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儿闻了一会儿,放下酒坛说道:“换的这口井,看来也不错呀!味道不减当年。”
“当年,这酒可是起了不小的作用啊……”老头幽幽然说道,“连我们上上一任的老大都喝过呢。他来贵国访问时,还曾和贵国……”
老头儿说着说着,激动起来,一指那块展板:“你看,你这不都写着吗,哪用得着我来说。”
钱亦文说道:“松井先生,您是也想着带点回去吗?”
“不不不!”老头儿摆手说道,“带,我是要带些回去的,但我想……如果你不介意,我想把老边烧锅引入本土,你看我们是不是可以深入谈一谈?”
老头儿的话,说得很诚恳。
钱亦文想,有钱不赚王八蛋,看媳妇儿刚才在价签上划拉那一下子,好像还能大赚。
更关键的是,这还是赚松井先生的外汇……
当下,热情地说道:“松井先生,谈合作,当然我们是欢迎的。您要是能接受我们的价格,那咱们现在就可以聊一聊。”
一边说,一边有意无意地瞄了一眼那边的价签。
“一十五块……”老头儿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轻声念叨着,“这是五斤吧?”
“老先生,开买卖不敢欺客,这是五斤的。”
“比市价要高啊……”老头低头琢磨着,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
钱亦文想了想说道:“老先生,开放以来,各种商品价格都放开了。原材料大涨,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只好也水涨船高,把价格向上浮动了一点点。
“而且,老先生一看就是懂酒之人。如果不是真材实料,也出不来这样的口感。
“再说,和那些大厂的酒比起来,咱们这价格是最亲民的了。”
扫了两眼两个老头儿,钱亦文又接着说道:“说句难听的,您别见怪……逛了三天了,您二位不是也两手空空吗?”
老头儿尴尬一笑:“确实!看得上的,没有合适的价格。我喝那个八块钱人民币一瓶的白瓶酒,好像也没品出什么滋味儿来。”
老头儿和另一人交流了一下眼神,嘀咕了几句后,回头说道:“好东西,不论价!咱们现在就深入聊聊吧!”
一旁的英子,松了一口气。
刚才,钱亦文没告诉她该改成多少,就匆匆回去了。
再三斟酌后,她觉得只有加上一个“1”才够合理。
数字太大,不现实。
对待国际友人,一定得友善,是不是?
那边,钱亦文又说话了:“老先生,不瞒您说,我们这个酒,目前的产量大半儿都用在了我们这款药酒上了。”
一边说,一边回头叫过一位口齿伶俐些的女员工:“小王,把咱们的鹿茸人参酒给老先生拿过来,顺便给老先生讲一讲。”
听完了介绍,老头儿微笑点头:“小伙子,挺会做生意的嘛。一个点儿都不放过呀!”
“哪里……好东西要大家分享嘛。”钱亦文笑道,“鹿茸人参酒您不了解,咱先不急着谈。等您回国时,我给您带上两箱,您回去慢慢品。”
钱亦文想,在这儿我就不送你了。
送你点,带回国去,愿意祸害谁祸害谁去……
什么松下井上渡边的,爱哪儿哪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