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春末夏初,江水开始将西瀼水口的碛坝卵石湮于水中。 “水八阵”的迭石阵势露出水面的部分愈来愈少,终至仅余顶端,犹如棋盘星点。 武德三年四月,李药师将日常的水战教习,由西瀼水口的“水八阵”移至石马河口的“旱八阵”;而精选的特种部队教习,则留在江水日益漫涨的“水八阵”。 他们的目标,是在一年之后,当江水潦涨汹涌,敌方避之惟恐不及的天候、水相之下,依旧执行任务。 当李孝恭、李药师在山南将《图萧铣十策》逐一实践,稳步进展之时,李世民在河汾已大获全胜,回到长安。 未几,党项进寇松州。 李渊命李世民建置益州大行台,以备党项。 益州就在信州之西,李世民抽空来访,三人再度欢叙。 李孝恭、李药师大赞秦王柏壁之战“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深得《孙子》兵法要义。 李世民则大赞信州组织特种部队、建造特种船舰的计划,当下决定效法。 他亲选千余精锐严加训练,并为之特别设计皁衣玄甲。 每但出师,李世民必也身披玄甲,亲率这支劲旅冲锋,无坚不摧,所向披靡,一时悍名卓著,让敌军闻风丧胆。 此乃后话,且说当时。 李世民虽在河汾大败刘武周、宋金刚,将他二人逼入突厥;洛阳王世充,却趁唐军主力调至北方之时趁机坐大。 他联络突厥以牵制李唐,得处罗可汗赠送良马,夺下李唐数州。 李渊只得诏李世民回到北方,出讨王世充。 这段时日,李药师无论在总管府内与李孝恭研议、在教习场上与张宝相等切磋、或回到家中与出尘相对,正事之余,大家总会关心李世民在北方战场的进展。 惟有陆泽生,他只对李药师交代的任务鞠躬尽瘁,其他一概不闻不问。 这年的下半年,在中原,李世民、王世充只隔一道洛水,相互对峙。 隋代六大粮仓已全为李唐所掌控,洛阳缺粮,李世民麾军进逼。 王郑数名将官降附李唐,其中张公谨后来成为秦府的重要骨干,也曾是李药师的得力部将,更跻身图画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之一。 在边塞,突厥配合王世充寇扰并州,并州总管刘世让将之攘退。 洛阳东北是窦建德领域,李唐、王郑都不希望窦夏支持对方,而窦建德则乐见双方相争。 此时王世充形势日益局促,只得向窦建德求援。 窦建德深知王郑一旦覆灭,窦夏也自难保,于是应允。 李渊将刘世让调至东方战场,由北面进攻窦夏的都城洺州。 时序进入武德四年。 王世充的太子王玄应自武牢关运粮入洛阳,遭唐军截击,兵员粮秣皆为唐军掳获。 李世民遣李世绩夜袭武牢关,擒获多名王郑宗室官员,其中长史戴冑,后来成为贞观名相。 李世民见时机成熟,便向父皇请命,发兵进攻东都。 李渊口喻:“征讨洛阳,是为止息兵燹。攻克之后,其乘舆法物,图籍器械,非私家所能使用之物,都由秦王整理接收。其余子女玉帛,全部分赐将士。” 这等于再度确认当初他父子之间,让李世民“居于洛阳,自陕已东,悉宜主之。 仍令汝建天子旌旗,如梁孝王故事”的默契。 李世民深知东都缺粮,于是深沟高垒,围困王世充。 洛阳粮尽,王世充向突厥求援。 此时处罗可汗已逝,颉利可汗继位,率军进寇汾阴。 李渊三个月前才将刘世让由并州调过来,如今又不得不将他调回去抵御突厥。 刘世让离开之后,窦建德在北面不再受到牵制,当即发兵往西,直指武牢关;同时水陆并进,将粮食运进洛阳。 李世民让屈突通辅佐李元吉围困东都,自己则率玄甲精锐直赴武牢关。 窦建德轻敌,遭李世民击溃擒获。 李世民将窦建德锁入囚车,带到洛阳城下向王世充示威。 王世充原想突围,然却无人追随,只得请降。 此即历史上著名的“一战擒二王”。 唐军取下洛阳,军纪严明,秋毫无犯。 李世民进入宫城,查收隋代图籍制诏,却发现已被王世充销毁。 只得命人封存府库,点收金帛颁赐将士。 又将王郑党中罪行重大之辈,如段达、朱粲、单雄信等,斩于洛水之上。 杜如晦的叔父杜淹也在王郑朝中,他与杜如晦兄弟一向不睦,曾经诬谮杜如晦之兄致死,又囚禁杜如晦之弟杜楚客,几乎将他饿死。 王郑既败,杜淹当诛,杜楚客却涕泣恳求杜如晦相救。 杜如晦不肯。 杜楚客说道:“曩者叔已杀兄,如今兄又杀叔,一门之内,自相残杀而尽,岂不痛哉!” 便欲自刭。 杜如晦无奈,只得向李世民请求,杜淹方得免于一死。 窦建德败后,除刘黑闼、徐圆朗尚据有山东小部地区之外,河洛砥定,中华大地的北半皆入李唐版图。 三年半前二李综论天下,“你我一南一北,戡平大江大河”的豪情壮志,李世民已经大抵完成他的一半工作。 另一半,就得倚靠李药师了。 武德四年七月,太尉、尚书令、秦王李世民在前后鼓吹的壮盛仪仗簇拥之下,率领大军凯旋。 李唐将王世充、窦建德两国俘君,以及所获的隋代乘舆等御用宝器,以雍穆庄严的隆重典礼,献于太庙。 李渊原意是将王世充、窦建德问斩,王世充却说李世民曾经许其不死。 李渊只得赦他极刑,流徙蜀地,后在途中为仇人所杀。 至于窦建德,则被斩于长安。 窦建德是仁义大度的豪杰,王世充则是嫉忌狭猜的奸佞。 此时斩窦建德、流王世充,颇有史家认为,在冤杀刘文静之后,此事可谓初唐第二度“失刑”。 不过对李世民来说,王世充称自己曾经许其不死,李渊便赦他极刑。 这不啻是父皇又一次确认当初的默契,让他“建天子旌旗,如梁孝王故事”。 然而此时的李世民,已经不再仅以“居于洛阳,自陕已东,悉宜主之”为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