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大唐潜龙 > 语默之趣1

语默之趣1

“的是。”对于李道宗及时改口,李药师显然相当满意,颔首含笑而道:“由汉中入关中,或出祁山,或越秦岭。 当年穿越秦岭,仅有子午、散关二道。 据传韩信曾在子午道上明修栈道,却到散关道上暗渡陈仓。” “散关道”亦称“陈仓道”。 此时他继续说道:“实则当时,高帝以樊哙、灌婴佯攻祁山,另以韩信奇袭陈仓。” 李道宗又问道:“如今穿越秦岭则有四道,却不知褒斜、傥骆二道,又是何时修成?” 李药师道:“褒斜道成于吕后时期,傥骆道则成于三国时期。” 李道宗略一寻思,继续问道:“如此,则韩信北出秦岭,仅可经由二道。而武侯北伐,非但可出祁山,还可经由秦岭四道。何以韩信能成而武侯则否?” “大哉问!”李药师击掌而赞:“武侯时期,傥骆道尚未修成。正始年间曹爽伐蜀,方才首度由骆谷南越秦岭。甘露年间,姜维则由骆谷北出终南。” “正始”是曹魏少帝曹芳的第一个年号,“甘露”则是曹魏另一位少帝曹髦的第二个年号。 曹魏先后有曹芳、曹髦、曹奂等三位少帝。 “至于褒斜道……”李药师继续说道:“吕后年间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散关故道山体大范围崩塌。其后非但道路迂回曲折,而且不再能通漕运……” 此时李药师眼神掠过身前诸人,但见苏定方已有恍然大悟之态。 “其后朝臣上书,谏请修通褒斜道。将褒谷、斜谷凿通,取陆路穿越秦岭,非但比震后的散关道平缓,更少四百里途程。若取水路,无论经褒水南通沔水,或由斜水北入渭水,皆可以通漕运。而此两水山间源流,相距不过百余里。” “沔水”指今日嘉陵江西源西汉水,“褒水”是其支流。 “斜水”古时亦称武功水,今日则称桃川河、石头河,是渭水南岸支流。 此时李道宗也听懂了:“所以由褒斜道输运粮秣,可以从南阳经沔水入褒水,舟船上溯,无法前行之时,便转陆运,再入斜水,如此便可直下渭水。” 他点头说道:“斜水在郿县入渭水,当时郿县为曹魏所据,因此武侯无法经由褒斜道运粮。” 李药师赞道:“的是!” 薛孤吴也明白了:“所以武侯当年,傥骆道尚未修成,子午道、褒斜道北口皆为曹魏所据,而散关故道崩塌,不再能通漕运……” 只听薛万彻抢着说道:“因此武侯若越秦岭,仅可由散关道。然而同样经散关道运粮,韩信通行无虞,武侯却必须另造木牛流马。” 李药师频频点头:“的是!的是!” 薛孤吴则问道:“有说旧时沔水直通汉水,可是?” 他毕竟曾随李药师去到南方,在夔州住过年余。 李药师点头道:“确实有此一说。相传亘古曾有天地大泽,其泽大哉!《庄子》以之与天地相比拟,谓之曰:『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沔水注入此泽,流出即为汉水。其水之浩渺,犹如《诗经》所谓『维天有汉』,故名之曰汉水。” 说到此处,李药师不觉朝天际望去。 当时正值七月上旬,天色又已渐暗,星空中一道天河,由东北跨向西南,宛若奔腾急流,一泻千里,众人随他望去,尽皆喟然赞叹。 李药师继续说道:“吕后年间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之后,天地大泽山口断裂,水向南面溢出,流入渝水,而不再入汉水。” “渝水”是嘉陵江的古称。 苏定方一直没有开腔,此时随这位师者望向漫天繁星,却突然脱口叫道:“相君!” 一时却又似乎不知如何说下去。 李药师满眼鼓励神色:“这里没有外人,但说无妨。” “是!” 苏定方躬身应了一声,当即侃侃而道:“我等行军若遇晴天,白昼可依太阳位置厘清方向,夜晚则可观察星象。然而若遇阴雨风雪,有时便会迷路。” 他望向李药师,但见这位师者仍是满眼鼓励神色,于是继续说道:“前此相君交代的晶石,却只消尚有天光,并不必须眼见日轮,也能依光线之透射而判定太阳位置。如此纵使遭遇阴雨风雪遮蔽天日,甚或身处大山烟迷雾瘴之间,仍可藉由晶石厘清方向。” 李道宗等四人都不知道晶石之事,十分好奇,纷纷询问。 苏定方笑道:“如今手边没有晶石,不知从何说起。且待明日回到营中,再说分晓。” 当晚一行人便在太公望曾经居处的石室中过夜。 时值孟秋,暑气未消,休眠于此幽隍邃密、林障秀阻的山间,绝是另一番爽澈。 次日一早北返。 皇帝出行避暑期间,中枢阁员可以借住官舍,其余人众则只能扎营而宿。 李道宗急于知悉晶石之事,当即让苏定方取来晶石,方便几人一同到他的官舍中参详。 李药师则回到湋川官舍,未料执事人员都在焦急等候,报知太子曾经来访,留下赐赠。 于是他赶紧换上官服,入九成宫谢恩。 更加没有料到,李承干一见到李药师,便如同见到亲人,拉着他直问:“老师,九成宫避暑,德謇、德奖怎地没有同来?” 李药师回道:“殿下,德謇任职于将作监,修缮九成宫时曾经多次往返。修成后已前往武功,继续将作监的职事。德奖则尚未入仕,因此不曾同来。” 李承干听说,竟然满脸委屈,全是央求口气:“老师,近日朝会之后若有闲暇,可以过来教我习武吗?” 一年之前,李承干因风疾导致腿足偏枯之后,便中止习武。 随后太子少师李纲去世,他原是东宫首席教授,只因年事已高,对于李承干的培育虽然悉心至意,却并不十分严厉。 他去世后,东宫教学由左庶子于志宁、右庶子孔颖达主其事。 他们两位都是大学问家,可惜不了解青少年心理,但知求好心切,对于太子的要求过于严格。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