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大爷淡淡说道,“到那儿之后,有啥话该说就说,不用怕。不行,我再去。”
钱亦文刚要搭话,大爷突然喊道:“停停停,靠边!”
钱亦文一边向路边停车,一边看到,路边有挺多的小摊,就着地儿,摆放着很多好看的小灯笼。
虽然都是手工做的,但看起来很是精致。
大爷缓步下车,那些小摊的摊主一见从轿车上下来这么一位,当时都来了精神。
那小手摆得就跟电风扇上的扇叶子一样,都看不清个数儿了。
大爷左右看了看,径直走到一个老汉的小摊跟前,蹲身拿起一只灯笼来。
说实话,和左右两边卖的灯笼比起来,老汉的灯笼有点差着形象,就如他的一身破棉袄破棉裤一样。
“多少钱一个呀?”大爷问道。
“一块钱仨!”老头一边左右看了看,一边说道,“大兄弟,实惠着呢。”
大爷抬头看了他一眼:“有点贵呀!你这一张大红纸,能糊七八个吧?”
“大兄弟,材料倒没多少钱,但这玩意儿费工啊,年年我们老两口子从八月节就开始劈箭杆子(高粱杆儿)……”
大爷瞅了老汉一眼:“你今年多大岁数啊?”
“五十八了。”
“那你得叫我一声大哥了……”
“啊?”老汉略有些惊讶。
大爷掏出一块钱,递了过去。
钱亦文拿了三个灯笼,放进了后备箱。
“小伙子,送你一盒洋火……”老汉乐颠颠地追过来,递上了一盒呼兰火柴。
坐回车里,钱亦文嘿嘿笑道:“大爷,让人家给黑啦……”
大爷瞅了一眼钱亦文:“咋说呢?”
“旁边的,我眼瞅着人家卖一块钱四个,糊的还好。你这一块钱三个,还不赶人家那个好看。”
大爷盯着他问道:“挺大个岁数,你看那手冻得……不容易。我问问你,你哪儿差那两毛五分钱?”
钱亦文笑了笑,没敢多说话。
大爷的数落,还没完:“再说,我问你,咱们家就三块坟,你买四个干啥?”
“大爷,你忘了庙上还得送一个了吧?”
“哎呀!”大爷一拍脑门,“咋把这事儿给忘了呢……”
“那要不咱再回去?”
大爷一拐棍杵在了钱亦文的肩膀头子上:“为了一个灯笼,再跑回去二十里?你那汽油,就那么不值钱吗?”
寻思了一下,说道:“家里那么多人呢,再糊一个,能费啥事儿……”
……
三合堡大队部里,没见着徐支书。
年轻的葛会计见了钱亦文,忙上前打着招呼:“钱哥,徐书记留话了,让我告诉你,他们都在李叔的供销社呢。”
一边往供销社赶,钱亦文一边想:怎么跑那儿去了呢?是李得富的争取,还是徐支书的放弃?
两者兼而有之吧。
把这事儿从大队部挪出去,避免了村上给钱亦文站台的嫌疑;
放到供销社,可以拉近李得富和钱亦文的距离……
一举两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