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夫……”耿秋凤对钱亦文说道,“反正就是在春城开店,比在吉春用钱要多。”
钱亦文盯着柜台上的空罐头瓶子,淡淡说道:“没事,也用不了几瓶罐头钱。”
“哎呀!”耿秋凤气得直跺脚,“哪有干大事儿这么小气的!一瓶罐头还磨叨起没完了。一会儿走,给你搬一箱!”
“我看行……”
“说点正经事儿,你老跑偏。”一旁,英子说道:“要是咱真支持他俩这么干,咱们可都得上点心。别到时候再有个闪失,这几个老头儿老太太得埋怨死你。”
钱亦文笑了笑,没言语。
虽然,他对零售那套东西不是很在行,但背着俩大旅行袋子往回带光盘、墨镜的人,后来都能成为富翁,你说这个年代的钱得有多好挣?
如果不是有极大的把握,他敢这么大包大揽让人家把铁饭碗先扣在那儿吗?
要真是这点事儿都整不明白,那他这两辈子,是不是就白活了?
钱亦文对英子说道:“初六下午,咱就回春城,你借着拜年的机会就给他俩问问,刘嘉良两口子知道的,肯定比咱们多得多。”
英子说道:“嗯,正好年前咱们回来的时候,刘嘉良还打电话告诉我了,说是年后早点给他打电话,定一下补货的事儿。”
耿秋凤在一旁听了一会儿,问道:“姐,你们家公司这些事儿,都你管哪?”
还没等英子回答,钱亦文抢着说道:“啊,都她管。”
耿秋凤点了点头,瞄了一眼董树果,心想:这模式挺好的。
想了想,又回头问钱亦文:“那姐夫你管啥呀?”
“我管她……”
……
年初六。
老耿头儿一大家子人,再加上老董家一家三口,把老耿家的三间房子挤得满满的。
董树果去接四凤子下班这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家人开了个紧急会议。
会议上,老耿头儿传达了“坚决制止耿秋凤同志下海”的会议精神:“你们几个当姐姐的,待会儿都劝上几句儿,可千万不能让她干这荒唐事儿。
“守着安安稳稳的日子不过,非要去做什么买卖。”
几个姐姐也纷纷表态。
大姐说道:“两口子都是铁饭碗,董叔也拿一份工资,这日子就算是拿到我们吉春县里去,也都说得过去了。我这一家子五六口人,就我们俩上班,还有一个是合同工……”
言语中,透露出了对妹妹未来幸福生活的羡慕。
老董头儿就婚礼日程做出了具体规划:“亲家,我看过了十五,咱俩得赶紧去县里,把房子给他们定下来。钱往出一拿,就省得他们俩心像长草似的,老惦记着了。”
众人商量完毕,董树果和耿秋凤也回来了。
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起,开始吃饭。
人多,烫了一铅壶的酒,没够轮一圈。
董树果颇有眼力见儿地去烫酒的时候,老耿头儿说话了:“亲家,买房子的钱,准备咋样了?我跟那头儿可说好了,过了元宵节咱就去把房子买了吧。”
老头儿一边说,一边瞄了一眼老闺女。
耿秋凤一抬头,看见老爹在看她,当即放下了筷子。
对老爹说道:“爸,我看就别等过了十五了,明天你俩就去吧,别再去晚了,让别人买去了,还得再另找。”
“啊?”老耿头差点惊掉了下巴!
这是咋回事儿?这话由她来说,不合理呀!
“爸……”耿秋凤又接着说道,“我让树果去问民政的小李了,他说他们初七就上班了,我俩明天就去领证。”
这话一说出来,一桌子的人,都石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