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正文卷第106章:治不了东胡还治不了你?大殿之中,立时响起了一片喝斥之声,灯火都更旺盛了。 遭遇大败? 你是真敢想啊! 陛下打东胡南军没有大败,打普六茹部水师也没有大败。 只是粮草短缺,就要大败了? 嘶. 好像还真是。 皇帝再怎么英勇善战,总不能带着一群饿着肚子的将士打仗,还能打赢吧? 但纵然是真有这种可能,也只会让群臣更加义愤填膺。 要是朝堂上都是汉臣,那他们肯定会理智对待,也会上书谏言,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如今朝堂上还有东胡使节。 当着敌人的面,该怎么站队,怎么一致对外,怎么舔皇帝,这群人心里可太清楚了。 而在群臣的痛骂之中,虞让却是不为所动。 就像当年普六茹部汗王派人来征辟他时一样,整个人站的笔直,仍然是一幅出淤泥而不染的姿态,将周遭斥责视若罔闻。 和群臣的吵闹不同,刘恪也是平静异常。 上朝之前的小议中,箫元常就已经点出了这个问题,琼州确实粮草不足。 既然都没得吃了,军心不稳,大败一场也是正常。 不过他的语气还是相当严肃,责问了虞让一句: “朕不管你出使的目的是什么,但仅靠这样的虚言恫吓危言耸听,只怕是适得其反哪!” “危言耸听?” 虞让未有退步,昂着脑袋,继续道: “陛下,请恕下臣直言,岳少谦在高州,攻取康海一郡。” “固然有所斩获,可不说更进一步,整个高州,能否攻得下,便是固守,又真的能守住吗?” “下臣只想问一句,三军粮草,还能支撑多少时日?” “一旦粮草断绝,陛下拿什么填饱将士们的肚子?” “去年雨水丰足,粮产颇多,百姓家中应有余粮,世家大族之中,也多有存粮。” “只是以陛下仁德,会强行取用吗?” 这个吧,还真不一定,这不是有贾无忌呢,真有必要的话就去找世家借一点,大不了不还就是。 虞让三言两语,便点出了问题的关键之处。 东胡人刚起兵时,为了解决粮草问题,靠的是抢。 打一个地方抢一个地方,管你百姓怎么样,将士们吃饱,调兵遣将不会受粮草困扰就行。 至于后来减少了劫掠,是因为东胡人打下的地盘已经够大了,前期也杀得抢的足够多了,粮草能够勉强供应得过来。 而汉军则不同。 大汉是天下正统,北伐属于收复失地,不可能和蛮子干一样的事。 朝廷更是要收拢人心,不开仓放粮救济被战乱波及的百姓,都显得有些抠门,更别说从民间强行征取粮草,来充盈库府了。 那么伱既然要行正道,就注定了北伐战事,必然会受到粮草供应的制约。 粮食,不可能凭空生出来,要一年一年慢慢长! 虞让就站在那里,仿佛巍然大树,不受风吹雨打所动摇,只是悠悠地道: “当前陛下所处的窘境,不但下臣看得明白,东胡之中的那些有识之士,只怕也看得很明白,就等着大汉彻底断粮。” “只有战意,只有民心,陛下又要要多久,才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北伐过程中,不仅要攻城略地,还要防备东胡的反攻。” “粮草更是年年吃紧,倘若遇上了灾年,朝廷又无存粮救济,民困而兵乏,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陛下该如何扭转局势?” 这一番话,更是再度将群臣心里的危机感,拉升了一个层次。 一州之地,能供应大军已经很吃力了,根本没有任何抗灾能力。 纵然算上不稳定的夷州,也不可能靠着两州的存粮,来灵活调度,从而渡过灾情。 而要是在灾情之中,东胡人同时发兵来攻,落井下石,那时候大汉靠什么打? 兴许能靠着水师之利,再南迁一次,反正抵抗挣扎,是真的做不到。 “我部汗王不愿意看到陛下如此,所以这才有了下臣的这一趟远行,还望陛下明察。” 虞让这番话,说的就像是为了大汉好一样,普六茹部是专门为了帮助大汉而来似的。 这让殿中绝大部分文武勃然大怒。 天朝上邦,岂能由你如此羞辱? 于是再度破口大骂。 像廉汉升这种脾气爆一点的,更是骂骂咧咧的,想上去来一个大巴掌,只是碍于对方的使节、名士身份,终究还是被陈伏甲带人一起拉住了。 而典褚这种脾气又爆又拉不住的,也是被刘恪一个眼神示意,忍了下来。 不过即便没动手,嘴上还是可以多动一动的。 大殿之内,顿时闹哄哄的,一片乱象。 而虞让仍旧清高,仍旧了不起,斜睨殿中文武,丝毫不为所动。 再怎么骂,这都是避不开的问题。 他脸上虽然没有任何看不起他人的表情,但就这么有恃无恐的一站,一副超然世外的模样。 偏偏就是让人觉得他高人一等,恨得牙痒痒。 “好了,诸位同僚都安静些,陛下还未发话,你们冲着使节嚷嚷,难道靠着嗓门大,就能凭空变出粮食吗?” 箫元常待群臣吵了一阵后,拱手出列,安抚着群臣。 因为有上朝前的小议,他还算沉得住气。 只要不动兵戈,以琼州一年三熟的地利在,让他来治理,只要不遭灾,好生休养个三五年,大力扩展海贸,粮草还是足够支持大汉北伐的。 群臣立时便不再争执,而是多看了箫元常几眼。 凭空变出粮草,这活儿别人干不了,但你箫元常指不定真能行。 当日东胡南军驻扎在城外,断绝粮道,而禁军困守城中,城中粮草不足月,硬生生让你撑了四十天。 按理来说,就大汉这么个打了一仗紧接着就是下一仗,中途还扩过一次军的打法,粮草早就告急了。 现在撑到快入秋了,问题才显现出来,不是你箫元常凭空变了粮食出来,还能咋的? “好了,诸卿都安静些。” 上首的刘恪突然大笑:“半年前,哪个不是在说我大汉已是败亡之相,下一刻就会亡国?” “这东胡使节只是说大败一场,就已是夸赞了啊!” “真不愧是天下名士,嘴中尽是良言!” 群臣登时一愣,随即喜笑颜开。 连带着刚才因为缺粮问题,所带来的心中烦扰苦闷,也散去了不少。 是啊,半年前大汉的问题,可不仅仅是因为缺粮,可能会打败仗,遭到灾情后,可能会无以为继。 而是皇帝跳了海,朝中有权臣,外部有大军,随时有可能亡国啊! 虞让也是心中一沉,一直淡然的面容上隐隐多出了几分情绪变化。 明明是大败之言,偏偏让人听着像夸赞。 汉帝的话术,果然骇人,难怪汉军征战时个个士气如虹。 可他也不得不承认,半年前大汉所处绝境,以当时形势,何止比缺粮严峻数倍? 谁知道仅仅半年过去,便已无人再提及亡国一词。 竟然连势在灭国的东胡一方,都默认一场大败,才是大汉最差的结果。 甚至普六茹部这边都派遣了使节前来交涉。 就在那一场大火前,东胡诈欺言和,也都只是书信一封,哪值得特意派遣使节,慎重对待? 刘恪见文武都定了心,继续道: “但这粮草短缺,也必须正视,正如虞让所说,大汉现在的确面临着断粮之危。” “朕也正在忧心此事,可如果你虞让来此,仅仅只凭着一张嘴,空口白牙指出问题所在,而不是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