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重生1985,给妻儿幸福生活 > 第3章 首笔资金,六块九

第3章 首笔资金,六块九

英子张了张嘴,想说什么,终于没有开口。

买东西,不要钱吗?

那黏大米,听说比大米贵好几分钱呢。

而且没粮票,还更贵一些。

够一家人吃上两顿粽子的粳米,还不得小一块钱了?

本来,她是想让他带一块钱走的,但不确定是不是他的套路。

没敢开口。

看着钱亦文在鸡蛋糕上划好的印,英子叹了口气。

唉,一碗鸡蛋糕,五毛多钱,这就没了。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照这么吃,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吃了两口,在嘴里抿一抿钢勺,拿着碗走向外屋。

尽管她重新划好的印,已经给儿子留了一大半,但还是没舍得吃下去。

大人,怎么都是好过,孩子将就不得。

儿子还要等一会儿才醒,先放锅里熥一熥,串串热气。

揭开半扇木头锅盖,锅里腾腾冒出热气。

锅叉子上,坐着一个小搪瓷盆,里边有四个土豆。

看一眼碗柜下边的柳条筐,空了……

有米一锅,有柴一灶!

一共剩了六个土豆,他这是一锅都给烀了。

他就吃了两个土豆?这是干啥去了?

钱亦文怀里揣着两个土豆,拎起了一条麻袋,夹到二八大杠的后座上。

85年,即便是最开放的沿海,改革的春风都还没有吹满地。

这个塞北的山沟子里,才刚有那么一点风丝儿。

尽管有些地方,已经实行了部分放开,但物资还是处于紧缺状态。

大部分东西,包括经济,都还在“计划”中。

大家都没放开手脚,如果这个时候,先知先觉,走在大家前头,过上好日子是不愁的。x33

重生一回,他得给一家人安定的生活,毕竟欠下的太多了。

先把眼前的事儿,解决了再说。

山里的日子虽然清苦,但资源不缺。

镇上的供销社,一年到头都在收土特产、药材,这个他是知道的。

紧了紧黄胶鞋带,二八大杠往树上一锁,拎着麻袋钻进林子。

这些之前他不屑于干的活儿,现在必须得拿起来。

山里,什么地方长黄精,什么地方有重楼,升麻和苍术喜欢长在哪里,他是知道的。

英子的躲闪,他明白。

本来,他也是想要和英子说,要带上几毛钱出门的。

但又不忍让她担惊受怕,就没开这个口。

小半天下来,麻袋就装满了。

后世,他靠着药材发家,山里的黄精、重楼、桔梗、柴胡、玉竹、升麻、苍术……

这些东西,都是药方子里常用的,供销社常年收。

三合堡离平安镇二十里,驮上百十斤东西,不算载。

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

一路上,钱亦文暗自庆幸,卖粮卖土豆去赌,去还小卖部的酒帐,都没舍得这辆二八大杠。

现在,成了他的有力帮手。

“鲜货,玉竹,七分……柴胡,两毛五……桔梗,一毛七……葛根,九分……苦参,六分……”

供销社大院的公示板前,钱亦文念叨着。

“同志,重楼咱这不收吗?”他问管秤的大哥。

“重楼?啥玩意儿?没听说过。”

“啊……”钱亦文解释道,“就是七叶一枝花。”

大哥瞅了一眼他倒在地上的一堆东西,说道:“那玩意儿,没人要。”

钱亦文突然醒悟,这东西的价值,现在应该还没人知道。

他开始把一堆东西细分,然后一样一样地过秤。

“把土都抖落干净了,不然扣你秤。”管秤大哥在一边指点着。

“放心吧同志,保证不带土不带泥。”

四十二斤玉竹,两块九毛四;

三斤半柴胡,八毛七分五;

十五斤葛根,一块三毛五;

三斤六两桔梗,六毛;

十九斤苦参,一块一毛四。

六块九!

比预想的要好。

不枉手上磨的几个大水泡。( )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