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北宋穿越指南 > 后记十三·掘了大明化学界的根子

后记十三·掘了大明化学界的根子

《大明皇家学刊·化学》是一份双月刊,全年总共也只有六期。

谢衍从十年前的期刊看起,在熟悉各种符号之后,阅读速度跟翻书一样快。因为有许多论文,只看标题和导论,就知道研究方向走进了误区。

把近十年的化学期刊浏览一遍,谢衍又去看更前面十年的。

接着,抽选一些重要论文仔细阅读。

在这期间,王昇上楼来了一趟,问就快中午了是否先去吃饭。

谢衍哪有吃饭的心情?

又过一阵,老妈亲自上楼来,见谢衍正在认真看书,就一声不吭的转身离去。

“给他送去馒头和水。”王贻彤叮嘱道。

王昇说:“不如送肉包子。”

王贻彤说:“带馅的有异味,在图书馆里吃会影响他人。”

“还是娘子想得周到。”王昇连忙出去买馒头。

下午,谢衍嚼着馒头继续看论文。

他从某些论文的引用备注当中,又挑了一些更古老的论文来看,时间最久的甚至远在四十年前。

不时有士子从谢衍身边路过,好奇的瞟几眼又走开。

因为期刊内容都很前沿,科举考试根本不考,只有相关学者和太学生才会研究。

黄州府的士子,谁看这玩意儿啊?

一本本学术期刊放在这里,数十年来无人问津,大部分都还是崭新的。

临近傍晚,王昇又奉命来催。

“马上就走。”

谢衍应了一声,拿起挑选好的十多本期刊,走到三楼的借阅柜台上:“我要借回家看,麻烦登记一下。”

这位图书管理员,是府学外聘的临时工,本身就拥有举人身份。他属于兼职,既能领一份工资,又方便平日里读书,而且说出去也体面。

管理员显然认识谢衍,无比惊讶道:“谢六郎君竟然精通化学之道?”

谢衍笑着回答:“偶有研究。是不是借走需要付押金?”

管理员说:“不必了,登记就行。”

几十年无人翻阅的期刊,就算弄丢了也无所谓,更何况眼前这位是通判家的公子。

拎着十多本学刊下楼,马车早已在街边等待。

谢衍刚爬到车厢里,手里的东西立即就被老妈夺去。

王贻彤随手翻着检查了几下,脸上全是疑惑表情:“你真看得懂啊?”

谢衍只能给自己找理由:“这些日子渐渐清醒,发觉数理化很容易学,我似乎是被撞得开窍了。”

王贻彤明显不信,但儿子看正经书是好事,没有必要继续刨根问底。

当晚,父亲又没回家吃饭,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反正这些日子已经瘦了一圈。

晚饭随便刨了两碗,谢衍就回自己卧室,继续翻阅借出来的期刊做总结。

他提笔写道:

第一,太祖皇帝留下了元素周期表,提出了粒子说,并给出分子和原子两个名词。

第二,已有大明化学家提出了“道尔顿分压定律”,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粒子说,半错误、半正确的解释分子和原子。

第三,根据前一位化学家的成果,人们开始质疑太祖给出的分子、原子区别。认为只有一种粒子,可以称为分子,也可以称为原子。但最好是称为原子,因为粒子不可再分。

第四,依旧有化学家,相信有分子和原子两种不同的粒子。

第五,已有化学家提出倍比定律,近二十年来,化学家们一直试图测定原子质量。

第六,化学家们不认为气体原子(分子被误认为原子)体积相同,因为这个说法是反直觉的。

第七,化学家们认为单质气体是单原子,因为各派共识是原子靠静电力组合,因此相同的原子不可能组合在一起。

备注:第七点非常致命,它导致大明的化学家们,集体走向了一个死胡同。现在有一位学术权威,提出测量不同元素单质气体的密度比值,从而可以测出原子的相对质量。这种测法,永远得不出正确答案,元素周期表也无法得到验证。

第八……

谢衍一共列出了十七条内容,然后埋头书写自己的论文。

这是一篇纯理论猜想的论文,在高精度天平出现之前,根本就无法靠做实验来证实。

另一个时空,“分子理论”提出70多年后,才有人通过高精度天平进行验证。在这70多年里的大部分时间,化学家们都对分子理论不屑一顾。

现在的大明,有高精度天平吗?

估计没有。

谢衍懒得管这些,他只负责把论文写出来,有多少人相信那就随缘吧。

论文初稿,当晚便写完。

第二天,补充修改。

第三天,誊抄之后寄出去。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