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都是古文,所以虽然信息不少,但其实占用的篇幅并不多。
五文钱一张,对于这京城的人来说,倒也不算贵。
其中的内容,让刘伯温很是好奇。
上面写的都是大明的国事,但叙述的方式,全都是夸赞大明的好。
简单的说,就是各种拍马屁。
再结合管家的言论,刘伯温立刻就推断出,这是朱元璋点头同意的事。
即便都是夸大明的,但没有朱元璋的许可,应天府内这种控制言论的东西,也是不可能出现的。
民报看着只是一张写满大明国师的纸张,但却能有效的控制整个大明的言论导向。
很多事,不说,百姓是真的不知道的。
怎么说,也是一门学问。
“能想到这民报的人,一定是大才之人!”
刘伯温感慨道。
身为朱元璋的刘子房,他深知言论的威力。
两军交战,散布谣言便是常用的战法。
这民报,已然把这种方式变成了日常。
只要坚持不懈的执行下去,在百姓的心中,大明的形象会不断的提升。
当然了,也得是让百姓的生活过得好起来。
言论和实际,得齐头并进。
管家在一旁道:“老爷,这民报依我看用处不大。”
嗯?
刘伯温看向管家,面露异色。
这管家跟了他也有一年多快两年的时间了,虽说算不上多聪明,但也不是笨人。
这突然开口,肯定不是空穴来风。
“说说看,怎么用处不大。”
刘伯温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朝着管家问道。
管家说道:“老爷,这民报虽好,但也就读书人买的多,五文钱不多,但寻常百姓光顾的很少,要知道什么事,还不如直接去城门口看告示呢。”
管家的想法,简单朴素,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刘伯温点点头道:“没错,要花钱的东西,对于百姓来说,还是太奢侈了。”
“不过,你想过没有,那些读书人看了之后,会不会讨论呢?”
“百姓虽然没花钱,但总还是能听到的,这就足够了。”
“至于城门口的告示,那里并不适合张贴民报上的内容。”
信息的传播,文字是一个途径,口耳相传也是一个途径。
刘伯温想的还是比较深刻的。
“老爷说的是,但这也就仅限在京城内,出了京城就没了,想不通为什么要搞这个。”
管家微微躬身说道。
刘伯温笑道:“你怎么知道,这民报就只会局限在京城之中呢?”
这话一出口,管家明显愣了一下。
“老爷,这出了京城,就算是军报那也得是快马加鞭才能传到,这区区一个民报,犯不上吧。”
管家一脸不相信的说道。
刘伯温只是笑笑道:“区区民报,你看的太浅了,等着吧。”
解释再多,不如看最后的结果。
管家点点,也没继续多问。
刘伯温继续看着民报,想要从中读取一些信息。
这东西蕴含的信息,还是相当多的。
刘伯温想都不用想,民报在发出去之前,肯定给朱元璋看过了。
征得了朱元璋同意才能发出的信息,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态度。
“老爷,宋承旨到了。”
此时,管家的声音响起。
宋濂来了!
听到这声音,刘伯温当即放下了手里的民报,摘下了眼镜,起身正欲迎接。
“伯温,不好意思,冒昧打扰了。”
宋濂快步走来,一脸笑呵呵。
刘伯温立刻道:“我这府里常年没什么人来,你能来,我很高兴。”
自从请辞之后,刘伯温的门前那可真是门可罗雀。
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态度,直接反应在了朝中群臣对刘伯温的态度上。
不过宋濂倒是个例外。
他是个纯粹的文人,即便现在已经是翰林院承旨了,也依旧如此。
“哈哈,既然伯温你这么说了,那我今天得留下来吃饭了。”
宋濂哈哈笑道。
刘伯温立刻道:“一定的!”
说话间,刘伯温便朝管家使了个眼色,管家会意,立刻去准备晚宴了。
“景濂啊,你来找我何事?”
刘伯温朝着宋濂问道。
宋濂看向刘伯温道:“伯温,你这话说的,我没事就不能来找你吗?”
刘伯温笑着摇头道:“景濂,想要骗我可不容易。”
“果然,什么都瞒不过去刘伯温!”
宋濂点点头道:“陛下命我修撰《祖训论》,有些地方,实在是把握不准,所以特来讨教。”
《祖训录》的事情,那也是翰林院的一个重要事项。
“都是什么地方有问题,我来看看。”
刘伯温也没推脱,直接说道。
“那我先谢过伯温了。”
宋濂说着,便从怀中取出一份文稿递给了刘伯温。
刘伯温接过文稿,顺势拿起了手边的眼镜一戴。
这可让一旁的宋濂疑惑住了。
刚才他就看到了刘伯温放在桌上的眼镜,但并不知道是怎么用的。
这会看到刘伯温直接戴到了眼前,那也是忍不住好奇道:“伯温,你这戴的是何物啊?”
刘伯温笑道:“此物名为眼镜,乃是苏先生送给我的,可以让我看的清楚些,十分的好用。”
眼镜!
苏璟!
看的清楚!
这三个关键信息瞬间就被宋濂补充到了。
“眼镜?还有如此神奇之物吗?我也看的不清楚,不知我能不能用啊?”
宋濂朝着刘伯温问道。
看东西模糊不清楚这个问题,是大部分读书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读书人的通病。
不管是近视眼还是老花眼,反正都叫看不清楚。
刘伯温摇头道:“我的眼镜你还真用不了,这东西得找苏先生,让他亲自找到适配的镜片,如此才能制作出适合你的眼镜。”
刘伯温这一解释,宋濂那是更加的好奇了。
只能找苏璟才能配的眼镜,肯定是好东西!
只是他也清楚,现在的苏璟,不是他想见就能见到的。
这眼镜,自己也只有羡慕的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