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阳隆中一茅庐,草堂里论道天下!(求订阅!)

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阳隆中一茅庐,草堂里论道天下!(求订阅!)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正文卷第一百三十三章南阳隆中一茅庐,草堂里论道天下!最新网址:契灵之书上,文字缓缓演化。

  却见上面出现了这样几个选项。

  选择一:【南阳隆中一茅庐,时值乱世,你隐居在此,静观天下变化。】

  选择二:【你的父亲贵为一族之长,因母是从妾,又是狄人之女,所以,你在诸子中名分最低,属于地位最低的那类庶子。然而伱小就敏而好学,胆识过人,不似诸兄纨绔,久而久之,被立为世子,可你却有更大的野心……】

  选择三:【你自幼家境贫苦,母亲更在分娩后患病去世,父亲无力请乳母给你哺乳,一度打算抛弃你,幸得恩人喂养,才勉强活了下来。】

  选择四:【你出身宗室,曾担任一个掌管刑罚狱讼的小官,因秉性耿直,得罪了不少人,故而升迁缓慢,然而你毫不在意,淡然处之。】

  苏澈看着这几个选择,不由得皱起眉头。

  这一次的选择项目,依旧是四个。

  不过,此前出现过两尊神话级英灵,刘邦和朱元璋,果然已经消失不见了。

  当初真的只是三选一。

  这些伟大的神话级存在,是不可能继续留在这里,再给你一次机会的。

  他们性格高傲,给了你一次机会,你却没有珍惜,哪可能还能再给一次机会的?

  别说他们,就算其他传奇英灵,也基本不会再给第二次机会。

  苏澈实在是想得太美了,得陇望蜀了属于是。

  不过。

  这是早就预料的结果,苏澈也没有失落,能契约一尊神话级的英灵,还是始皇帝嬴政,他已经很满足了。

  虽说嬴政出手的一招便花了苏澈三十万灵币,可那效果,却是毋庸置疑的恐怖,直接让苏澈夺冠。

  三十万灵币,花得很值!

  苏澈将诸多杂念抛之脑外,认真看着眼前这四个选项。

  在看到第一个选项的时候,苏澈眼皮一跳,南阳隆中一茅庐,又是时值乱世,难道这是传说中的诸葛亮?

  这可是一位重量级的存在!

  但问题是……

  此前有传言,有大宗师契约了卧龙诸葛亮,那现在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是谁呢?

  另外一个模仿诸葛亮的迷弟吗?

  不得不说。

  很有可能。

  苏澈还记得,上一次模拟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误导人的选项。

  【还在你在年幼的时候,你便和一位勇武的将军,在敌方万军之中,杀了个七进七出!】

  如果是一般人,还真信了……

  所以。

  苏澈按耐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将目光看向其他几个选项。

  选项二,你的父亲贵为一族之长,因母是从妾,又是狄人之女,从这些有限的条件中来看,应该是那一位!

  赵无恤!

  他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和赵氏家族首领,谥号为“襄子“,所以史称“赵襄子”。

  他虽然出身卑微,但因为敏而好学,胆识过人,得到父亲的关注。

  据说有一天,赵鞅的儿子都长大成人。

  赵鞅对所有儿子说:“我将一宝符藏在常山上,你们谁寻得者有赏。”

  他们都骑马奔常山寻找宝符,却都空手而归。

  只有赵无恤回来说:“我寻到了宝符。”

  赵鞅问他在哪里?

  赵无恤回答:“凭常山之险攻代,代国即可归赵所有。”

  赵鞅听了后非常欣慰,只有赵无恤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不久,赵鞅就废掉了世子赵伯鲁,破例立赵无恤为世子。

  这位大佬是赵国的开创者,是三家分晋的其中一家之一,一手造成了老秦人东出之路的最大阻碍。

  苏澈没想到,自己刚刚模拟完秦始皇的一生,这位赵国的开创者,竟然会青睐自己。

  这是啥意思?

  “赵无恤,最起码是传奇的存在。”

  苏澈暗暗点头,随后看向第三个。

  这一个选项,信息含量远不如第二名,同样是介绍了家庭的情况,可类似这种情况的,简直不要太多。

  苏澈思考了半晌,得出了一个疑似的目标。

  可能是宋武帝刘裕?

  这位东晋至南北朝时期的刘宋开国皇帝。

  这一位的经历和选择三的描述相差无几,所以很大可能是这一位。

  不过,苏澈也不能完全确定。

  苏澈看向第四个。

  选择四,出身宗室,曾担任一个掌管刑罚狱讼的小官,因秉性耿直,得罪了不少人,故而升迁缓慢……

  这又是谁呢?

  苏澈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起来。

  可以确认身份信息的文字实在是太少了,即便是苏澈,也很难猜测出来。

  苏澈摇了摇头,将目光再次看向第一个选择。

  南阳隆中一茅庐,这位到底是真,还是假呢?

