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几日,周世显并没有再继续南下,而是在徐州城住了下来,他现在还不清楚南直隶的情况,也不敢贸然直奔南京而去。
要知道,他的敌人,除了北面的顺军,清军,还有南面的福王一派,潞王一派,一个不小心,周世显和崇祯皇帝,便会成为假冒天家的“逆臣贼子”了。
因此,周世显除了派出斥候四处打探消息,派出信使联络淮扬路总督路振飞和南京的兵部尚书史可法,以及封锁徐州城之外,一时也别无他法,只能是静静等候。
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误信了“崇祯已经乘船走海路南下,太子朱慈烺也逃出来”的消息,原本已经率兵渡江,准备北上勤王的史可法,又停下来北上的脚步。
而南京城内,那些百无一用,只知道相互攻讦的官员们一个个信以为真,喜形于色,甚至是奔走相告。
毕竟,一旦传言属实,他们这些留守南京的备用官员们,也就能从此翻身了。
只是,等到第二日的时候,北面又传来了崇祯在煤山自尽的消息,并被城破之时 从京城仓皇逃出来的大学士魏炤乘所证实。
于是乎,南京的官员们,就着“立新君”的问题,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权夺利,明争暗斗,全然不顾北面还有虎视眈眈的顺军。
其中最为活跃的,便是东林党元老,礼部侍郎钱谦益了,这个原本已经退隐的前礼部官员,以“立贤”为名到处游说,提议迎立潞王朱常淓。
不过,这个提议立即遭到了南京朝廷中非东林党人的反对,一场党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而这个时候,作为南京小朝廷第一权臣的史可法,原本应该在乱局之中,当机立断,树立权威的。
但史可法缺乏决断,固执己见,又没有胆量的本性,在这个关键时候,就展露无遗了,他并没有力挽狂澜,反而会昏招迭出。
为了不得罪各方,他最后居然提了一个拥立桂王的折中法子,并亲自到浦口联络了凤阳总督马士英,希望得到对方的支持。
但等马士英从浦口回到凤阳的时候,突然就得到了消息,凤阳守备太监卢九德勾结了南直隶域内的总兵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等人,准备拥立福王朱由崧了。
于是乎,这个前脚刚刚和史可法达成了协议,拥护桂王的凤阳总督,后脚就生了二心,准备投入福王朱由崧的阵营了。
毕竟,卢九德虽然是个阉人,但是常年领兵征战,胆识和决断都是有的,他又是老福王朱常洵的亲信太监,在军中威望颇高。
换言之,这样的人出面联络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那些军头,自然是十分具有信服力的,马士英可不觉得自己能和这五人斗。
而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这些军头,面对这个夺得“定策之功”,成为“从龙元臣”的机会,又怎么会拒绝?
这些,就是周世显最为担心的事情,他当然不是觉得这些军头会不拥护崇祯,只是不知道他们和卢九德的交易到了哪一步,是不是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若是如此,其中的斡旋和分化,利益交换的分寸把握,就至关重要了。
民国奇人小说