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纷纷点头。
苏哲浅浅一笑,站起身来:“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x33
除了刘备、关羽和诸葛均,其余人都是一头雾水:诸葛亮是谁?
但刘备却暗笑。如果三个臭皮匠能顶个一代名相,那岂不是找一群臭皮匠就能成事?干嘛还要费劲三请诸葛亮
军师这洗人脑子的功夫,还真是六。
苏哲挠挠头,这嘴巴,果然比脑子快。
“呃我的意思是,大家一起动动脑,一定能想出好办法。”
众人大悟。
关羽第一个开口了:“如今既然缺粮,只有从别处购买粮草,先应急。”
陈瑀捻着胡须点点头,又摇摇头:
“整个淮南,人口众多,如何买得过来?而且这要花多少钱呐!”
陈登也沉重地点点头:“如今周边郡县的粮食相当昂贵,一石稻谷涨到了五千钱,而且存量也不多了。”
什么?!
众人吃惊不少。这是翻了二三十倍啊!
陈宫想起刘备满院子的金银财宝,突然也有点底气不足了。
如今看来,就算散尽袁术的家底,都不一定能把淮南这摊子事情摆平。
糜竺微微颔首,从怀中抽出一份清单,清单上列着地名和数字。
“我已经差人问过了,如今只有益州的粮食较为充分,粮价也基本稳定在三百到四百钱之间。在和苏先生赶来之前,我已经命人去买粮了。”
“如今已经先调了江夏和襄阳诸郡县的一部分存粮过来,应该三日后陆续可达。”
“这是从各县能调过来的数量,请元龙过目。”
众人眼睛都直了。
苏哲暗笑着又负手踱了几步。
富豪就是富豪,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在富豪那儿都不算问题。
陈登兴奋地接过那张薄薄的清单,边看边缓缓站了起来,望向糜竺:“子仲啊子仲,你真是大救星一个!”
刘备看向糜竺,眼中饱含浓浓的感激之情。子仲又一次主动伸手,帮助了自己。
糜竺也看向刘备,微微点头,眼中都是期许。
苏哲看了二人一眼,莞尔一笑,又缓缓踱起步来:
“粮食的问题可以解决,接下来该如何分配呢?”
陈瑀接话道:“按照惯例,可按人头配置口粮。”
陈登思索了半天:
“如此固然最为简便,朝廷也常如此发放,但各郡县却不乏有人冒领,甚至有人中饱私囊,形成贪腐之风。”
刘备心中也有此疑问。
陈宫思索了片刻,此刻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不如,我们请州民恢复城防和城内房屋修缮,以工来领口粮。”
糜竺一听,眼前一亮:
“公台此计真是妙啊!又修缮了城防,又让州民养活了自己。”
众人不由赞叹起来:“公台妙计!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苏哲不由停了下来。
聪明人就是聪明人,以工代赈这个法子,是在多少年后才推广开来的呀!
不过,这个法子好是好,只是最适合太平时期的灾年。
那时家家都有壮劳力,只是迫于天灾,有力没处使。
如果弄个以工代赈,完全没有问题。
可如今
正想到此处,张辽已经开口了:
“可是如今乱世,十家十不全,我们一路南下,见到了不少老弱病残,这些人无法出工,岂不等着饿死?”
苏哲再瞥了一眼陈宫。
陈宫胸有成竹,继续说道:“再在各郡县辅以粥铺,专供接济老弱病残的州民。”
这个方案一出,众人都交口称赞,再无意见。
陈宫微微侧目,看向苏哲。
苏哲给陈宫竖了一个大拇指:“公台多智,如今得见!”
然后又加了两句:“此次也刚好让州民修建一下水利设施,另外号召各郡县多养鸭子。”
陈宫不禁惊讶:“为何要多养鸭子?”
苏哲顿了一顿,看着陈宫和众人,一抹微笑爬上了他的嘴角:
“鸭子治蝗灾。”
陈登不免惊呼:“鸭子居然有这个用处!我们居然都不知道。”
众人也面面相觑。
刘备也是第一次听说,兴致一下子被调了起来。
苏哲暗笑,你们怎么可能知道呢?这也是几百年后人们才摸索出的法子。
陈瑀疑惑地捋捋胡子:
“那鸭子是靠什么治蝗灾地呢?靠捉蝗虫吗?可我看那蝗虫甚为灵活,靠鸭子一日能捉住多少啊!”
苏哲耐心解释起来:
“陈老先生观察果然细致。的确,靠鸭子捉成虫成效是很差的,但是鸭子吃田间地上的幼虫却是一把好手。”
陈瑀恍然大悟。
众人也才明白了缘由。
消灭了幼虫,就阻断了蝗虫的繁衍传播,的确是一个好方法。
糜竺的脸上又多了一丝敬佩:“军师果然见多识广。”
这个苏先生,真是不简单。随口而出的,都是闻所未闻的招数。
苏哲笑着坐下来,对众人说:
“而且那蝗虫幼虫,营养甚为丰富,鸭子吃了长得肥,州民还可以宰了吃肉。”
刘备对于这个方案也甚是满意,不由打趣道:
“我们拿来刚好做个鸭肉火锅!”
众人哈哈大笑。
苏哲收起笑容:“然后我们来说说均田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