  如果是真,那证明此前有人契约的诸葛亮,不过是他的分身……

  要不要赌一把呢?

  苏澈又看向其他几个选项。

  如果是稳妥期间的话,选择第二个,或者第三个,显然是最好的。

  可问题是,如果第一位真是诸葛亮的话,那有可能是神话级的存在。

  尽管比不上嬴政的神话高阶,但如果以知名度而言,至少是神话初阶的存在。

  都说那本三国演义,为他增添了神话色彩。

  但实际上。

  其实演义里的诸葛亮,还没有正史里的强。

  演义里根本就没写诸葛亮治国,这直接就砍去了一半。

  此外,演义里写的军事战争几乎都是靠所谓“计谋”。

  而这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

  绝大部分的战争,阴谋诡计,从来是下下之道,用阳谋战胜对方,堂堂正正之战,才是最无解的手段。

  阴谋,诡计,从来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还有。

  演义中的诸葛亮,就像是个坐轮椅的弱书生,整得和某个‘我不是退役只是没人要’的瘫痪电竞选手一样。

  但实际上,历史中的诸葛亮,出将入相,文能落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和某位身高两米多的夫子一样,诸葛亮同样是身高一米九几,孔武有力,刀能入石,擅长一手以德服人。

  正史中,对诸葛亮打仗的描写是这样的:密如风雨,疾如风雷,进不可挡,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击,多不可敌,少不可欺。

  此外,在后世史学家的眼中,他是这样的:

  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

  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

  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毫无疑问,历史中的诸葛亮,比演义之中要厉害太多。

  当然,如果你拿他的打仗能力,和韩信白起这个级别的存在来比的话,那肯定比不过的。

  可这并不意味着他打仗不行,即使是诸葛表现最弱的作战能力,司马懿都没能赢他。

  在治国方面,他更是可与管仲、萧何甚至周公、伊尹相提并论的一等一的杰出政治家。

  苏澈犹豫了半晌,最终还是选择了第一个。

  他决定赌一下。

  既然已经契约了一尊神话级英灵,赌一下也没什么,哪怕赌错了,也无伤大雅。

  反正天命杯已经结束了,他都拿到冠军的奖励了。

  选择一出,其他选择纷纷消失,契灵之书上出现了这样一句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一句话,出自《诫子书》。

  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垂髫时期的诸葛瞻之书。

  语浅而意蕴深刻。

  苏澈眼前闪现过这样一个画面。

  诸葛亮满怀希望的看着自己的幼子,期待着他快点成长起来,期待他能继承自己的志向。

  与此同时。

  书中的文字开始演化……

  【汉灵帝四年,你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你的父亲给你取名为亮。】

  先看到那些画面,再看到这一行行文字,苏澈顿时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赌对了。

  竟然真的是诸葛亮!!

  汉灵帝四年……汉灵帝,这不是刘宏吗?

  这老小子,真是好久不见了。

  苏澈的嘴角,不由得浮现一抹淡淡的笑容。

  和刘宏打了不少交道,和这家伙算是老朋友了,没想到还能再看到他的名字。

  这些念头一闪而过,书中文字还在演化。

  【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你父亲诸葛珪曾担任兖州泰山郡丞。】

  【你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随着你渐渐长大,你又多了一个弟弟。】

  【在你三岁那年,你的生母章氏病逝。】

  【在你八岁那年,你的父亲因病去世。】

  三岁丧母,八岁丧父,这个开局简直不要太惨。

  在封建时代,父亲是一家之主,也是一个家的顶梁柱。

  顶梁柱的崩折,毫无疑问,会给这个家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苏澈看着这些文字,眼前闪现一幕幕画面,他能清楚的感受到,诸葛亮儿童时期的悲伤和迷茫。

  不过这一次,并没有给苏澈在幼儿时期就开始模拟的机会。

  如果给他这个机会的话,凭借那一手医术,苏澈说不定能逆天改命,挽救诸葛亮父母的生命。

  可惜这些文字一闪而过,并没有给出选项,苏澈并没有亲自干涉的机会。

  很快。

  文字还在演化。

  【此时你的兄长诸葛瑾已经十五岁,他负责承担起奉养继母的义务。】

  【而你,以及你那年幼的弟弟诸葛均,和尚未出嫁的两个姐姐,全部由叔父诸葛玄抚养。】

  【这一年,你的叔父诸葛玄得到袁术的器重,被任命为豫章太守,你和年幼的弟弟和两个姐姐,跟着叔父一同前往。】

  【又一年,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你的父亲决定去荆州投奔刘表。】

  【几年后,你的叔父诸葛玄因病去世。】

  【你已经再无依靠,此刻,你的选择是……】

  【一,谋求官职,二,开始隐居,三,到处游学,四,亲自干涉。】

  来了。

  选项环节,终于来了。

  苏澈认真看着这几个选项,不由得挑了挑眉头。

  一,谋求官职,这恐怕不行。

  在这个时代,诸葛亮的出身并不算差,最应该做的不是急着去当官,而是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只要出了名,根本就不用怕没官当。

  此外,这也不是原本的路线。

  二,就地隐居,这是前世诸葛亮的选择,选择这个应该是最稳妥的。

  三,到处游学,这同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一直隐居的话,是不可能成长起来的,到处看看,张一张见识,也很不错。

  随后,苏澈看向第四个,亲自干涉。

  要亲自干涉吗?

