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淳起居注》上的内容,和游记上的内容能完全对应。
这说明,历史发生过这件事的概率极大。
把头告诉我,起居注这种书,一般是真实的。
除皇帝特别要求之外,都不能修改。
起居注把皇帝事无巨细的一切都记录下来,有点像流水账。
这种东西一般不外传,所以往往是孤本,历代留下来的起居注很少。
“天青汝窑、白玉碾花商尊,这两件东西都是稀世珍宝,尤其是白玉碾花商尊是大件奇珍,被太上皇珍爱,绝非凡物。”
把头感慨道:“天蝎打破的这件哥窑金丝铁线兽面佛,应该是当年运送复国书的四尊哥窑之一。”
“但古代又没有先进设备,在海里打捞沉船,又谈何容易?”
“他们就算能找到沉船,也根本捞不起来!”
“除非,这沉船所在之地,并不那么难以到达……”
我点点头。
把头的推断很有道理。
正常情况下,想打捞沉船十分困难。
打个比方。
2007年的时候,有渔民在南澳海岛海底,发现了一艘载满瓷器的古沉船。
经各方专家鉴定,确定沉船为明万历年间满载珍贵瓷器的古代商船,这艘船后来被命名为“南澳1号”。船中携带的文物,主要为明代瓷器。x33
当时,这片海域立即被监控,经过了好几年,才把里面的东西清理打捞出来。
甚至现在还有不少宝贝,和船身长在了一起,永远留在了沉船的货仓里。
所以,即使是利用现代技术,运用各种先进设备,想打捞沉船也是旷日持久的。
何况是在古代?
这封复国书,其实也是无奈之下的精神寄托罢了。
“这封复国书准确描写了沉船的地点,但我们想要拿到船上的宝物,必须要找专业的设备和人员。”
把头站在窗边,默默点燃一根烟,似乎在思索。
我知道,他在权衡。
到底要不要介入?
要不要把这件事告诉裴千裘?
之前裴千裘曾说过,南海沉船,有南派介入。
而且,据说那艘沉船是明代,而复国书上的沉船是宋代。
但诡异的是,这两艘船的沉船地点,竟是几乎一样的。
沉船具体的地址,书里就不写了。
地理环境经过几百年的变迁,早已经沧海桑田。
比如。
当年的崖山,其实是一处海岛。
根据史料记载,南宋朝廷流亡至此后,让文武百官在崖山附近安顿下来。
在崖山期间,宋人复国希望热切,大肆操练士兵,制造兵器、战舰。
为了收复河山,各地自发组织义军二十多万,分兵屯守在崖山区域。
而这些义军,大部分被安顿在舟船中。
他们所需的粮食,只能由人从陆地供给。
可惜,义军虽多,却没有遇到一个擅长统筹的将领。
当时有人建议将领张世杰,如果元军用战船把出海口堵住,宋军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所以,应该先占据出海口,在出海口迎敌。
但张世杰不久前经历了焦山惨败,对于元军有些畏惧。
手里明明有二十万的优势兵力,但他却主动放弃入海口。
他命令部下,把积攒的上千艘战船相互之间用大索连接。
四周,建起高高的木栅,结成水寨方阵。
皇帝和大臣陆秀夫的龙船,居于方阵之中,受大军保护。
其实,将领张世杰对胜利希望不大,只希望能拖延一些时日。
不光是他。
一路上,不断的漂泊流离,很多人早就丧失了斗志。
所以,他们并没有长远打算。
而是希望,胜则再行谋国,败则一举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