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周围,旌旗林立。 田怀安看见王容以后,瞬间就明白赵括为何知道自己的身份了。 王容和田怀安是老对手了,两人多次交战,知已知彼。 十多年前,魏国联赵伐韩,两人分别跟随自己的统帅在华阳那里对峙,交战多次,不分胜负,当时王容就想策反身为郑国遗老的田怀安。 可惜王容是无法做主的人,无法许诺战后将新郑划给这些郑国遗老,策反这件事不了了之。 而后,随着韩国使臣陈筮出使秦国劝说魏冉成功,白起千里奔袭,赵魏联军差点全军覆没。 赵国降兵被逼入河水中溺死。 王容也是仗着水性好,才逃回一条命,后面被赵奢收留,效力至今。 但是今天,赵括承诺田怀安,攻下新郑以后,这个大城,属于郑国遗老。 这是一个非常诱惑的条件。 新郑有独特的地理优势,独锥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以诈取貌、桧之地。其地当中原要害。 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得到这里,再配合目前手头的七拼八凑近十万军队,基本就可以宣布郑国复国了。 而刚好趁着现在秦国无暇他顾,其余国家正在准备瓜分赵国的关键时候,借着赵括的军势,反推韩国,实现一百多年来无数个家族的复国梦。 “只是这样,是否对我们太过于有利,对您太不公平了。”田怀安小心翼翼的询问赵括。 如果做这个承诺的人不是赵括,而是其他人,甚至是秦王,田怀安他们都是不会相信的。 可赵括,说不杀降,就真的放过了坑杀自己二十多万袍泽的秦军,虽然这些秦军在回去得路上受尽折磨,死伤惨重。 但是他确实没有杀降,这让他不仅在面对敌人残军的时候劝降成功率大幅度飙升,也让他的承诺可信度很高。 “你觉得我要什么?”赵括说道。 “事成以后,愿尊您为新郑君。” “哼。”赵括冷笑一下,开口说道:“新郑算什么!此时天下大乱,正是好男儿建功立业的时候。一个新郑,不在我眼里。拿下新郑,作为后方,给我提供粮草。等我西进魏国之后,新郑就是你们的了。 拿下新郑以后,我要立即兵发大梁,杀光魏狗!到时候,形势就会从瓜分赵国,变成瓜分魏国。” 他割发代首以后,头发散乱,干脆就让万能的司马越给自己剃了个平头。 这是以前奴隶才留的发型,可是行军途中,一头平头,神清气爽。 他又不在意所谓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天天顶着一个平头跑来跑去,那些士兵看到了,心里全然不是滋味。 田怀安听完赵括的回答,瞬间豁然开朗,原来赵括想要效仿孙膑,来一个围魏救赵啊。 重现百年经典。 但是田怀安记得一位谋士告诉自己,赵括的真正目的,是借刀杀人。 借四国的刀,杀了赵王。 然后赵括再回去复国,他是宗室,手里军队强悍,一呼百应之下,光复赵国,轻而易举。 只要赵王死了,赵括就可以名正言顺称王了。 赵王一死,赵括就会立刻挥师北上。 韩国根本不是赵括的目标。 这下他开始有些放心下来,甚至有些感谢赵括那天奇袭他大营时候的仁慈。 “上将军麾下骑兵十分精锐,想必早就探知到我军行军路线了吧。” 赵括笑了笑,开口说道:“贵军行军虽然谨慎,但是以你的个性,肯定是只走大路。所以我一早就派出大量轻骑兵在各条大路上恭候。赵韩之间交战多次,彼此的交通都算熟悉,你的行军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田怀安神色更加恭谨:“这样说起来,还是十分感谢上将军。贵军骑兵无比精锐,如果在我军行军途中突然袭击,我军应该会直接溃散,死伤更加惨重。” 赵括却没有接茬,他的骑兵现在是他的心头肉,只剩一万左右了,哪里敢这么用。韩国不产马,骑兵弱小,也没有多少马匹。 而且,田怀安的军队,在后续计划里,很重要,不能损失太大。 赵括这些部队在韩国,只有补充了弩箭和兵器,还有一多半部队完成了换装,甲胄得到了升级。 他看着新郑,开口说道:“新郑乃是有名的大城,而且也是现在韩国的都城,兵精粮足,强攻的话必定伤亡惨重。我是不会让我的部下去做这些事的。如果你能想办法把韩军诱出城野战,我会出兵,否则的话,在时机成熟后我就会离开。因此,战斗的时机,你们需要自己把握。” 田怀安心里明白赵括说的正是实话。 新郑最早就是郑国的都城,后面郑国被韩国灭亡以后,韩国不仅迁都来这里,更是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和加固。 加上新郑城墙上数不胜数的弩车,想要强攻破城,虽然不是不可能,但是其中需要消耗的士卒生命,绝不会少。 田怀安原本还有四万多人,此时不断有些郑国遗民和外姓将领前来投靠,加起来也有将近十万人。 只是这十万人当中,良莠不齐。 一百年了,许多郑国后裔早就被同化成韩人了。 他们中的许多人只是对现状不满,对现在的韩王不满,或者是对自己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不满。所以聚集在这里,但是让他们拼命攻城,这是绝无可能的。 都想占便宜。 而且,这里面说不定也有韩国宗室派出来的卧底,随时准备反戈一击。 赵括连军营都扎得离他们很远。就怕万一乱起来,冲击自己的营帐。 赵军的军营有两层木栅栏,扎得很深,第二层在第一层外面一里左右。 凡是有外人越过第二层木栅栏,当场射杀。 栅栏上挂着的尸体还在发臭呢。 “可惜我们包围新郑太过迅速,没有来得及让我手下几个精英混进入,不然打开城门,借机夺城,也是有机会的。”田怀安搓了搓手,见赵括没有回音,继续说道: “之前我郑国后裔里面出了一个天才,对水利方面很有研究,号称天下第一的水工。举国闻名。韩王亲自接见了好几次。后面韩王竟然要让他前往秦国。” “所为何事。”赵括听到这里,来了兴趣,开口问道。 “韩王在上党驱虎吞狼引起秦赵两国开战以后,竟然对于疲国之计,有些上瘾,吩咐这位水工做最好准备,好好研究以下秦国的水流情况。 然后出使秦国,劝说秦王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倡言凿渠溉田,图谋削弱秦国国力,使其无力征伐。” “韩王真的是。”赵括苦笑,开口说道:“有这样的贤才,不赶紧奉为上宾,全力支持他在自己国家开辟河渠,为农田提供灌溉。还送给秦国!这相当于送给秦国一百座城池。” 田怀安说道:“吾也是如此觉得。这位水工其实是一个记挂百姓的人,怕万一水利修建不成,自己身死是小,害了河水旁边的百姓是大。因此对于这件事有些犹豫。我觉得还不如把他举荐给将军。以将军的能力,想必以后一定能够给他提供发挥能力的平台。” 田怀安其实也是按照谋士的意思进行试探,看看赵括心里,到底是不是像谋士说的,有准备称王的打算。 如果没有,或者是心机深沉之人,当然会说回去后把这个人举荐给赵王了。 如果真的准备称王,那么对于这样可以改善国力的水利大师,肯定会十分欢迎。 没想到赵括直接笑道:“这是何等大才快带我去见见。” 堂堂一军主帅,竟然要亲自去见一个水工。 这下田怀安终于确定,赵括是个心怀大志的人了。这是可以利用的一点。 他立刻躬身说道:“此人心怀先祖,给自己取的名字就叫做郑国,现在人就在后面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