出都需要另外收费。这种方式未来可以推广到全大明的所有公共设施的建设。目前大名境内有注册的营建厂一百六十多家,其中前十的不是有燕王府的背景就是有四海商社的背景。”张辅补充道,一边说一边看向世子和自己的便宜老弟。

“父王,我和璟官儿讨论过这个问题。南北新疆的面积太大。如果只封一个藩王有点太过。新疆未来的定位,是大明的粮食和矿藏输入的重要基地。按照现在大明藩王的封地政策整个新疆可以分封几百个藩王。但是未来怎么办?哪怕我们把能占的地方都占了,随着时间慢慢的延续。终有一天藩王会没地方做封国的。大明的藩王政策需要改革,新疆现在就要做好定位。否则未来就会尾掉不大。虽然这个我来说会感觉很薄情。但是他不肯说,只能我做这个恶人了。”朱高炽直接把大明璟卖了。大家听到这段都看向了大明璟。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我谢谢世子的开诚布公。这部分我的确不止一次的跟世子聊过。我还跟父王提过这部分。看似好像目前无法解决。但是,我们还是要面对的,不能因为地盘大了就把这件事情放下。南下是早晚的事情,当父王坐到那个位置上以后。父王就面临着建文帝同样的窘迫。要不要动?怎么动?虽然说这个话题和新疆貌似不搭界。我却认为这基本上是一个问题。新疆到手基本上是十拿九稳的了。南部新疆已经没有什么大的部落了。也没有向北部新疆那么多的人口。这点很重要。罗娑斯中间有大量的戈壁沙漠,几乎占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的面积是荒原和贫瘠的山脉组成。要不是因为矿藏,这地方用作流放还是不错的。但是新疆就不一样了。土地肥沃,地势平缓水流丰富。是个好地方。按照现在接近一个亿的人口未来成为一个强盛的行省是必然的。所以新疆必须要实现做好社会阶层!我们不能像元蒙一样简单粗暴的用汉、蒙、色目人、南人四类人来保障统治者的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个人的建议是大明人是新疆的公民拥有完全的政治权利。而原住民需要稀释。人口太多,建议大量的招募年轻原住民参加开拓团去往苏门答腊和爪哇和罗娑斯。原住民女人嫁给公民五年后就自动拥有了公民的权利。原住民只要考取功名或者参军得到功勋也可以自动获得公民身份。所有的官员任命都从公民中选拔。新疆最终会是大明文化滋养起来的政治经济体系。另外新疆要有一批贵族!从开拓团的有功之臣中遴选。除了王爵都可以授予。而且可以赐予他们一些部落的管辖权。同时要加强在原住民中的大明忠诚度的宣传。这点政宣司做的很好。希望能得到应有的赏赐。”大明璟是知道怎么转移话题的。巴拉巴拉说了好多,总算把大家的注意力分散掉了。

“我倒是对仲玉这部分建议非常赞同。藩王制度按照仲玉说的从某种程度上是开历史的倒车。既然如此就一劳永逸的结局它。我看推恩令就不错。以燕军目前的威慑力我看不出谁敢来个八王之乱。另外皇族的权利需要限制,否则皇族这个身份会吸引很多居心叵测的小人。这需要政务司给出一个完善的方案来。这件事情世子还是回避一下吧。辛苦文弼了。至于对藩王的推恩令如何实施只能请道衍法师辛苦一下啦。”说完在位置上向道衍行礼。道衍法师赶紧起身回礼。

“微臣领命!”张辅行礼。

“至于新疆的求请开通运河就这样通过了。布政使司要按照新疆的预算请求来指定一个预算。这方面最好多听听璟官儿的意见。这方面他是强项。郭资要把这个事情尽快的落实。至于新疆的贵族体系金忠先出一个方案吧。我希望最晚一旬以后我能看到这些事情的进展了。”大明璟突然有种后世在公司里面面对董事长分派工作的感觉。

“我估计,新疆那里已经开始基础施工了。反正开河么,先挖起来总是没错的。那里适合开河的也就这么几个地方。最后还不是听他们说了算。我看了他们的预算基本上比我预测的多了三成。这三成应该是让我们砍的。叶大都督在这方面还是相当有心得的。”张辅一面吐槽一面笑着说道。

“还是燕王识人啊!当初那么多候选人,王爷就选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同知。没想到现在也是一方大员了啊。”金忠这个马屁拍的不着痕迹相当的高明。

“这我就要为世子说句话了,这叶子方当年可是政宣司出来的嘛。”郭资到底是老文官出身,这记马屁拍的两父子都舒舒服服的。大明璟低头不语,这时候他可不想一起拍马屁。张辅和张玉父子和老神在在的端坐在那里看着手中的资料好像没听见一样。

“哈哈哈哈,我发现燕王府的风格从洪武二十八年世子册封以后就开始变化了。现在真的有点我们北地自己的风格了。政务的决策还是不能假手于一人啊。父皇虽然英明如斯,但是当年也是做了很多问题颇大的决策。这点我认为不能避讳,错就是错。尽快的拨乱反正才是正理。那么多事情我和熙官如果两个人一拍脑袋下决策一定会有疏漏。所以现在也好未来也好都要辛苦各位费心公务了。”燕王起身向大家行礼。这下在场所有人都赶紧起身给燕王回礼。燕王是已经熟谙并很享受这种权力既集中又分散的现状了。说是权力集中,毕竟所有的大事情都需要和他通气才能拍板。分散呢,很多他觉得头疼的决策可以让手下做好方案以后大家讨论来实施。整个过程都需要皇权的参与,又不会像他的老爹洪武大帝那么事事都要亲力亲为,那么的辛苦。

这是大明璟的阳谋。在永乐帝上位政务司升格成为政务院,世子亲自单人政务总理。而永乐帝百年后,朱高炽上线。这时候政务院总理就会是下一任太子来担任。也就是说,太子会在这个位置上参与国家的治理,不断的通过这种方式成长起来。一开始在刚刚担任政务院总理的时候,太子需要听从智囊团的建议来进行政令的发布。知道皇帝和政务院智囊团认可太子治理的能力。如果太子的能力有问题就一直会在智囊团的干预下发布政令。这是对皇权的限制,不能让一个没有能力的人在这个位置上发布出一些具有破坏力的政令。政务院虽然有太子担任总理,但是他也不是一手遮天的。政务院中有六个宰相分别执掌六部的事务。首相的权力比总理大。总理是总管行政的。首相要对军事和经济、民生等各方面做协调进行有效管理。

因为传讯器的存在,各级的情况都会按照每旬汇报一次的节奏进行汇总。随着大明所辖地域的越来越大很多事情开始必须要有所改观才能有效的进行管理。派遣官员是必须的,大明文教的推广是第一位的。要在体系里面做公务员,必须懂的大明官话和会写汉字。只是最近的条件,接下来还要对大明的各种经典熟悉。从某种程度上说,考取科举是唯一的途径。当然对他们的考核比对大明士子的标准要低一点。毕竟不是母语么。目前倭国和朝鲜的上层不会说洪武正韵是会被人看不起的。连幕府的大奥内懂洪武正韵那是会有很大优势的。因为大明女性基本不可能去给他们做小的。他们当然也想求娶大明的皇族贵女,可是也要咱们答应呀。大明这方面做的是历朝历代最硬气的,不割地,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当然这是后人总结而成的。原话是永乐十二年,朱棣第二次御驾亲征蒙古后班师回朝于北京时如是说:“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这句话其实是相当于为明朝定下了国策,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后世口中的“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M.( )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