  苏澈有些犹豫。

  按照原本的轨迹,诸葛亮会在隆中的茅庐中,隐居的同时,和朋友一起到处游学,拜访亲朋好友,不可能一直宅在隆中。

  刘备三顾茅庐时,第一次去的时候诸葛亮不在家,第二次去的时候也不在,这可不是故意放鸽子。

  等到了第三次去的时候,诸葛亮正在午睡。

  随后刘备耐心等待午睡结束,最后诸葛亮才顺势出山。

  如果让苏澈在这个时间点亲自干涉的话,那他不可能什么都不做,慢慢等待一切按照历史进程进行。

  苏澈最大的风格就是不按照套路出牌,如果让他亲自干涉,肯定会影响历史的发展。

  那这东汉末年的三国,又会朝着一个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一切的进程,都会因此而改变。

  诸葛亮生平的最大宏愿是什么呢?

  匡扶汉室,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如果苏澈不按照剧本行事的话,恐怕很难得到诸葛亮的认可……

  可问题是……如果这一切真按照历史进程的话,等到天下大势已定,苏澈真的能比诸葛亮做得更好吗?

  苏澈不太确定,若让一切都按照历史发展的话,那他也就失去了他的最大优势。

  而且。

  一切都按照原本的剧情来走,那实在是太无趣了。

  在这一个选项出现时,苏澈思考了良久,过了半晌,还是做出了决定。

  他的选择是——

  亲自干涉!

  先干涉再说!

  苏澈一阵恍惚,再次睁开双眼,手中有着一本书,一旁的几个好友拍掌吟着。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这这首乐府诗,名为《梁甫吟》,是诸葛亮最近所写的一首诗,此刻拿出来,让大家品鉴一番,几个好友在看到这首诗后,忍不住吟诵起来。

  这首诗看似平平无奇,但实际上却是层层推进,语语相衔。

  这首诗两用问答句式,都处在诗的关键处,既起醒目作用,又使文气免于平实。

  虽然语言质朴而少文采,但句句简洁,文雅而不艰涩,明白而不浅俗。

  简单来说,虽然没什么文采,却写得挺精彩的。

  这首诗是诸葛亮碣观古今之士道与治道,有所感慨而作。

  几个好友也明白,诸葛亮的文采很一般,也没有过于在意文笔细节方面的问题,开始讨论起这一首诗的内容。

  事实上,哪怕诸葛亮的文字造诣上虽然很一般,但他的出师表,却是千古名篇。

  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苏轼说:“诸葛孔明不以文章自名,而开物成务之姿,综练名实之意,自见于言语。至《出师表》,简而尽,直而不肆,大哉言乎,与《伊训》、《说命》相表里,非秦汉以来以事君为悦者所能至也。”

  诸葛亮的文章,从不堆砌语言、辞藻上的华丽,其内容才是他真正想表达的。

  此刻写出这一篇文章,在这乱糟糟的世道中,却是以史为鉴,借古讽今,隐晦的表达自己的器量。

  这几个好友分别是石韬、徐庶、孟建。

  几人平时游学读书,这三人都是力求精熟,将每个字句全部钻研透彻,所以他们的文采要远超诸葛亮,写一些诗句看上去要美很多。

  诸葛亮则不同,他读书都是囫囵吞枣,从不去关注书中的辞藻文采,而是观其大略,研究这本书的真正内涵,了解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虽然诸葛亮的文采不行,但他的好友却明白,他是一个真正有才学的人。

  此刻他们读完这首诗后,都在认真研究,越发觉得不俗。

  过了半晌,徐庶称赞道:“孔明,这首诗真是不错啊,初读有些意思,越读越觉得精妙,非常的有味道。”

  石韬点了点头说:“是啊,并没有堆砌辞藻,却十分有内涵,这首诗,就像是孔明你的为人一样。”

  孟建笑了笑,调侃道:“诗如其人?”

  苏澈缓缓摇了摇头,说道:“在几位兄长面前,这首诗实在是不值一提,贻笑大方了,不值得如此称赞。”

  随后几人促膝长谈,畅聊自己的人生和梦想,畅聊未来。

  徐庶说:“我也不求未来能如何,只求能当个县令、县长,造福一方平安就心满意足了。”

  苏澈听了这话,笑着说:“元直兄,你才华不俗,将来必然可以官至郡守,甚至更高。”

  徐庶听了这话,心情很是不错,郡守是什么概念?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