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在武帝一朝可没少挨收拾,不过在当时的少数民族都挨刘猛男的欺负,那羌族被揍也就不奇怪了。
而提到羌族,就不得不提到内附二字。
“内附”这词比较好听,其实说白了就是投降,跟你大汉说,我服从你领导了,我给你戍边,你让我进你的边郡生活吧。
羌人内附对于汉来讲,最开始似乎只有好处,就像后来刘秀对南匈奴的态度一样,给你块特区,然后以夷制夷,游牧那边再有抢劫的你们跟他们打去吧,大量的减轻了边患压力。
更美好的是,羌族和匈奴与西域不同,匈奴和西域还需要大汉给大量的岁币,可羌族什么都不需要用给,甚至连技术帮助都不用。
大汉只要让给他块地,他就帮大汉守边疆,还不给大汉惹事。
这种异族军屯边防军让大汉在“羌族内附”问题上开了口子。
最早在西汉景帝时期,羌族部落的酋长第一次提出了请求允许他们守卫陇西边塞的要求。
要求最终得到了大汉王朝的批准,这个部落最终被安置在了陇西郡的五个县。
但后来,羌人内附的趋势开始刹不住车了。
西汉末年,中原大乱,趁着汉朝的边境无人进行管理,已经有大量的羌人开始大规模地迁到西北边境诸郡了。
地肯定是越往内地越肥沃,谁不盼着自家地段越来越好啊!
公元34年,光武帝刘秀从隗嚣手中接收陇地时已经发现,这一地区已经存在着大量的羌汉杂居的情况了。
隗嚣作为枭雄,在陇地长期盘踞的时候,是妥善的处理好了汉族和羌族共处问题的,人家两族人民凝结的友谊十好几年,结果他一被灭,没多久羌人就反了。
公元35年,在习惯性大力出奇迹的猛男来歙,西北元老马援的平叛下,镇压了陇西的羌族叛乱,并继续将叛乱部落安置在天水郡和陇西郡,但已经有少量的羌人开始被安置在扶风地区了。
对于汉王朝来说,这是一个并不乐观的信号,因为羌人已经进入关中了。
王莽、赤眉、延岑相继祸害关中后的巨大衍生劣势开始出现。
三辅地区,沃野千里,却出现了巨大的人口真空,人家羌人在陇西高原,却根本没掺和你那乱哄哄的复古大乱。
此消彼长之下,刘家的龙兴之地,没有那么多人口保证绝对优势了。
到了公元94年,蜀郡边界的大牂夷种羌首领率领同部族五十多万人口归附朝廷,汉和帝任命造头为邑君长,赐给印绶。
公元107年,蜀郡边界外的羌人龙桥等六个部族17280人归附东汉。
公元108年,蜀郡边界外的羌人薄申等八个部族36900人又将整个地区归附东汉。
其实羌人内附,如果处理好的话,是有好处的。
因为只要你走进关中平原,进入到了农耕区,那你脱牧入农就是必然,几代之后,你的尚武与骁勇就将不复存在。
到时候,你就不再是威胁而是当地的人口红利。
东汉的算盘打得响,但他忽略了两点。
第一,你不能歧视人家,你得开放包容的让人融入进来。
第二,儒家的思想文化必须渗透进去,换句话来说,大汉要从生活,习惯,习俗等等诸多方面渗透羌族。
可惜的是这两点,东汉全都没有做到。
东汉王朝对人家羌族可是很不厚道。
汉族的边防官员,以及行政官员,不拿人家羌族人民当人,各种欺压,贪污,扰民,极大地激起了羌族人的种族仇恨心理。
其实羌人并非狼子野心,比如前面那场规模极大的五十万羌人的内附,就并没有给东汉造成多大麻烦。
因为内附的地方是蜀郡,四川当地对于羌族人民的骚扰和歧视并不严重。
所以整个东汉末年,蜀地的羌乱一直并不严重。
真正出问题方向就是那个天下金角。
大汉这买卖,起于东南,亡于西北。
光武中兴,兴于幽艮,衰于乾凉。
造成这一切的背后时代底色,是关东士族集团对西北地区的长期蔑视与践踏。
而现在,耶律阿保机被植入董卓的女婿,这也代表着董卓现在已经达到佣兵自重的地步,有了董卓的支持,耶律阿保机一旦统一了各自为政的羌族,那就真的要不好对付了。
“看来,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王羽深呼一口浊气,屏气凝神继续聆听系统制衡的名单,再不想其他的事情。
民国奇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